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院线很奇怪,日本动漫电影长期都有得上映,反而真人电影凤毛麟角,所以每年由吉隆坡日本国际基金交流会和GSC院线联办的《日本电影节》成了本地影迷最期待的观影盛事。主办单位向来都很有诚意,挑选的都是没有在本地作商业放映的新片。以今年为例,12部电影中,4部今年才在日本上映,6部是去年的作品,另外两部则是2021年上映,其中一部还是当年重新修复发行的动画大师宫崎骏处女作。
日本电影节至今举办了19年,让我从中接触了是枝裕和、山下敦弘这些让人激赏的导演,也认识了日本新一代演员如菅田将晖、池松壯亮、广濑铃、门脇麦的样子,还不至于跟日本影坛脱节。电影节上月中来到槟城站,我在4天内看完所有12部选片,根据观看次序列出观后感,希望多一点人关注日本作品。
《水流向大海》(The Water Flows to the Sea)
没想到广濑铃这样快就到了演姐弟恋的年龄,不过那个小男生也确实够嫩,才不会感觉突兀。高中生寄宿废柴舅舅的房子,喜欢上同居的成年女子,结果发现对方的母亲竟然是自己父亲出轨的对象。日本人拍这类不伦关系总是有自己的一套,一切从日常生活慢慢发掘角色不可告人的一面。男生父亲的造访推动了剧情,在尴尬与愤怒中加速彼此了解,渐渐突破女生一道又一道的心房,把告白留到最后一幕。耐心加上诚恳,感情最终水到渠成,不伦都变成不舍。
《人孔》(Manhole)
男主角醉酒后跌下地洞,在下水道的地底醒来时,观众跟他一样以为有手机就很快可以解决问题,然而当他拨电求助,却无法说出身在何处,连警方也查无此洞。和他通话的前女友告知外面没有下雨那一刻,悬疑的氛围一下子飙升,整个事件在雨声中变得一点也不简单。其后进入各种网上求救模式,回忆和倒叙的节奏让独角戏紧凑起来。电影有点三心两意,既要批判网民凑热闹心态,又要铺垫一场复仇布局,最后出现的转折未免显得刻意,也突出不了因果循环的道理。
《舌尖上的禅》(The Zen Diary)
仿纪录片的手法,拍摄一个作家在山林隐居的生活,淡化了当中的戏剧性,连松隆子也洗尽铅华,当一个不起眼的吃货编辑。全片沉浸在一股乐天知命的慢活节奏中,吃的都是当季食材,从泥土到餐桌,每一个细节都娓娓道来。味觉连接土地和人情,一年四季如常作息,耕种、烹饪、进食、写作,一幕幕地舒缓开展。唯一的高潮是筹备岳母的丧礼,百忙中依旧从容不迫,以食物化解愁绪。作家与编辑的感情也用淡然的形式结束,一切回归生死的顿悟。
《那个男人》( A Man)
改名换姓就可以改变人生吗?一个男子意外身亡后才被妻子发现他在盗用别人身份生活,最后发现真实持有人也换了身份,连查明真相的律师竟然也有多重身份。本片藉此探讨童年阴影和日本人的排外情绪,有人寻死时看到人生希望,却在享受新生时意外身亡;有人想逃避家人而隐姓埋名,有人为了隐瞒外来者身份而一直改变人生。电影不断解套,透露的讯息越来越多,真相反而更复杂。最后酒吧的对话呼应了画中的多重背影,可惜律师这个角色挖得不够深。
《夏洛克的孩子们》(Shylock’s Children)
开头就通过莎剧夏洛克这个威尼斯商人角色,替电影定调。银行职员监守自盗,从低层到高层一路解码,过程写实得来又十分讽刺。亏空的款项即使归还了,也不代表真相不被揭穿,偷龙转凤的手法挖苦了银行的借贷业务,整个漏洞在于银行盲目追求业绩,也叫外人大开眼界。本片走黑色幽默路线,片中小职员从蛛丝马迹识破高层勾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情节说不上精彩绝伦,但构思确实巧妙,轻松打脸日本银行界和地产业,看得很过瘾。
《千辉同学未免甜得过火》(And Yet,You Are So Sweet)
片名指的是男生,听起来就觉得肉麻,虽然是青春校园片,却把男尊女卑的意识夸大到恶心的地步,比偶像剧还要刻板。万人迷校草处处都有疯狂女粉丝随行,却偏偏要和被人拒绝的女主角玩单恋游戏,以破除她只单恋不告白的心理。这样的剧情牵强无聊,虽然出自漫画,电影也以漫画风格处理,但拍出来的感觉非常弱智。男主的自恋,女主的自卑,编导的自以为是都十分过时,今时今日还有人把肉麻当有趣,实在难以想象。
