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电影记事

我的MIFFest观影笔记

《Memoryland》

全片都围绕在死亡这件事,从死亡经过到身后事的处理,再延伸到亲人身上,看到头来才发现大家都是来自同一个荒废的村庄。

老一辈死守家乡,和后辈距离越来越远,很多死亡习俗都消失了,火葬取代了土葬,违背死者的心愿。城市与乡村的对比强烈,对死亡的看法也大相径庭,从城市回来寻求平静的年轻寡妇最后也受不了离开。

电影拍摄死亡画面有点粗糙,远不如那些田野的大远景那么诗意,人物关系和时空也出现混淆。

《Full Time》

一个法国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几乎失控的生活节奏,在镜头精准剪辑下毫无冷场。一场大罢工把住在巴黎市郊的她给打乱生活作息,在酒店工作与照顾孩子之间失去平衡,全片聚焦在分秒必争的上下班经过,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失。

配乐层层提速,把生活的压力累积到一个临界点,在被解雇那一刻爆发。电影让人窒息却没有煽情,所有倒霉事一起发生,最后才迎来面试成功的消息,观众顿时随着女主角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White Building》

开头航拍街上屋顶的慢镜最好看,过后居民被逼迁的过程开始上演,白色大厦是柬埔寨金边的地标,但逃不过发展的巨轮。少年和朋友醉心街舞,他的父亲设法为居民争取合理赔偿,然而双双都遭遇挫折。神手推倒建筑的画面,对比父亲被锯掉的一只脚,生活还是无奈地过下去。

本片用了不少空镜来过渡,给人一种拖曳的感觉;那些梦境似的画面不时出现,承接不了写实的剧情,让叙事出现松垮的迹象。

《Whether the Weather is Fine》

菲律宾风灾过后的满目疮痍,在电影镜头下竟然有一种魔幻写实的氛围。

儿子与女友重逢,一起出发寻找他的母亲,各种灾后场景蔚为奇观,所有人都争相登上前往马尼拉的轮船,离开故土寻求新生。一路上遇见饥不择食的街童,游行的教徒擦身而过,最后在末世狂欢的歌舞中有人被当成圣女,年轻人离开,老年人选择留下。

不堪一击的传统,在资本主义的席卷下荡然无存。

《Hommage》

事业不如意的中年女导演为了替旧片配音,先后找到原来的剧本和失去的片段。接驳菲林那一幕让我想起张艺谋的《一秒钟》,同样是拍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寻访的过程让她接触了六十年代一批在世的电影人,感受到韩国史上第一位女导演的困境。

本片窝心地拍出对电影的尊重,以及电影本身的意义,整个过程是慢慢随着剧情的进展体现出来。最后原本消失的菲林找回来,以为死去的邻居重新现身,一切都重新开始。

你也可以看:

延伸阅读:陈伟光专栏《电影记事》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6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先后创办《剃刀实验剧场》和《戏剧家族》,发起《黄火》和经营槟城地下音乐基地Soundmaker。曾任职槟城光明日报副刊主任,先后在各华文报耕耘艺文专栏。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