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们新年最期待什么?”
我随意在班上提问,一众小朋友异口同声:“拿红包!”
班上同学开始分享,自己在过去的新年拿到多少红包。
今年是我第一次派红包,新手上路。但从过往的经验得知,红包也有市场价。熟悉朋友的孩子10令吉到20令吉不等,亲戚的孩子或更高。
“老师,我收过最多的红包是1000令吉,公公包给我的。我最喜欢就是收到公公的红包。”
小朋友接着说:“老师,你知道吗?现在还有人包两块钱!哈哈哈哈!”
班上的同学就开始说:“什么?才两块钱,两块钱也好意思包!”
全班同学就开始大笑。在他们的眼中,好像两块钱的红包不是红包。
不只是学生,这对小时候的我而言,也是如此。
每一年新年,长辈都会要求我们记得这些红包是谁给你,甚至在红包背面写上名字。
开红包的时候,我们也会特别留意,到底哪一个亲戚包得多,哪一个亲戚包得少。
要是开起来是50块、100块,我们就会特别兴奋。开到两块的,我们就一起找出红包的主人到底是谁。
不仅如此,小时候也可以听见大人们说:“他才包两块,早知道我也不要给他的孩子这么多。”
红包除了是一种祝福,更是一种攀比。
不只是显示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同时也显示你在社会中的地位。
有些人会用贵宾户口专有的的银行红包,说明自己银行存款也不少。
有的人只会用只有公司高层才有的红包,说明自己来头也不小。
这些年,红包好像变成了一种交易。
如果你包五块,可是我却给了10块的红包,那就好像我亏大了。感觉上,一定要你给我十块,我也给你十块,才算是礼尚往来。
“惨了,这么快就过年了。今年就要包红包了。”
不知不觉中,红包成了一种压力。
只要结了婚,都免不了用上好几千块,甚至上万令吉来包红包。就算平日省吃俭用,新年也一定要挤出一笔钱包红包,才显得体面。
我看着同学们的嘲笑,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经说过这些类似的话。
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个亲戚包一块钱的红包给我,我心里第一个念头,不是感谢,而是在想着他怎么可以这么吝啬。
有些事情,也许长大才懂。
我们不应该用红包价格来衡量一个人的度量,至少做大人的我们,更应该去纠正孩子的想法。
没有人应该给你多少红包,因为这些都不是你应得的。如果收到了,就要心存感激。
如今,我更加珍惜来自长辈的红包。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的祝福,把平日辛苦攒下的钱,包成红包送给我们,就是希望我们新年快乐。
我对同学说:“两块钱的红包也是红包。”
无论你收到的,是一块、一百块,还是一千块,这些都是别人的祝福和心意。
试试看今年在收到红包时,不去嫌弃别人包多少,而是真心感受这新年美好的祝福。
也许少了这些新年的攀比,我们的新年会更快乐。也祝福大家新年更快乐。
延伸阅读:偷偷专栏《我是90后》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