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手好闲的夫妻需要援助之谜
不久前,社交媒体流传一个穷人募捐的个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各种内幕爆料,剧情峰回路转,一切的开始是由某不太负责任的慈善机构的页面说起,恶趣味喜欢扮小朋友的角度写募捐个案的小编,写了篇煽情又侮辱公众智慧的文案,附上了访问事主夫妇,还有三个无辜小孩露面的影片,内容是说事主请假十天在家照顾小孩被公司辞退,生活陷入断炊的局面,孩子要入学,发现自己没办法送她们入学,要公众解囊相助。
先不说为何没有保护小朋友,为何把小朋友的脸以马赛克遮盖这种基本的保护儿童措施没有做,也不探讨用孩子的口吻写文案,意图道德绑架大家慷慨解囊这种恶趣味行为;当事人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各种漏洞,例如:
- 他被公司辞退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 他提到自己的父母亲朋友都拒绝伸出援手,人品多差才会这样?
- 提到之前有人送奶粉食物那些事——他是第几次这样伸手要钱了?
他说自己餐餐吃速食面,只为了把最好的给孩子,可是影片里壮硕得来有点浑圆的他,欠缺说服力。更惹人反感的是,为什么生活那么潦倒,还要生一堆小孩,这才是引爆社交媒体的焦点。随后就很多认识这对夫妇的自己人跳出来指证当事人是好吃懒做的,家人多番搀扶最后也选择放弃支援。至于工作方面,他们也一直旷职偷懒,才会被老板辞退……虽然有待商榷,不过这些回应符合了大家对个案各种漏洞的猜疑。
好吧,就让教主我告诉你,越是没钱的讨钱专业户为什么越是想要生孩子吧。他家里倘若没有嗷嗷待哺的小孩,你还会觉得他很可怜而想捐款吗?
低薪青年需要零用钱之谜
“好事”成双,隔天就有某个很喜欢做好人好事的uncle开立的颇具知名度和争论性的“慈善机构”页面,为一名年轻、有职业、家乡有个老婆,但低薪的男子筹款。这名男子每个月自己留五百块钱在这个城市苟且偷生,所以叔叔他想跟大众要点钱给他花……
结果被网民呛爆:
- 有收入和工作能力还要救济是什么道理?
- 低收入就想办法增加自己的收入,
- 没本事就不要叫大家帮你养老婆……
继被人怀疑账目不清的各种指责后,又发生替某养尊处优皮光肉滑的“失业大龄女子”募捐不成而被各种质疑声浪淹没,uncle根本就是打不倒的小强,若无其事继续为各种“需要帮助”的人募捐。说是保护隐私,把求助的穷人颜面遮盖,其实是双面刃:谁都可以演一名需要帮助的人,根本不需要有个真的当事人,反正面貌不会被看见,不会有认识的人爆料,这样死无对证的情况下,公众怀疑所捐的钱去了哪里,由谁说了算?这完全属于合理猜疑,没有要污蔑谁的意思,而筹款单位有义务交代。
我们不得不惊讶,这些热心“慈善”的机构,不是新手了,怎么不懂过滤和区分个案,没有专业地审核谁该得到公众资源救助,谁不该,甚至也不理会大众的质疑?
著名慈善机构的丑闻
其实长久以来,慈善机构的帐目不清,职员薪金和营运成本蚕食大量捐款的业界阴暗面,不是小机构才会有的。例如打着帮助第三世界孩童就学旗帜的某慈善机构,在香港被捐户揭露孩子个案造假疑云,同一个孩子的个案不懂向多少位捐款人“兜售”一事暂且不提,最可恶的是被发现照片里的孩子竟然已经长大成人很多年了的事也有。去到收益孩童村落,发现平时英文书信来往的孩子竟然不能和赞助人简单英文对话,甚至完全不知道他是什么人的违和感。
到底这些慈善机构跟你要了十块钱,当中有没有五块钱去到当事人手里都成了问题,因为这些机构会告诉你,他们需要营运成本,他们的机构职员是全职的,薪水当然是机构支付,其他如办公室租金的各种开销,都要人买单的。所以,你一厢情愿地捐钱助人,就真的是捐钱助人那么简单吗?网民嘲讽:你真实领养的,说不定是机构员工的孩子呢(你提供了他们的父母亲工作啊)。
大家有没有试过在街边被一些很热情友善,挂著UNICEF或WWF职员卡的帅哥美女拉住叫你签名支持动议,叫你听听他们解说,其实是要叫你认捐的经验?其实那些人都不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或者世界自然基金会工作,他们只是agency,公司承接了这些基金会的合约,请一些commission base的散工在做road show,换句话说,和那些在霸级市场叫你申办信用卡和宽频服务的情况一样,那些都是赚取佣金的专业人士,不代表在各自机构工作。也就是说,你捐十块钱,就会有几块钱是成为了这个人和负责他的工作的经纪公司的报酬的意思。捐款有没有被滥用?你自己做判断。
与其说滥用,不如说你的善款被投入了一个产业链,养活了无数家庭,这样想肯定比较正面,心里比较舒服吧。
嗯,有吗?
慈善这概念有没有问题
到底是慈善被这些不严谨、不专业、不负责任,为了做而做的机构代表做坏了,还是说,捐钱助人这种概念,本身就是很有问题的?
慈善,是一个很奇怪的概念,首先字面上,慈善本身就充满了各种道德绑架,例如慈悲就等于善良这种套牢人类思考能力的词句组合,为什么只有慈悯才能彰显善良?华人有句话“慈母多败儿”,指父母对孩子过于爱怜结果宠坏孩子,是少有肯批评慈悯的谚语,给了我们多一个路轨去思考:真正的善意,是不是一定要靠慈悯彰显?难道对人严苛些,就不怀好意?为了让没有独立意愿的人自救,板起脸拒绝金援他,就不能算是善意了吗?
