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河足挂齿

有些事,一旦公开说,就毁了

社交媒体看似一扇窗,能打破传统的沟通限制,让更多人能互相对话,但开窗的方式若不对,反而会弄坏窗口,打碎一地玻璃。

最终,想传递的讯息本质肯定会模糊,不仅害得信任破裂,无法修复关系之余,还会割伤自己,甚至连自己是怎么受伤也还不知道缘由。

所以,越在乎的人,越重要的事,请别公开说,直接找当事人对话最要紧。这才是解决事情的本质精神,也是最诚恳与谦卑的仪式感。

毕竟,每个人的社交磁场都不一样,A与B能融洽相处的方式与态度,换成B与C的话,又会需要调整成另一种模式。

若B执意把与A的相处标准放在C身上,当然还是有和谐的可能,只是B会隐隐感觉到——怎么C的回应不及A那么开心?是C的问题吗?还是我的问题?还是我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根本就不适合长久在一起?

但这世界上,所有人都是不同的设计,没有人的思维与逻辑会完全叠合,要长久相处,自然要不断磨合与调整。

前提是,你在相处之后,要如何决定下一段彼此的关系定位。如果觉得彼此三观相似,决定要更进一步拉近,那在关系升华前,内心记得永远要打这一支预防针。

我们其实都是相异的个体。我们想要更靠近一点,并非是为了完全消弭差异,而是尊重彼此的差异,并愿意用爱与尊重来润滑一切。

这个信念,无论放诸在亲子、朋友、伴侣、师生、同事等,都管用。有了这种共识,你就会发现,最好的关系证明,并非是透过社交媒体喊话,而是直接来到对方面前,用眼神与言语诚恳沟通。

所以,动机再好,都永远别透过社交媒体对话。毕竟,社交媒体再怎么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对话平台,映在不同人的眼里,都只是一个为了符合公众期望后,自我意识必然经过调整的表演舞台。

无论是有自觉或潜意识的讯息,一经社交媒体传送,看似想让外界解读想说的话,但实际上没说的事,反而会被大众更好奇关注。

这就是社交媒体最冷血且残酷的地方。明明原先设计动机是为了打破各种传统疆界,让不同差异性的人都有了平等的对话空间,可是看似大爱包容的沟通平台,偏偏却无法容纳得下最亲密的人的私密对话。

毕竟,最真挚的情感,永远都是回归到两人之间的诚恳对待。一旦曝光,再怎么示好或道歉,看在公众眼里都只是一场秀,更何况是当事者。

你会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谈论私事吗?

“但要是对方希望我在社交媒体对公众发誓,希望大家能作证,我还能怎么办?“有人会好奇。

就像我说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相处模式,我无法随意评价。我只能说,若对方是表演型人格,凡事都希望有观众关注,彼此有这个默契的话,就去做吧。

前提是这个默契能长久维持,并且能得到满足与幸福。

只是,群众压力可以是鼓励与动力,但也会随时变成压垮所有事的稻草。对我来说,两个人要相处得好已不容易,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学问,要再纳入更多不同经历的陌生人声音,绝对只会让关系变得更糟。

真正在乎的关系,就直接走到对方面前,放下身段,平心静气沟通。一旦透过社交媒体喊话,就算动机再善意,最终都只会沦为一厢情愿的表达,反而加重对方想回应的心理负担,糊了最黄金的沟通时段。

有些事,一旦公开说,就毁了。

延伸阅读:郭朝河专栏《河足挂齿》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5 / 5. 评分人数: 1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郭朝河

热爱生命,喜欢经历。无论是影像或音符,都能欢欣与之共舞。不管复古或流行,能激荡灵魂的,都值得拥抱。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