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电影记事

拆弹不如拆人心,百支蜡烛鬼连篇,电竞母子争霸战,借网回魂是怨灵

港产片久违的爆发力被邱礼涛带回来,炸弹越拆人心越复杂;百支蜡烛接力讲鬼故事,内容越讲越心惊。泰国励志喜剧创意多元化,电竞擂台母子对垒见真章;低成本恐怖片没有特效只能卖点子,是好是坏实在一言难尽。

《拆弹专家2》

本片最大看点是人性,那个关于人在失忆后会重新发展是非观念的点子用得恰当,允许剧情出现各种转折而不牵强。人性的转变就在一念之间,导演邱礼涛虽然处理得有些粗糙,但整个剧情的张力还是很强,意图也非常明显。

演员用力过度的演绎方式,配合导演的火爆手法,有一种情绪上的抒泄,发挥了奇妙的化学作用。可惜爆炸场面始终太过电脑化,缺少实在的感觉,不及故事那么可观。单刀直入的剧情剖解,让电影的叙事流畅起来,两小时内几乎没有冷场,是港产片久违的生龙活虎。

刘德华和刘青云依然是类型片的定海神针,个人魅力成功转化为角色说服力,那些存在感不足的电视小生只能在他们身边跑龙套,不是没有原因的。

《The 100 Candles Game》

类似四人夜话的鬼故事接力,不过就多了一个吹熄蜡烛的环节。每段故事都很精简,意念也各有千秋,我喜欢这种没有来由的惊悚,点到即止。有些确实拍得不错,像两个小女孩坐跷跷板一上一下的对话,正好是观众的心情写照。

另一段原本看起来像鬼故事的困兽斗,结果真相出人意表。活埋和沐浴的画面也因为情节的安排而另有一番意味,一些讲求氛围的场面也落足心思拍摄,廉价的惊吓不多,最大的硬伤就是衔接故事之间那四个人的对话很空洞,镜子前的画面也故弄玄虚,结尾突兀,最后字幕出来时才发现原来每一段都由不同导演掌镜,难怪会这样风格不统一。

穿梭古今的故事几乎涵盖了独立恐怖小品的类型,有不少主流以外的新鲜感,足以弥补以上瑕疵。

《Mother Gamer》

妈妈为了阻止孩子参加电竞比赛,竟然自己组队与孩子竞争,泰国人真的什么题材都可以喜剧化,排球、女鬼、考试作弊,现在轮到电竞赛场。电影创意都体现在画面的小细节上,包括把字幕溶入布景的安排、各种数据的出现方式、镜头随秒针移动的设计等等,有时候看得眼花缭乱,审美疲劳就会出现。

电影提早让母子俩知道对方的游戏身份,被蒙在鼓里的反而是妈妈战队的队员,这点倒是走出套路。不过中间组队练习的过程有点拖曳,最后悟出游戏真谛的描写过于工整,我比较喜欢在学校找线路上网的环节,带有一丝狂想。

最不习惯的是把原本紧凑的电玩对阵给慢动作真人化,一来一往拖垮喜剧节奏。女主角的外表像姐姐多过妈妈,让我对母子情的投入打了折扣。

《Halloween Party》

这里所指的万圣节派对并非我们认知的那种,而是关于畸形人的控诉,对这些不幸的化学污染受害者,天天都是带着面具的万圣节。

电影的点子和出发点都不错,一个不知来源的网络meme背后有着超自然因素,女主角与电脑书呆子抽丝剥茧的追查,一路都起到悬疑效果。可惜那些漫长又缺乏看点的惊悚画面确实很难熬,大大降低了电影的可观性,拖拉到最后随便了事,重新掉入低成本恐怖片的巢臼。

片中描绘心中畏惧的事物很有发挥余地,每个阴影都有一定的脉络可循,再配合网路游戏的设定,与畸形怨灵扯上关系,值得观众深思。然而不晓得是为了赶进度还是导演眼高手低,好好一个卖点最终沦为虎头蛇尾,看了实在让人泄气。

延伸阅读:陈伟光专栏《电影周事》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4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先后创办《剃刀实验剧场》和《戏剧家族》,发起《黄火》和经营槟城地下音乐基地Soundmaker。曾任职槟城光明日报副刊主任,先后在各华文报耕耘艺文专栏。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