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马来西亚发生了和Netflix英国犯罪迷你剧《混沌少年时》(Adolescence)类似的惨案,仿佛置身在影剧里,心里对年仅14岁的未成年嫌凶做出这样的行径而感受到难以置信、悲伤、愤怒、唏嘘和无助。
当难以置信的悲剧发生,为了让我们的焦虑感受和情绪有一个安放的位置,我们无意识地用最熟悉的想法归咎原因,让我们有控制感,让我们安心。最习惯的归因方式,就是这是家庭的错,是教养的问题。

《混沌少年时》影剧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告诉我们未必是父母的错,因为影剧里主角的父亲童年确实曾遭受家暴,长大成为父亲后,努力不将暴力带给下一代,他确实做到了,虽然时而情绪失控和愤怒。主角的妈妈是个温暖以及体恤家人的全职母亲。行凶的主角出生在平凡的家庭,导演似乎在提醒着我们,未必只是原生家庭的议题。
《混沌少年时》影剧的主角经历了混乱校园氛围、人际排挤、网络霸凌、网络的生态和毒性文化的侵蚀(厌女文化)、青少年的心理挣扎、性别与关系议题、以及现实感的剥夺,最后不堪重负而最终演变成悲剧。
因为心理上是需要控制感的,于是我们需要粗暴和单一的归因,指责家庭、指责校园、指责教育部,心理才会有地方安放。但真实而言,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是种种不同的因素形成的。
如果我们愿意选择复杂归因,并且直视和坦诚面对孩子的生态网络,我们才能承认了我们所忽视的世界——现代青少年身处的人际是脆弱、混乱和焦虑的;也因从小活在网络世界,内心和现实形成了断裂感;未发展的大脑和未过滤的毒性网络文化,也让他们以混乱的视角看待关系、人际、性、自我价值、情绪。这些种种的挑战让现代青少年活在高度焦虑、极其脆弱混乱的心理状态,同时也缺乏现实感。

《过曝世代》的作者陈品皓心理师曾说:
“他们生长在最安全的时代,却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许多有关青少年犯罪新闻也敲响了警钟,正在提醒我们——我们要正视现代青少年所面对的挑战,而现阶段的教育系统以及社会的司法机制是否足够应付这时代的挑战。
司法机制应该设立更针对性的青少年法令,特别关于青少年网络法、霸凌法、性骚扰法令、校园安全法令、校园精神健康的法令等等,并设立一个中立的投报系统,让受苦的青少年可以有多元的方式求助。最重要的是,如何真正的落实与执行。

教育系统需要被正视和重整,基础知识的建立固然重要。但时代的变迁以及AI的崛起,知识和资讯随手可得,但没有人教导他们如何去思考这些庞大的网络资讯、反思渗透进来的网络文化、认识自己的心理需求,甚至学习从资讯的视角去核对现实的可行性与后果。
为了协助形塑青少年的现实感以及协助他们面对挑战,教育系统可重整并涵盖以下的内容:
- 法律与青少年法 (青少年须在12-13岁教导)
- 人际互动、恋爱关系和如何面对霸凌(肢体、人际和网络)
- 网络素养与MCMC网络法
- 性教育与性病传染知识
- 青少年大脑以及身体发展(为青少年时期做准备,需在13岁前教导)
- 批判和反思教育(经过辩论和讨论,学习辨识和思考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也辨识网络资讯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 求助与现实感教育
- 心理健康和神经多元性知识(Neuro-divergent)
- 尊重差异与冲突练习
- 正念与情绪素养学习等等
这些知识提升青少年辨识和拆解扭曲资讯和毒性文化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现实感与认知能力,同时也学习面对焦虑时代的脆弱人际,更重要的是能照顾心理健康并以健康方式解决冲突和求助。
在电影《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中,心理学教授西恩和高智商的男主角威尔说:
“所以如果我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论调,你可能知道很多有关米开朗基罗,他的政治抱负……他所有的作品,对吗?但我敢打赌你说不出西斯汀教堂散发的气味,你从没站在真正站在那儿,仰头欣赏过它美丽的天花板。”

“如果问你战争,你大概会抛出莎士比亚的名言:“共赴战场吧,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没接近过战争,从没有把好友的头抱在膝盖上,看着他吐出最后一口气。”
心理学教授西恩想要告知男主威尔,高智商的他确实知道很多,却并没在现实中真正的体验,真正的去认识自己和敬畏生命。
这时代孩子,所经历的是和电影里的威尔相似,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知道得越多,却也特别的迷茫、特别的无助。
在这个焦虑时代当中,父母们,或许真的不是你们的错,但为了孩子,我们可以试试看:
- 在孩子的童年开始,抽时间陪伴他们实体地玩耍、布置家里、做家务、和动植物接触,培养他们的现实感。
- 持续关怀孩子,建立和孩子的关系安全绳。
- 勇于和孩子讨论或通过游戏理解社会和人际的议题:被拒绝、网络霸凌、性需求、恋爱关系。
- 提醒他们向你们求助,或指定几个安全的大人,记得学习当他们求助的时候,不批判、不说教,陪伴他们面对。
每个时代有他的美好和苦难的,但我们都不是神,无法完全拯救孩子,只能尽力的学习,并提供孩子力所能及的协助。
也邀请大家提醒自己,深呼吸,拍拍自己,承认自己确实被这些新闻影响,是有焦虑、难过、悲伤等情绪,温柔地对待有情绪的自己,适时寻找支持和照顾自己
祝福逝者、受害者以及受创的家庭。
▌延伸阅读:张志伟专栏《情绪有价》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