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电影记事

重磅腥闻封锁曼哈顿,中国误杀韩国白头山

大马导演拍中国电影难得卖座,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引进院线看个究竟;韩国白头山的爆发可以满足灾难片的需求,喜欢警匪题材的不妨看看21座桥被封锁后如何让曼哈顿变成孤岛,还有电视台老板骚扰女性员工的真人真事等着你来见证。

《Bombshell》

那么爆炸性的课题竟然用如此冷静的手法表达,让我感到意外,同时也欣赏那种让事件通过对话整理头绪的手法。事件中的三个女角实际上只有一幕电梯偶遇才同场,大部分时候都是各自发挥叙事功能,当事件开始发酵后才汇聚成流。

于是乎,电影内的性骚扰细节高度还原,就在看似不经意的当下发生了,像极了我们身边的人事物。电影的结构看似松散,但成就了真实感,把电视台不容易呈现的潜规则曝光,尤其是特朗普竞选期间的歧视性言论,传媒大亨梅铎父子对员工的看法都没有回避。

全片充满讽刺,Margot Robbie在老板面前掀高裙子那一幕最能突显问题所在,唯一可惜的是转折点来得太快。

《误杀》

剧情谈不上巧夺天工,但导演善用人性叙事来补救。演员投入的演出成了我看下去的动力,两个母亲都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失去分寸,撑起了有点经不起推敲的剧情。

电影过于单方面去引导观众,父亲看电影的现炒现卖还可以引用更多例子,蒙太奇的时空混淆前面用心后面却又讲得太白。我喜欢对线索自由联想,但电影拍到后来直接给答案。

对白刻画了人性的丑陋,“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是禽兽”。戏剧化的场面处理得当,张力在观赏过程中慢慢建立

只可惜逃不出背景被架空,结尾要政治正确的国情,好好的一个公义战胜法律的故事被转移了方向,稀释了主题。

《21 Bridges》

衔接曼哈顿岛的21座桥梁在一夜之间被封锁,为了让警方追捕枪杀八名警员的两名歹徒,整个甕中抓鱉的过程成了电影的主轴。

封锁的过程只是用几个镜头交代,没有太多的着墨,精彩的反而是警方在封锁后逐步收紧追捕范围的过程,快节奏的剪接推波助澜,很快就到了对立时刻。

枪杀案背后的黑幕也随着嫉恶如仇的男主角与歹徒的质疑而揭开。逃亡与查案的叙事线同时并行,在得知真相之前显得紧凑。枪战的交锋拍出震撼,没有浪费演员的身手,真相浮出台面后的处理反而有点公式化

两个歹徒有不少戏份发挥,并非一般坏人的想像,但我还是觉得剧本的设定浪费了那些桥。

《Ashfall》

韩国灾难片撒的血泪不会比爱情片少,特别是牵扯到朝鲜的时候。片中那座不断爆发的白头山刚好就在朝鲜与中国接壤之处,所以连中国特务和美国士兵也一并拉进来。

电影要韩国军人去偷取朝鲜核弹,以便引爆后堵住火山进一步的爆发。山崩地裂楼塌的特效镜头层出不穷,虽然逼真但还是看到我麻木。

李秉宪饰演的朝鲜叛将带着一班经验不足的韩国部队,带头的是原本等着退役的河正宇,马东锡则是科学家。三个人都很不情愿地临危受命,所以不时吐槽,但依然很认真地拯救国人。

作为商业大片,电影本身拍得工整和套路,当中的政治语境不言而喻,中美最后两手空空,韩朝联手重建家园。

四部电影里,哪部让你最期待?

延伸阅读:陈伟光专栏《电影周事》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7 / 5. 评分人数: 1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先后创办《剃刀实验剧场》和《戏剧家族》,发起《黄火》和经营槟城地下音乐基地Soundmaker。曾任职槟城光明日报副刊主任,先后在各华文报耕耘艺文专栏。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