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有个家长找我聊,说她一年级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到考试期间就很焦虑。
“一年级的孩子?”我有点惊讶的问:“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因为考试而焦虑呢?”
“就是啊,我也觉得奇怪,我们家从来没有给他压力,我也常跟他说,考试只要有努力就好,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家长说。
“嗯,照这样的情况看来,他不应该会焦虑才对。”我思索着继续问:“如果孩子考得很好,你们会怎样?”
家长告诉我,幼儿园三年,这孩子偶尔会拿全班第一名,最差的时候是第四名,每次拿第一名的时候,他们会全家外出吃饭当作庆祝。
我点头,再问:孩子获得第四名那次,你们有没有全家外出吃饭庆祝?
家长说,没有。因为她先生说,如果第四名也有外出吃饭庆祝仪式,孩子会以为随便考都能得到奖励,就不会努力了。
我听了晕了一下,孩子天性是用看的,不是用听的,所以就算家长说了多少次“你尽力就好,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孩子都不会相信你,因为他看到的是每次拿第一名,大家就一起去吃饭庆祝,第四名的时候就什么都没有。
我问家长有没有注意到每次拿到孩子成绩册时,自己脸上的表情?回想一下,每次孩子拿好成绩,你们是不是都眉开眼笑,说你好聪明厉害,当他的成绩退步了,你们又是怎样的表情?
家长听了我的提问,很认真的回想,然后呼了口气:“他爸爸会说‘你要好好检讨为什么会考到这样’类似这样的话。”
“你呢?”我问这位妈妈。
她说:“我会摸摸他的头,叫他下次努力一点。”
于是我问:“你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吗?”
妈妈说:“我明白了。”
幼儿园三年经历几次这样“仪式”,孩子看得很清楚,妈妈说的“成绩不重要,只要努力就好”,背后想跟他说的是:“你试试给我考糟看看,我就给你好看。”
这是我们常说的 “double message”,家长说的和做的不一致,孩子接收信息混淆,最后他听不到你讲的“只要努力就好”,反而为了不会看到你失望的脸而努力达到目标。
如果之后孩子进入竞争激烈的小学,发现自己已经不像幼儿园那样容易达到目标,甚至发现自己不管怎样都无法像幼儿园一样拿到第一名,他当然会焦虑。
会想起这件事情,是因为现在是UPSR考试期间,我看到很多焦虑的家长。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不是焦虑的孩子,是焦虑的家长。
孩子考试,而且只是考这么一个不是决定未来去向的小考试,很多家长已经焦虑得不得了,很难想象这些孩子考初中高中时家长会焦虑到什么程度。
当家长为了孩子的UPSR 焦虑,一定会影响孩子,因为焦虑会传染的,尤其那种一直重复“成绩不重要,我只要你尽力就好”的家长,更容易焦虑。
记得一个家长跟我说“虽然我不重视中四孩子的成绩,只希望他尽力就好,但他常常不用心,回家随便温习功课一下就去打球玩耍,没有尽力,请问要怎样让孩子可以为自己的学习更加用心?”
我听了就问家长一些细节,请问“随便温习功课一下”的一下,是多久?每天玩多久?
家长说,他回家吃饭洗澡之后,大概两点就进书房做功课复习,四点就带上篮球要去跟同学打球了。大概六点多才回家洗澡。
我再问,这孩子学校成绩如何?家长说还不错,在第一班,一般在十名以内,好的时候可以去到第三或第四名。
我一听,一只乌鸦的叫声在我头上飘过。
我问家长:“你是觉得你的孩子没拿到第一名就是不够努力吗?你对孩子的期待到底是怎样?”
这位家长又说起我熟悉的话语:“我对他的成绩不在意,我重视的是他有没有尽力。他看起来没有尽力。”
“你的意思是,你觉得孩子每天回家花两个小时在课业上就是没有尽力?”
家长点头,我总结,“我觉得是因为你看到孩子在玩就没有安全感,焦虑起来,所以明明孩子已经尽力了,你却很疑惑,这孩子怎么还在玩?我不是跟他说要尽力了吗?”
家长再点头,说:“我觉得他没有为自己的学习负上所有的责任,他拿第七名的时候,我会跟他说,如果没有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去打球,你应该可以拿到四名。”
听到这里我笑了,说:“他拿第三名的时候,你应该会跟他说,如果你不是每天花那么多时间打球,你应该可以拿到第一名;当他拿到第一名的时候,你就会跟他说,你现在拿到第一名了,不要去打球了,要花多一点时间在课业,要不然会落后!”
我终于明白这个孩子为什么不肯努力拿第一名了,真是聪明的孩子。
对我来说,与其一直告诉孩子“你做得不够好,你应该可以更好”,不如告诉孩子“我看到你的努力了,妈妈/爸爸很喜欢你这样努力”。因为在孩子的学习路程上,重视过程远比重视结果能让孩子打从心里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和战斗。
有时很好奇那些父母当年的成绩如何?都是顶尖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