专栏 > 性本善

孩子被霸凌,爸妈可以怎么做?

在我结束了一场讲座后,两位13岁的女学生,小玉和敏敏(化名)紧张而焦虑地走向我。她们向我求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校园性霸凌事件。

小玉和班上的一位女同学之间发生了一系列误会。小玉经常在兴高采烈时,不小心碰到那位女生的身体,有时喜欢玩闹地搔痒她的腰部和腋下,甚至偶尔会抱住她。然而,小玉直到那位女生向其他同学抱怨后才意识到,对方并不喜欢这种接触。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误解和不满迅速演变成了校园中的谣言,声称小玉对女生有意思。更糟糕的是,敏敏因为公正地支持小玉,也被卷入了舆论的漩涡,被指控是女同志,甚至在网络上流传她们之间有亲密行为的谣言。

这些不实的指控和谣言让小玉和敏敏在班上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和孤立。尽管小玉和那位女同学已经进行了道歉并保持距离,问题却依然困扰着她们。小玉最终选择向副校长求助,但却面临同学们威胁要动手的恐吓。这一切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甚至让小玉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取向。

同学间的误解若不及时处理,容易演变为校园霸凌事件。(图片来源:Freepik)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问两位同学为什么不将事情告知父母亲。同学表示不懂怎么将事情的起源说清楚给父母亲明白自己的害怕和焦虑,这当中也觉得父母亲不懂处理这种女同志的问题,也害怕妈妈责骂自己就是“手多”惹事。

所以,孩子学校被霸凌的原因是以上的情况,爸妈可以怎么做?

首先,作为父母亲的我们要了解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小玉对身体接触的界限没有清晰的认识,这导致了一场不必要的误会和困扰。在任何情况下,无论男女,如果没有得到对方的明确同意,进行身体接触都是不合适的行为。这不仅是基本的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现在小玉她需要与被触碰的同学进行真诚的沟通,并诚恳地道歉。她应该承认自己的行为不当,并且应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的误会和冲突再次发生。

协助孩子如何去道歉后,下来父母亲可以和孩子讨论,因这行为引起的欺负行为,已经是性霸陵的一种。

什么是性霸凌?性霸凌是指持续地在性别、性取向或性身份方面对他人进行不公正对待或攻击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包括言语上的侮辱、歧视性言论、传播不实信息、恐吓或身体上的侵犯,都是以性别为基础对个人进行欺凌或伤害。性霸凌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接触,还包括言语、行为或电子媒体上的侵犯。

因小玉的行为举止去误导他人,传播小玉是女同志就是性霸凌。我们必须明确,无论是什么样的性取向,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小玉和敏敏的性取向是她们个人的隐私,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去随意猜测或散布不实的谣言。

性霸凌指持续在性别方面对他人进行不公正对待或攻击的行为。(图片来源:Freepik)

这时候,父母亲要让孩子知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爸妈都会愿意倾听和帮助他。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情绪。爸妈可以不了解性取向,女同志的含义,但不影响父母亲通过各种管道协助孩子去探索性取向,带着孩子一起去探讨这议题的认识。

最重要的事,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有效地回应霸凌,例如通过说“不”和寻求帮助。别人贴的女同志标签我们不需要照当全收,尽量保持开放的心态,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我们会对自己的性取向有更清晰的认识。面对同学不实的谣言,与其大声咆哮反驳同学们的说辞,不如采取冷静的语气,清晰且坚定地表达自己不舒服的感受,不喜欢听到这种话的立场。

甚至父母为了孩子真的可以很好表达态度和保护自己,爸妈也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情境和如何有效地寻求帮助。包括可以像校方通报情形,或者告知对方父母亲,这样的情况继续持续恶劣,没有得到改善,做为父母亲或监护人是有权报警处理。

在学校谈霸凌课题时,我请同学出来做情景演练,我扮演被同学欺负的孩子,回家和父母亲说事情状况,而学生扮演父母亲的角色会如何做。有趣的现象是扮演爸妈的同学面对被霸凌的孩子(我)时,说出的话竟然是……

“不要理他们啦!”

“他们不要跟你好,你就找其他同学啦!”

“你做了什么事情,才让同学那么排挤你。”

父母亲需要看见孩子的期望,而不是一味指责。(图片来源:Freepik)

这些话是不是耳熟能详?在爸妈眼中觉得孩子可以另外交新朋友,却不知道这年纪的孩子对得到同侪的认同是非常的渴望的,所以不要理睬,重新找新朋友这些方式都不是孩子期待的答案。父母亲需要看见孩子的期望,并了解校园生活除了受教育学习新知之外,他们也需要学习如何在学校与同学相处,而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平等的对待时,如何与同学沟通,遇到危险的时候保护好自己,语言或网络的霸凌时,如何坚定自己的立场并且不被舆论给击倒……这一切的开始都取决于家庭的关系是否流畅,父母亲是否有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询问他们在学校和社交生活中的情况,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

霸凌存在于校园和社会里头,父母亲不可能做孩子永远的保护伞,所以帮孩子打造一副坚强的盔甲保护身心灵,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啊。唯有加强家庭之间的互信和沟通,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勇气的同时,再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逐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和请求帮助的能力。

延伸阅读:郑珍珊专栏《性本善》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8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郑珍珊

chinsan88@gmail.com

游走各中小学推广性教育。深切体悟“性是科学的、性是快乐的、性是自然的、性也是美好的。”任何性议题一点都不需要过于隐秘不谈,尤其对身体的认识与接纳应该是浑然天成。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