做慈善等于做公益吗?
很多人没有去思考过,慈善和公益的区别,对他们来说,帮人就是做好事,做好事就有好报就对了,不要那么计较帮人。这是最可怕的懒惰思维。
公益也是需要社会投入资源去发展的。你可以交出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资源要谨慎使用,才是在做对的事。解决社区需求,可以惠及所有人的,那是公益,如建立民间消防部队,办免费社区图书馆、志愿医疗服务,建立孤儿院、老人院、给低薪家庭的托儿所、免费教育中心,修桥补路。用大众的资源,集中解决一两个人的问题,那是慈善,如赞助医药费、学费、生活费、赠衣食、送车送房子。
如果二十万可以办一间图书馆,另外一边只可以供一名低薪家庭的孩子上大学,你的一百块善款会投入哪一个钱箱?如果你说各投五十块,你就印证了我想告诉你的事实:这绝对是零和游戏。这边给多了,那边就会得到更少。
有好报才是你当好人的动机?
笃信因果报应的人会鼓吹“乐善好施广种福田”,把帮人这种群聚动物的下意识举动,扭曲变成好人好报,一种高回报的投资计划:今天捐钱就为了他日回报我财源滚滚,富甲一方,啊不然下辈子投胎大富之家也不错。
其实这些人不知道因果论,是古时候印度的种姓制度社会,人对人层层欺压剥削,为了理直气壮,才设计出来的套路啊。当时的高层社会是第一等的婆罗门(祭司)和第二等的刹帝利(王公贵族武士大臣);百姓则属于第三等的吠舍(商贩庶民)和首陀罗(农民);还有最低等,和牲畜同等的达利特(贱民)。
上层阶级会对下层说,“我是经历多世轮回累积果报,才能生于贵族之家,方能成为祭司,你们这辈子生为庶民百姓或贱民,是因为你前世没有累积足够好的业报,所以这辈子我吃定你们,不要妄想推翻我们上层社会,业力是你无法推翻的无形巨手,与其抗拒,不如开始去累积你的福报,以后吃定他人的就是你,这辈子暂且认命被我们鱼肉吧。”这才是古印度因果论的诞生目的。
另外一边,那些做好事是为了给在天堂的神明看到的,其实也是别有用心地帮人而已。说到底,是要给自己死后的地位加分而努力行善,而非发自内心和本能地帮人。
助人为快乐之本的迷思
帮助人,理应是出于自然反应,就如我上面说的,人是群居动物,守望相助是习性,属于生物本能之一。如果说帮助人了就会感觉快乐,是不是代表,因为你觉得你帮了人有功德(等于有回报)所以你开心?还是说,你觉得帮人之后有光环,有人夸你因虚荣而开心?行善之后的感觉自我良好,很多时候是来自于社会对于慈善的执著和不解。
助人应该是举手之劳,例如你跌倒我扶你起来;你家失火了,我帮你灭火;你家被烧光了,我拿些衣物日用品给你;路过时你钱包掉了不自觉,我只好追着你把钱包还给你;看见你的饮料被人下了药,我阻止你喝;你需要工作,我刚好知道哪里请人……
其实都应该和快乐没有关系,也不应该期待什么回报才是,对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过去世界各地很流行捐物资去落后的国家救助他们,当中,上世纪末最流行的就是捐赠衣物去非洲。可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开始出现一种声音,请停止捐衣物这种行为,因为多年来的“善行”,让非洲的衣物产业无法发展起来,是的,优质的衣物在非洲城市二手店可以买到,穷乡僻壤的可以拿免费的救济衣物,那么非洲还需要衣厂吗?没有衣厂生存的空间,就没有办法制造大量的就业空缺,甚至连服装设计师也必须在非洲失业。
所以,解救贫困到底是善意,还是自我满足?
如果有人失业,介绍工作或者直接聘请他,而非帮他募捐。
如果有人收入太低,给他就业辅导,把他导入他的能力范围可提升最多收入的管道,而非叫大家给他些零钱花。
如果有人因为照顾亲人而不能工作陷入贫困,帮他找老人院托儿所,让他自己去赚钱工作,而不是给他衣食无忧地过日子。
如果有人不够钱买交通工具工作,应该借钱规划摊还期限,而不是送车给他。
如果有人入不敷出,应该教他理财,吃米要知道米价,而不是送钱给他花。
把钱、米、奶粉送给财务有问题的家庭,而不去解决问题产生的根本,请问,你打算救助他们多久?下半辈子?
捐钱不一定是在做好事
捐钱给懒人,是在鼓励他继续摆烂;把钱交给信誉有问题的筹款人,被抽佣已经不是最坏的局面,更怕的是卷款而逃。捐钱给自己支持的组织、宗教团体、政党、偶像、情妇、小白脸……虽然说不一定是在做好事,但是也还好,你的钱,你想给谁就给谁。
最可怕的是捐钱给那些比你有钱的政客,只因为他们的诽谤官司被定罪,需要作出赔偿。而大部分这些人,除了高薪,有好前景的事业,家族富可敌国,也依然厚颜无耻叫你捐钱给他的赔款和罚款买单,然后他们就可以继续毫无忌惮地到处嘴炮污蔑他人,而捐款的你,还以为自己是维护公义,是在推进国家民主进程。
你也可以看:
延伸阅读:黄奕达专栏《教主是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