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珊言良语

他们的避风港下起了暴风雨——被安全网漏接的小孩

社会新闻如果只看表面,我们唏嘘、谴责,无法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时间过去,事情翻页之后,就过去了。如果这个社会对这类社会事件没有足够的分析和思考人口,那么就不会有各地零星行动去预防或阻止相似事件继续发生。

换句话说:我们无法因为特定社会事件而延伸出改变未来的契机。

常常,一件事情的发生,我们所能看到的表面,只是冰山最顶端的小小尖角,冰山底下巨大的体积才是这露出的小尖角形成的原因,没有如此多,如此深,如此坚固的底部,不会有我们看到的悲伤结果。

冰山底下是什么?社会资源分配问题?家庭教育问题?民族DNA?经济分配不平均问题?社会安全网弱?旁观人普遍无法正确判断应该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人这些事?

我读备受瞩目的社会新闻时,我想的不是如何定罪或惩罚这些人,而是会回头思考这些人过去经历了什么事情?他们今天会做出那些事情,源头不会是三天或两天的事情,估计累积了很久,但这些累积的过程,旁观者或他们的看护人可能无法有足够的知识来教育、教导,社会安全网也不足以支撑他们。知识给予不足、引导人的缺乏,导致后续严重事情的发生。

前阵子,一名女子在楼梯间被几位男女推倒,掌掴,殴打,家人看到视频后报警,说这是他们离家出走、迄今失联的女儿。

有位网民在7月30日上载视频到脸书,内容是一名女生在楼梯间遭多名男女踹踢,导致女生右眼红肿。 (图片来源:网络)

我去点击观看了一段霸凌的视频,让我关注的不是打人者的狠劲,而是这位女生被打之后的冷静,神色不惊慌、没惊恐,只是用手摸摸被打的地方,抬起头抬起眼,然后再被推被打,她一样是冷静地调整自己的坐姿和状态,用手摸摸刚刚被打的地方,看看有什么大碍。

这不寻常,因为一般人,如果从小得到尊重,从没被人侵犯自己身体的自主权,一旦被人如此暴力对待,当下反应应该非常惊愕,不可能会如此冷静。

所以后来,我读到她家长出来说明,这是他们家失联超过半年的女儿,简单的猜想就是:会失联,估计是跟家里关系不好,跟家里关系不好的原因千千万万种,但如此绝决的不联络,估计这女生在成长过程长年累月都感受不到家里的爱——感受不到家里的爱不一定代表家里没给她爱与关注,但可能表达方式有误,让她感受不到。

当然,如果直接把过错推给家庭是很容易,但深入看下去,也有很多可以讨论的部分:这女生如此熟悉被打的滋味,她在成长过程里,在家里或学校有没有被打的经验?被打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打之外的教育方式,家人如何教导她?她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任何时刻,任何人让她感受到爱?如果有,这个人是谁?

而如果,我是说如果,这女生的家庭是有以鞭打来教育孩子的习惯,那么家长本身小时候是不是也曾经被这样对待过,所以这成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唯一会用的方式?

这样一路检视下去,你会发现这样的事情不是单面的问题,从女生的外在表现,去推测家庭教育方式,民族DNA里打孩子是平常事,然后检视社会安全网是否足够接住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再问:这个女生在学校有被鞭打吗?在学校她是如何被对待的?

学校是社会安全网重要的一环,在家里无法被接住的孩子,学校就是她的安全网,如果学校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接住她,那么接住她的很可能就是和她一样被忽略的孩子。

在家里无法被接住的孩子,学校就是她的安全网,如果学校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接住她,那么接住她的很可能就是和她一样被忽略的孩子。(图片来源:Unsplash)

大家在学校看到的那些混黑社会、逃学、读书、说话大声、老是闯祸、成绩一团糟的孩子,其实就是家庭无法接住,又被社会安全网漏接的孩子了。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们的避风港,如果暴风雨来自避风港,那么他们注定无处可逃,于是只好发展出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更凶悍地对待身边的一切,以不听话来对应自己不满的大人,以离开来逃离自己的不舒服和内在痛苦。

再大的暴风雨也会过去,她用毁灭手法来走一段自己的成长路,路上遇到拉她一把的,她就站起来了,没遇到,那么就只好等脑袋发育稳定之后,拖着这段日子给她的一些结果,继续往前走,所谓的结果可能是一道疤痕,一段婚姻,或两个小孩。

当然我写的这些都只是推测,真实的情况可能完全不一样,这女生从来没有被任何人暴力对待过,对暴力的冷漠有其他缘由——那也是可能的,会是什么可能呢?我们可以设想其他的可能性,但可以确定的是,当中一定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好,才会导致今天的结果。

我记得我的心理学老师说过: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一定有原因,去找出原因,改善它。

看社会新闻,多想两步,除了骂打人的没有人性,也许可以开拓另一个视角,去看看行为底下壮丽的冰山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延伸阅读:许慧珊专栏《珊言良语》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27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许慧珊

echokoh@hotmail.com

曾获星洲日报十大最受欢迎本地作家,文章常见于各报与杂志。著有《单身俱乐部》、《无聊才结婚》、《快乐女人》及《左雍右为》等。现致力推广社运、关怀特殊儿单位与亲子成长活动。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