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很好奇,为何我会那么笃信人类图。
大部分的时候,我会解释这是一门很奇妙精准的命理统计学,它能帮你解答了天生的状态。只要按照这份上天帮你安排的专属设计图(犹如各种电器的使用说明书),就能舒适不慌地,走出自己这辈子的使命。
“可能老了,不聪明了,才会这样迷信。”有时被问得多了,我会如此回答。
听起来一派胡言,却是真实的心声。
接触人类图之前,我与其他人一样,总是聪明地活着。
所谓的聪明,就是符合主流社会价值观的期望——要上进,要积极;要主动争取机会;打工时要想着做老板,买车下一步就要买房,存到10千后就要破百万。
多看书,多认识人,多接触资讯。 “多“是万事的精神基础,不管做任何事,动机都一样:累积。
无论是因为内心觉得不足,或单纯只是贪心想要更多,反正以前总觉得,人生就是”加法“。要嘛不停往上爬,不然就规定今天学到的事要比昨天多,这样才能活得精彩,不负此生。
人定胜天,我当时笃信这样的生活哲学。相信这世界没有因努力而做不到的事,只要肯付出,凡是多争取,一定有收获。
直到认识人类图,先撇开里头的各种新概念不说,它让我学习到最大的学问,叫作听天由命。
听天由命,在现代社会的普遍定义而言,就是消极、悲观、不长进。也有些人认为,这个词意味着一种失败前的希望,即所有人事已尽力挽救后,期盼有奇迹能出现的卑微心态。
从“人定胜天”到“听天由命”?你一定觉得我不是发疯,就是厌世。
或许两样都是吧。
但更精准来说,是我发现一直遵循的生活加法,不但没有成正比地换到满满的物质,反而招致满满的挫败感。
我开始质疑这种人生态度。若社会普遍认定的成功方程式,并不适合套用在我身上,那我还要遵循吗?还是我的加法用错方式?还是我用力过度?
我还有其他出路吗! ?
当然有。出路很简单——放弃聪明,选择智慧。简单来说,与其加法,不如减法。
依据我的人类图,我不适合发起,而必须等待回应。也就是“坐言起行”这种积极正面的处世态度,其实并不适合我。我不能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做什么,反而应该等到外界有邀约后,再经过内在权威的判断,才能好好去做事。
而全世界几乎有9成人,几乎都必须要等待对的邀约,才能做出真正对的决定,进而踏上生命的顺途。
讽刺的是,这个世界却完全没发现这个盲点。社会总是盲目地鼓吹积极向上,没有机会就要懂得创造机会,每次的挫败就归咎在欠缺积极,怀才不遇就是不够努力,却没发现其实有些人是要等待对的时机才能回应。
一分耕耘,未必有一份收获。若每次的极力表现都能换来成果,那满街早已是百万富翁了。
当知道自己的决策方式是需要等待时,我的人生开始转变。我再也不汲汲营营,不渴望创造任何新事物,反而只专注做好自己喜欢的事,并耐心地等待机会上门。
我再也不期盼每时每刻都增值,反而相信只要做好自己喜欢的事,上天自然会好好记录;不需要着急,若对的机遇一来,事情就能水到渠成,再也不需因为害怕等不到机会而难过。
以前生活总是填满各种增值计划,但现在我开始留白,留给减法。这个减法并非什么事都不干,而是做好了当下应该做的,就够了;无需把时间留给再多的(不对的)人际交往或浮夸宣传,一切都回归到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方式,就好。
要相信这套丢给上天决定的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种迷信,而且也太冒险,害怕这样做之后,就会典当自己好不容易累积的物质与知识。我无法说服每个人相信这套学问,我只能说,当开始相信这套人类图的决策方式后,生命不仅豁达起来,机遇也莫名顺遂。
把自己归属于天命的脉络,不再想极力战胜生命的逆流,反而能看见更辽阔的大江大海。奇妙吧?
至于为何是35岁?对我而言,人生目前普遍能活到70岁(这真是种难得的才华啊)。既然聪明前半生都无法在人间尽兴,那下半生何不换种玩法,迷信一点,说不定就能与天同逍遥呢?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fcs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