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民型中学马来教师对于不懂以马来文正常对话的13岁华裔学生给予处罚,外加一句Bodoh的评价。家长要替自己的孩子出头结果是出了洋相,原来犬子无虎父,家长自己也无法使用国语和教师理论,失去耐心的教师抛出一句“如果是这样子,你们回中国吧。” 然后事后心有不甘的家长找了一名精通国语的男亲戚“设陷阱”去打电话给该教师,其实是早计划好要录成短片放上社交媒体,后来就引发校园种族歧视的争议和各种公审。

舆论一面倒谴责教师种族歧视。教育部也在为了顾全大团结的画面而倾向对付该名教师,反倒是我个人完全可以理解该名教师面对的问题。录音中她表示自己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所谓的马来西亚公民家庭,举家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用国语沟通的),她也坦言不是第一次叫人回归“祖国”。 各位谴责她的人,请问不会马来西亚文的马来西亚人这种现象,属于正常吗?如果正常,那是正确的吗?
不会马来西亚语的马来西亚人
大家有见过不会日语的日本人吗?
还是不会韩语的韩国人?
还是不会泰语的泰国人?
不会英语的英国人?
就说说我们的“祖国”大英:在英国(United Kingdoms) 除了英格兰人以外,北爱尔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人日常生活都不爱说英语,但是不代表他们不会英语。
许多华人不懂中文,甚至不会写自己的中文名字,都会受到认识或不认识的其他华人的批评和讽刺:
-香蕉人
-忘本,数典忘祖
-你祖宗知道你不会中文吗?
-唐人的耻辱

请问这些批判他人的中文斗士的道德制高点是什么?
“像话吗?你说你是华人你不会中文?”
请问那位教师叫嚣蠢学生和家长都回中国去的道德制高点是什么?
“像话吗? 你说你是马来西亚人你不会马来西亚语?”
华裔商人和网红的市场考量
马来西亚1957独立,转眼都过了快七十年了,可是三个最大的民族这些年来依然对彼此陌生疏离:你有你的生活圈,我有我的生活方式,他有他的敏感地带。但是近十年,越来越多华人要经商,一开始就锁定马来人市场。

最近有两组常拍新年歌MV的华人YouTuber开始进军马来市场,拍起载歌载舞的Raya MV了,这是好事,值得鼓励,我相信陆续会有更多人加入。但是,会不会迟了些?
华人爱小圈子,所以一直在自己的金鱼缸觅食,不知道真正的马来西亚的经济市场,远比半岛华人经济圈大很多。马来人口是华人的三倍有多,而且马来语是联系国内所有种族的统一语言(这是建国的契约),也就是说马来语的影音作品可以让华人以外的马来西亚人都看懂,那包括了时常被边缘化的印度人,锡克人,东马原住民,甚至外国——印尼和文莱的华裔或非华裔。
直到TikTok风靡全世界之后,在本地圈,民间的华人的井口突然被打开,看见舒适圈外面的世界原来很大,马来市场的蛋糕不止大,还很容易做。于是我们看见许多原本看不起马来语(国语)的华人开始用蹩足生涩的中式马来语拍短视频,吸粉,带货,卖广告,直播,然后开始进修国语,开始认真学习和实践一个马来西亚公民的基本:讲国语。
华社对马来语的抗拒心理
马来西亚的华人,在政客的操弄之下,一直都在妖魔化国民教育体系,很多顽固派觉得那是在逼我们的孩子学习不管用的低级语言、地方土话。所以大部分的中华沙文主义者的马来语掌握能力很差,差到什么地步?差到连点餐都做不到(举个例子:不久前不是有某连锁餐厅的员工大骂某个不会说国语的华人顾客吗?),更别说去政府柜台办事,去报警,甚至是日常简单和警察、海关人员对话都有问题。可是不懂国语的当事人完全不觉得理亏,甚至你可以感受他们的理直气壮怼服务他们的人:你们不会英文哦?

再举一个例子:三月二十日,协助诈骗集团风光回国的马来西亚人道主义组织MHO记者会试图强调他们带回来的废青不是诈骗集团时,要该废青用国语讲述自己的遭遇,而那位被匿名揭发怀疑是欺骗MHO的废青很自然的说他没有办法用国语讲述。须知道,无论你是国小,淡小,还是华小,都是享用免费国民教育的,而当中的国语课都是必修,你怎么可能无法使用国语讲述自己的故事?
如果精通国语有红利的话?
立国以来,华社完全没有在掩饰他们看不起国语的想法。需要一直等到2025年,才有华人YouTuber想去拍Lagu Raya的MV。这是该令人振奋,还是该叹息?我不好说。
不过我乐观预测,一旦看见经济效益后,这种操作肯定陆续有来,会有更多的网红会来分食这个蛋糕,也就是说明年会更多。
所以政客们一直纷纷扰扰的,吵吵嚷嚷的:
多源流学校分化国民(是事实);
华人爱中国不爱我国(部分事实);
华人不会国语还很自豪(绝对是事实);
华人不和华人以外的人打交道(抚心自问)。
这些旧患,其实可以在网络经济时代被不治而愈。
马来文没有国际地位但是你自己是不是过江龙呢?
本地音乐人菲道尔在中文圈出道,因為唱写中文歌得以成为国际咖,因为中文可以把他的音乐带到更远,马来文这一点(冲出国际)真的比较吃亏,先不说其他的,就说中国大陆一个音乐市场的消费人口,就可以抵销几个马来西亚了。那是菲道尔的人生,不是你。身为普通人的你,人生规划和事业不需要你冲出国际,只需要你在国内好好打拼,一样很精彩。

大部份的马来西亚华人一直为自己的中文能力自觉骄傲,都以为自己是语言天才精通三语,吊打很多地方的人。哪怕其实中文时常打白字,书写和对话的语法错误,英文也不好,而国语马来文完全不行,真正掌握好三语能力的华人,可能完全不到华裔人口的十个百分比,但是剩余的九十巴仙就是张冠李戴,自带光环就是了。再加上现实里大部分马来西亚中文使用者没有办法兑现那份红利。他们的中文没有办法让他们成为国际咖,没有帮助他们扬名立万,成为享誉世界的成功人士,最后现实的在地生活会让他们知晓,只有自己的生活圈才是自己讨生活的地方,只有本土经济,才是他们能分食蛋糕的地方,而只赚华人的钱,无疑是固步自封的目光短浅。
与其高呼种族歧视不如自我检讨问题的根源
有钱不止能使鬼推磨,有钱赚,还能让沙文主义者认真学习国语发音,认真和友族建立正常关系,重新做人。一个称职的马来西亚人。这些都是托网络经济时代的福。
华社的国民身份认同和实践是迟了些,但是迟到好过不到,网红和商人带头开始做,这也不失为一桩好事。
希望以后的任何一个马来教师遇到那些看不起马来文不屑学习的华人家庭时,不要叫他们滚回中国,而是叫他们打开TikTok,然后用关怀的眼神问同学:
“少年,听说你以后想全职当网红是吗?你国语那么烂,怎么走红? 只做华人市场,哪里够赚?”
嗨呀,不行!我忘了,那同学和家长是听不懂国语的,语言一旦不通,再多关爱都无用。
好好学国语吧!
▌延伸阅读:黄奕达专栏《教主是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