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就是圣诞节了,我和妹妹到百货公司为亲朋好友添购圣诞节礼物(是不是教小学生多了,就连开头也有小学作文的即视感),走过一家家名牌精品店,发现门外都是人龙,而且排队的,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忍不住转头跟妹妹说:“我还以为2020年的经济不好,看来只有我不好。”
00后的妹妹瞄瞄我,说:“你交换礼物的 budget 多少?”
我说:“50块?”
她很惊讶地说:“蛤?50块?我们的是80块诶!”
18岁交换礼物的 budget 是八十令吉。对他们来说,一瓶300令吉的香水、500令吉的球鞋、400令吉的口红,都是基本款。出来工作之后,领了第一份薪水就要买个过千元的包包奖励自己;工作一年,就应该换个小香包。
真令人想说一句:“哎呀!还没赚钱就学会花钱。”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文章吐槽年轻人的活法,认为他们为了撑场面、追潮流,不惜花光自己的储蓄,有的甚至宁可分期付款,也要尝尝背名牌包喝下午茶的滋味。
这样的生活方式被称为“精致穷”。这在长辈的眼中是“穷”,但在像我妹这样的年轻人眼中,这不仅“精致”,还是享受生活。
人生都已经这么辛苦了,我不宠宠自己,难道要等别人宠我?我工作如果不是为了享乐,难道是为了存老婆本、生小孩?
很多在上一代眼中看来合理的价值观,比方说养儿防老、脚踏实地等等,在年轻人的眼中都是不可理喻的。
千禧年之后,世界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原来6个小时的车程,已转换成45分钟的机票。一年的培训,已经被3天的速成班取代。赚钱的管道越来越多,网络课程比比皆是。当一个人在处处都是月入百万的噱头中成长,要他明白稳扎稳打的道理,就像是要屠夫吃素一样,并非不能,只是很难。
很多的年轻人宁可“精致穷”,都不要“省着富”。
我爸说,隔开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的,大概就四个字——财富自由。
对“80后”、“70后”而言,财富自由就像是中乐透,中了就好棒棒,但即使没有,生活还是得过。像我爸的年代,哪有什么“迷失”、“寻找人生方向”这么浪漫的词。生而为人,不就是努力赚钱,成家立业。
“做工做到迷失?不做工才叫迷失”,我爸说。
只要能工作,就代表你的人生还有价值。这样的人,你让他退休,他搞不好会忧郁。
但从“90后”开始,财富自由是一种必须。30岁就要有房有楼,40岁就要退休,50岁就要在海边度假。人生若没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像来世上白走一趟。
为了让我们更快达到所谓的自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不再成为我们养老计划的一部分,反而是我们通往财富自由的拦阻。
与其存钱想负担孩子的奶粉、尿片、学费……不如自己当起大小孩,为自己买最新款的电玩、买珍藏版的球鞋,人生可能还多一些色彩。
如果你认真调查,你就会发现,现在的“90后”以下的人,宁可养猫都不要生孩子。
“财富自由”看起来像是一个更棒的人生计划。但实际上,我们除了这个,也不知道还能追求什么。为了这四个字,身边的一切好像都越来越模糊了。
也许,除了生活精致不精致,人生穷不穷,财富自不自由,更应该想的,是达到财富自由,然后呢?接着还能做些什么?
我以前制定目标,都会写“我要月入多少”、“我要存多少钱”之类的,但我现在会说,“我要月入多少”、“我要存多少钱”,“我要买这个包包”,然后呢?为什么?
当你在目标背后细写理由,你会发现,自由和精致是自己定义的,而其实你也许不需要这么“精致”,你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不自由”。
延伸阅读:偷偷专栏《我是90后》其他文章
先独立脱贫,即使失业不工作不借款也能撑个一年~
或是存的本金可以产生被动收入~
才有资格谈安心的“精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