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电影记事

我的MIFFest观影笔记

第五届马来西亚国际电影节(MIFFest)分成三个单元放映,世界单元6部,亚洲单元8部,大马单元5部,加上开幕电影和短片比赛合集,一共21部影片。可惜伊朗电影《Killer Spider》因为拷贝出现技术问题而取消放映,孟加拉电影《Rehana》则因为没有字幕而在放映15分钟后停播。

我去年已经在院线观赏过本地电影《Prebet Sapu》和《Fly by Night》,台湾电影《无声》也是去年在线上收看,所以不在这次的观影名单内,真正无法分身观赏的是描写釜山电影节创办人金东虎的纪录片《Ongoing Smile》,但在马拉松式的攻略下,我总算在两个影厅之间穿梭看完剩下的15部选片。

《Edge of the World》

洋人拍洋人在砂拉越的故事,完全洋人视角,主人翁White Rajah比历史记载的多了悲天悯人的性格刻画,其他非白人角色都是等待被开化的民族。

在四平八稳的叙事里,电影倒是拍出英国殖民者背后暗涌的利益斗争,商人、军队、原住民、汶莱统治者和海盗的拉锯形成故事张力,只是形象过于刻板,感情被美化,再原始的景观也成就不了一部传记片该有的觉醒和震撼。

《Resbak》

政客一体两面的可怕毫无保留地在镜头前展现,台上亲民,转过身来就是指挥偷车集团的首脑,手下一对年轻兄弟的悲歌无限循环。

看了这部讲述菲律宾政坛腐败的写实电影,我会明白为何像马可斯家族这样的政客可以卷土重来,因为一切都是金钱作怪,连主教都接受贿赂,票箱可以更换。导演写实力度惊人,手法相当直接,明喻多过隐喻,底层市民就像喷烟时四下乱窜的蟑螂,恶心又丑陋。

《Life in 24 Frames a Second》

大马律师导演苏忠源访问四位亚洲导演的纪录片,他善于引导受访者说出不为人知的辛酸和热情:印度导演Anurag Kashyap童年性侵阴影、香港吴宇森儿时的木屋记忆、菲律宾Lav Diaz的独裁者印象、柬埔寨Rithy Panh的逃亡经历,配上受访者提供的影像,构成这些导演往后拍电影的核心思维和风格。

只不过四人受访片段来回穿插,总是分了观众的心,不像导演前作《昨天》聚焦蔡明亮那么专心一致,带出更完整的认知。

《Side Seeing the Movie》

越南富豪千金来到曼谷追星,与泰国帅哥结缘共度爱河,这种剧情和拍摄手法都倾向偶像剧的爱情片,出现在电影节实在莫名其妙,显然创办人的电影公司有份投资。

靓人靓景无处不在,富家女遇上辍学生,最后佳偶天成,当成风光片一点也不难看。有趣的是,双方全程用英语交谈,反而不及越南语和泰语那么自在,所以娘娘腔带着四名英俊保镖挡驾女管家,男主角当快递照顾痴呆母亲的段落比MV式的谈情画面来得实在。

《Born of the Galaxy Stars》

这是用Samsung手机拍摄的短片比赛选出的三甲作品,在10到15分钟的时限内难以看到故事脉络,因此以影像为先的《Be Me》就比较有印象,虽然看不出模特儿不断发梦变装的必要,但联想还是蛮多的,不像《Where Time Stood Still》那样沉溺在画面回想,或《So What’s the Meaning of Love》那么注重旁白交代,让人睡意泛起。

短片最重要看到创意,有概念地执行出来,这次所见真的惊喜不大。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6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先后创办《剃刀实验剧场》和《戏剧家族》,发起《黄火》和经营槟城地下音乐基地Soundmaker。曾任职槟城光明日报副刊主任,先后在各华文报耕耘艺文专栏。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