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台湾女子在面书写下一则文,开头是“我的婆婆杀了我”,全文控诉家婆长期语言霸凌,之后留下两个年幼孩子自杀了,此事在台湾网络世界如投下了重磅炸弹,到今天还有各个媒体或单位议论纷纷。
中国婆媳问题传千年,看看我这段开头文字就可以看出端倪:“我的婆婆杀了我”——为什么媳妇会称呼丈夫的母亲为“婆婆”?
以辈份来算,两夫妻的辈份一样,丈夫对外称呼自己的母亲为母亲,低一辈,而自己的妻子称呼丈夫的母亲为婆婆,却相差两辈,从媳妇对丈夫母亲的称呼就可以看出千年来,当媳妇的在丈夫的家庭里,是以两个辈份的距离仰望丈夫的母亲的。
我坚持把“婆婆”两个字,写成“丈夫的母亲”五个字,我宁愿你读得辛苦,也不想把正常的辈份写成不正常:丈夫妻子的辈份一样,所以称呼同一个人的辈份也应该正常。
什么叫正常?我们来看看,丈夫怎么称呼自己太太的父母?
“岳父岳母。”
这才是正常的辈分排列:太太的父母跟自己的父母是同辈,自己与太太辈分相同,太太称呼母亲,你称呼岳母,都相差一辈。
西方人称呼什么都“In Law”,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全部“in Law”,一目了然,辈分不混乱。
我记得很多年前跟一位男性朋友说起这个想法,他问我:“为什么你这样计较?不就是称呼而已吗?”
既得利益者当然不会认为称呼不对等有什么问题,因为他的岳父岳母不会因为他在岳父家抹地抹不干净而认为他不是一个好女婿,但他的太太可能会被他家人嫌弃衣服洗得不干净而成了一个无能的媳妇。
但丈夫的家庭凭什么对他的太太有这样的期待?
因为:“她嫁进来就是我们家的人了。”
为什么一个人跟自己喜欢的人结婚之后会变成他家的人?这样的观点在我们如何说“娶”和“嫁”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嫁出去,娶进来,男方把媳妇娶进门,女方把女儿嫁出去。
婆婆/媳妇这两个称呼,在口头上称呼的不对等,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为身份的高人一等和低人一等,千年来如是。
这几十年来慢慢改善,然而根深蒂固的观念仍然在很多家庭里发生,台湾这事件的发生当然不会是个案,有些媳妇忍着忍着就一辈子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前阵子掀起的“999元聘金风波”,而聘金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大家都说聘金是礼数,你要娶我们家女儿必须体现的“诚意”,大家都说:“钱多钱少没关系,有诚意就好。”
好吧,现在我很有诚意娶你家女儿,那么我给你999元聘金可以吗?
结果就闹了大风波,于是你很好奇的问:“诚意跟数目是有关系的吗?”
然后对方就会说:“如果聘金只给得起这一点,我怎样放心我的女儿嫁过去会过好日子?”
我的结论是,大家表面上都说“钱多钱少没关系,有诚意就好”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钱多钱少就和诚意绝对有关系,钱多了,大家就觉得你诚意满满,钱少了,大家一起怀疑你的诚意不够。
可是为什么结婚的时候,男人给的是聘金,女人还的是嫁妆呢?有说是男家感恩女家养育女儿长大,给的感谢金,那女的是不用给感谢金的,为什么呢?
是因为女方之后就属于男方的,所以男方感谢女方帮他们家养育这个媳妇?
这样谈下来,就觉得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旧观念已经换新,但做法还是旧的,称呼还是旧的,不知不觉的,还有很多人在新的世界里过着旧的日子,走不出来。
不管是因为称呼让人矮一截,还是收了聘金让人手短一点的事情,都是需要新的世代好好再细谈的,本来是妈妈辈分的人变成婆婆,两个人平等的结婚却有人需要付给大笔聘金,都是触动某些人的神经的议题,提出来也只是疑惑,没有要挑战或改变的意思,因为我们这一代已经过去了,这些问题留给新一代的年轻人去想可也。
延伸阅读:许慧珊专栏《珊言良语》其他文章
婆婆和媳妇只是一个称呼,重要的是两个人是否有用真心对待对方,叫的再亲密,但是打从心里就嫌弃对方,根本就毫无意义。
说到聘金,收不收见仁见智,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母亲当时跟男方开口,数目算合理,没有狮子大开口,拿到时妈妈全数给了我,她要我拿着防身,哪天我男人负了我还可以应急,到今天我还是很感激母亲想得那么远。比起我娘家,婆家算是大户人家,但对婆媳关系而言,彼此的尊重绝对不是用双方家庭有多少的钱来衡量的。还记得当时家婆一直怂恿母亲说嫁女儿不是卖女儿,她也是没有收亲家的聘金,嫁了进门才看清家婆替家里省钱近乎吝啬的性格。当时她不收聘金的原因其一是女儿爱面子,其二不想让婆家看不起。想说的是不拿聘金就显得自己不是被买进婆家吗? 拿了聘金也不代表自己被卖了呀,说到底还是双方的心态问题,娶和嫁只是是一个观念,能够真心并宽容相对待才是重点。
说回我家婆不拿亲家聘金的女儿,她家婆也不见得会比较尊重媳妇,婆媳问题也不少,好在她很会赚钱才不至于被家婆欺负。也感恩我先生扮演好他的儿子和老公的角色,让我虽然只是家庭主妇也有尊严的生活着,希望永远也用不上那笔母亲厚着脸皮交在我手上的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