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教的朋友跟我提起一个他的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
一是这学生来自以SPM 考试成绩标青的私立学校,但学生却说学校没让他们买教科书,朋友问那么一向来你们在学校学习时,老师是用什么教材教学?学生说老师会给笔记,和一些参考资料。

成绩标清的学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成绩标清,只要学生能够考出好的成绩,至于这成绩是怎样考出来的?学生要怎样从这一日又一日的学习找出他们对学问的热情?学生要如何把知识踏踏实实的学起来?学生在他们的人生里要成为怎样的人?
我想这些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的议题,不会是成绩至上的“学店”重视的议题。
当家教朋友开始教学就从基础概念开始教起,未几,学生提出,因为考期已经很接近,他希望能用最快的方法来学。
听到这里我说话了:看起来他是想要你直接教考试重点,教考试会出的模式。

朋友说看起来是,但是这些知识,如果没有从基础上开始有概念,到了后段会有理解上的问题,毕竟用两年学起来的一个科目,从基础到深入有许多需要理解的细节,如果不把这些基础理解好,对后段的学习会有影响。
只是如果学生的学习一向来习惯了只要结果,不注重过程的学习模式,他们习惯了擅长用刷题的方式,把出题的公式背起来,把对应的答案背起来,成绩一直以来还是考得不错的,他们会觉得老师坚持把基础打好是浪费时间:你不就教我考试重点就好了吗?我们刷题你告诉我这类的题目应该如何应对不就成了吗?
这是我第二思考点。

所以当大家一直在奇怪着为什么零零后的孩子进入职场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不堪,但却一直感觉良好,我在想,会不会是这种只问成绩,不问过程的学习态度是其中一个原因?
这里提到的是私立学校的例子,如果孩子进入国中,就算培训足够的学校老师用一步一步来的方式教学生,还是会有很多家长会安排,或学生自己会要求在外补习,因为好些补习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结果论的,要的结果是把成绩考好,至于学生的基础学习不在他们的考量内,这样的模式虽然无法让学生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但却让孩子可以考得不错的成绩。

这对补习老师或补习中心来说本来也无可厚非,因为学生去补习目的是把成绩考好,只是好些时候当学生吃过“只要读重点笔记和刷题就可以考出好成绩”的甜头之后,他们习惯了用更短的时间拿到好成绩的学习模式,大都不愿意跟着学校慢却扎实的方式学习,于是我知道的好些有固定补习的学生,在课堂时常常习惯性不专心,因为:
“补习老师教过了。”
或者是:
“Relaxlah,补习老师下星期就教这课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担心的是什么?

因为补习机构贴心的准备好各种资料,导致学生可能在自己找资料和自学能力相对弱之外,我们要关注的是:
一、学生学问做得不扎实,轻视基础的训练,追求捷径和轻松应付考试的方法。
二、是学生拿着很多 A 的成绩,笃定的认为自己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才,然后觉得你们这些老板真的是不识货。
教育这回事需要注重过程,成绩是必然的结果,可是当大人们也短视的只看到学生/孩子的成绩,看不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真实面对的挑战,后果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给予孩子的资源最后削弱了孩子的能力,孩子付出的大量额外学习时间夺走了发育中的孩子本来应该充足的休息时间,剥夺了孩子可以学会的其他能力,和发掘自己这一生愿意花最大热忱去追求的理想的机会。
▌延伸阅读:许慧珊专栏《珊言良语》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