《妖怪图鉴》(Yokaipedia)
几个小孩为了要得到妖怪图鉴,和代课老师不小心闯入另一个平行空间,开场毫无头绪,但随着剧情的推展,他们的动机渐渐清晰。小镇打怪的过程充满童趣,大家按照图鉴找出妖怪,收服后成为路上的帮手,这些妖怪都不恐怖,必要时还会发挥作用。与代课老师的互动,还有重逢的女生,一直都循着青少年成长的路线叙事,不过刻画始终过于简单。平行世界里的建筑经常会移位,视觉效果不算突出,不过最后揭晓大家是过来拯救昏迷中的女生,合力打败大魔王,回到过去阻止意外发生的安排倒是达到了高潮。
《惠子不能输》(Small,Slow,But Steady)
饰演听障拳击手的女演员岸井雪乃真情流露,让电影充满纪录片的实感。70年代巨星三浦友和饰演的拳击教练,无论外形或演技都说服力十足,两人的对手戏撑起了起伏不大的剧情。本片接近实拍的手法,把一个身心有障碍的女子塑造得十分立体,当她挥拳时,可以感受到那股无处发泄的闷气。很多镜头都是静静观察她的一举一动,配上意味深长的城市空镜,让人不知不觉陷入角色的情绪。擂台上紧张的赛情,酒店房间重复的清洁工作,两组画面交替勾画了她的内心世界。
《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Lupin the Third:The Castle of Cagliostro)
宫崎骏早期的画风还十分洋化,故事背景在欧洲,鲁邦追查伪钞来源时发现小国公主被公爵逼婚,于是偷钱变成救人。全片追逐场面不断,各种机关设置异想天开,造就不少天马行空的画面。人物性格鲜明,叙事直接易懂,没有太多的讯息要宣扬,标准的娱乐走向。在闯入城堡的过程中,鲁邦几乎都是个人表演,伙伴们扮演接应角色,没有太多团队作战的描写。瓦解公爵的伪钞集团比较套路,反而是城堡湖底隐藏的秘密颇有宫崎骏日后的奇幻风貌。
《明天星期一》(Mondays: See You “This” Week)
本片把同一天的无限循环延伸至整个星期,于是多了很多个人醒觉的设计。好笑的是,整个办公室团队的醒觉过程是按照阶级由下至上进行,因为最早意识到问题的是地位最低的员工,没有人相信她的话,结果花了七十个星期才把真相传达到组长的耳中,完全刻画了呆板轮回的职场工作环境,还有僵化的职场阶级制度。各种让人意识到日子每周在循环的手法都是本片的笑点,打破时间迴圈的关键竟然是帮助组长完成他创作漫画的初心,那份哭笑不得的挖苦实在高明。
《线,画出的我》(The Lines that Define Me)
日本水墨画启迪人生的故事,在扎实的剧本和演员带动下,很容易就让观众入戏。抽象的线条原来可以和人生如此紧密地联系,每一笔都是真实的心境。电影里有三幕在台上当众挥毫的场面,难得看见三浦友和的气场、江口洋介的潇洒、还有主角横滨流星的从容,真的是一画胜千言。编导用水墨画的哲理疗愈人生的逆境,练习的过程和角色的遭遇息息相关,内容和形式结合得当。剧情以阐述水墨画的核心精神为主,得奖只是一个过程,并非最终目的。
《花束般的恋爱》(We Made A Beautiful Bouquet)
一句话:很好看。把爱情还原真实生活,五年感情由浓转淡的纪录。男女主角当初是百分百合拍,大家都有共同爱好,对未来充满希望,一边同居一边打工。进入职场后才是真正的考验,人生价值观开始分歧,电影让我们清楚看见两人症结所在,试图维持的努力,彼此互相包容,并没有一下子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电影窝心的地方无处不在,不过包容不代表快乐,最后还是和平分手,餐厅那一幕真的非常揪心。电影是写实的,但也留下浪漫的缅怀,这是本片可贵之处。
延伸阅读:陈伟光专栏《电影记事》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