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刷着脸书,无意间看见一段视频,一女子坐在平台上,尝试要结束生命。我没多加留意,便随意滑过。可媒体的反应真快,我放下手机吃个午餐,回头就看见各方报道,揭开企图自杀的女子其实是某著名网红,还有各种针对女事主轻生的说法。
很快的,我的脸书动态满满都是对该女子自杀的揣测。不仅如此,也有很多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的“知情人士”,爆料女子自杀的动机和内幕消息,仿佛他们就住在女子的家隔壁一样。
当中最让我不舒服的,是社交媒体也开始广传目击者从各个角度拍摄的视频,完整记录女子从坐在平台到成功获救的详细经过。视频全程没有消音,也没上马赛克。影片底下还有成千上万的网民谴责女子妨碍公务,消费消防员的留言。
虽然这事与我无关,但却让我感到莫名窒息。
看了这一切之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如果那女子是我,获救之后得知这一切,我只会更想死。
现在的学生不看电视,只看Youtube,她当然也是我学生关注的红人之一。事发后,便在学生群中掀起讨论。
“老师,你看了这个没有?原来是那个谁谁谁。”
“哇,她肯定是分手啦。很笨咯,如果是我,我才不会笨到去自杀。”
“是咯,没有想过家人的,我觉得这样的人很自私,还要消防员浪费资源救她。是我就让她死算了,‘歹死’啦她。”
“我觉得她是炒作的咯,等下又有新的影片出来解释的啦。”
我读着他们的信息,这群不到13岁的孩子,用着网民留言的口吻,在群组里面大肆聊着。
其中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觉得是不是很废?”
坦白说,他们这群网红的视频,我多少有关注。先不谈他们的创作道德正确与否,却无可否认他们的影响力。
他们的影片无论是整人的、搞笑的、创作的,即便是完全没有营养的,都会成为我学生的话题焦点。
看着他们对话,我说:”其实,她轻生的原因是什么,关你们什么事呢?除了自己想八卦之外,你们觉得知道她为什么自杀,对你的人生有影响吗?“
学生回:“没有啊,是没有什么影响。只是我想知道啊,老师你不想知道咩?”
我说:“我当然也想知道。但八卦之前,还有一种选择,叫同理心。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本来就很辛苦,很想自杀了。现在打开手机又看到一堆人骂你,你会怎样?”
学生一片寂静。
我问:“是不是更想死了?”
他们点点头。
这就是二度伤害,让本来就已经活不下去的人,离死亡更近一步。
虽然我是老师,但我不是全能的。我没有什么标准作业程序来教导学生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时,应该如何应对。
但同理心是个好东西,只要稍微使用,就能让事情不一样。
每当我们想要批评前,想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她,我又希望别人怎样对我?事情大概就会简单很多。
前阵子当媒体人的那段日子,让我稍微理解媒体运作。在这个流量定生死的时代,很多报章媒体都会踩着民众的八卦而上,不断追问一些非常无谓的小道消息。
恕我直言,有时候媒体,与其称为“第四机构”,不如直接称作“八婆”更恰当。
这个社会有很多更重要的事需要我们去关注,而少把时间花在探测别人的隐私,也是一种善良。
这个社会很奇怪,仿佛有勇气活下去的人,就自然比在生活走不下去的人来的高尚。但其实能活下去,不是纯粹是你的能力,还有身边一些利你的条件和运气。
同样的,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到了终点的人,也不纯粹是丧失生活的希望而已,背后可能满满都是难言之隐。你能活下去,不代表你比别人更优秀,不表示你可以瞧不起在生活绝望的人。
我告诉学生说,我们的人生都还没走完,别把话说得那么肯定。万一有一天你经历她正在经历的事,嘴贱地说,搞不好你也会做你现在嘴上说的“傻事”。
如果你无法善良,你想想,如果那女子是你的家人,是你的妈妈、你的女朋友、你的老婆、你的妹妹……你还会这么嚣张吗?
毕竟,同理心是个好东西。只要稍微使用,就能让事情变得不一样。
延伸阅读:偷偷专栏《我是90后》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