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看不见自己,他只能看见大人们看着他的眼神,听见大人们对他说的话,以此来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足够好的人。”
这句话是我常对家长说的。
如果我们看孩子的眼神常常是鄙视,愤怒,失望的,我们对孩子行为不符合我们期待时会说:“你看失败了,你这个孩子就是那么懒惰/不用心/不听话”?
这些眼神,这些话语他们都会记在心里,在心里烙下一个结论:
我是很糟糕的小孩/我是能力不足的小孩/我是老是把事情搞糟的小孩。
相反的,不管成功失败,你都用赞赏,肯定,认同的眼神看孩子,对孩子的行为你会说:“做得好!”,“不错的尝试”,“这次没有成功没关系,继续加油!”
长期下来,孩子的心理会认为自己:
我是很不错的小孩/可以做得更多更好/需要继续努力就能做得更优。
长期下来算一算我们给孩子的眼神,掂一掂自己常对孩子说的话,再看看孩子现在的样子,你就能明白自己对一个小孩的成长分量有多重,也能明白这个孩子长成现在这个样子由来。
2
常常跟家长谈:“如何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而要让孩子的童年美好,家长陪伴的时间不可或缺,接纳孩子的心不可少,对孩子的期待要实际。
每个孩子都会成长,总有一天每个孩子都需要步入社会,他们需要面对他们自己的艰难、挑战、打击,他们一定会有沮丧、孤单、失落,和怀疑自己的时候,到时候,他们能靠什么撑下去?
他们会靠着童年时家长给的滋养,陪伴,他们会想起童年时的愉悦感受,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不会因为眼下的窘境而放弃,他们会因为童年时感受到的许多快乐继续一步一步往前去,克服生活给他的挑战,解决生命给他的习题。
这样说听起来很虚幻,但我想我们都曾经在生命里,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想起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童年。
如果在那个当下,我们看到的是——我们一做不好事情就鞭打我们的爸爸,表现一不好就用尖酸语气辱骂我们的妈妈,看到的是对我们要求超高让我们疲于奔命的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假设我们面对的是生意失败、被裁员、离婚——我们是要靠什么走下去?我们会怀疑自己吗?我们会当下就放弃吗?
相对来说,在生命里很艰难的状况下,我们看到的是童年时父母温暖的微笑和拥抱,或是父母在自己做得不好,表现不好时的完全接纳、鼓励,和他们曾给过的不同形式的陪伴,是不是就能有足够的力量让我们撑多一会,多走前一步,再一步,再一步的更好的去面对自己人生的挑战,会不会从人生的困境走出来呢?
3
面书一位朋友提到她小时候有个长辈跟她说:“所有小孩都可以得到这份小礼物,就你不能。” 她说这些年来,偶尔想到这位长辈的这句话,心里还是有深深的委屈。
我再读那个句子,幻想如果有人跟我这样说,我的感受是什么?会是委屈吗?
答案是我不会觉得委屈,我会认为这个长辈不想给我这份小礼物,是他的决定,我不会因此被他伤害。
从小在我家,妈妈对我们兄弟姐妹都是一致的,我甚至看不出我妈妈比较喜欢她的那个孩子多一点,所以我对自己的价值感不会因为一个长辈忽视我,忽略我而崩盘,那是因为我对自己的价值有足够的了解,我不需要这位长辈给我。
延伸阅读:许慧珊专栏《珊言良语》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