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国会第5期会议的第一次开会,落在了2月28日至3月24日,本以为此次又会像此前的会议一样波澜不惊、平平无奇,因为在国会最大的在野联盟——希盟与政府签署了俗称为MOU的谅解备忘录后,政府基本在国会都是高枕无忧,所有议案都以声浪方式获得通过。
用声浪方式通过,并不是真的有人去测量同意亦或是反对的声量哪个比较大声,进而才做出决定。若真是以如此模糊且令人诟病的方式来衡量议案能否通过,不是太儿戏吗?其实在西敏寺议会制度下,声浪通过表决,就意味着在野议员放弃挑战,因此议案就会被笃定通过。
所以可别真以为有需要测量谁的喊叫声较大了,朝野所发出的喊叫声根本就没任何意义,不过就是做个形式,让法案得以快速通过,不会浪费议会及议员们的宝贵时间所作出的过场行为而已。由此可见,沙比里政府自9月以来过得多么舒服,国会竟破天荒出现大量反对议员主动弃守的情况!
也正因如此,才会让希盟流逝原本的支持。本以政权被窃盗、强夺的受害者姿态,应当更能重新聚拢与唤起人们的支持热度,但希盟在那之后却一直被失败主义笼罩,即便屡屡帮危如累卵的政府渡过难关,也始终坚守非安华不可,更在去年9月与政府签署上述放弃反对立场的MOU。
为此,当这一次国安法(SOSMA)议案能够破天荒地被在野党阻拦,虽有许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执政党,尤其是巫统官职派的杯葛,但其实从现实来看,真正的原因不过就是场意外,首个意外就是希盟竟会突然摆出强硬立场,在MOU之后第一次要求记名投票来否决政府提案!
要知道在国安法被拦下的前一天(即22日),有个更重要的议案获得通过,政府提呈了附加财政预算案,寻求多84亿令吉的拨款以补足去年尾预算案的不足,这个仅仅才与国安法提案相隔一日的议案,就是以声浪方式通过,当时可是有更多议员缺席,人数还高达53位。
更多议员缺席,议案也更为重要,但希盟却连反对意愿都欠缺。希盟会突然在23日变得强硬,终于久违地表现出反对党所应有的气概,关键就在于本预计要在21日提呈一读,并在23日二读通过的反跳槽法令,这一被视为希盟签署MOU是否有被欺骗戏耍的最后遮羞布底线,最终还是跳票了!
恼羞成怒、难以向支持者交代的希盟,当然不得不做出一些强硬举动,以提醒与希盟签署备忘录的首相沙比里,可千万别忽视了反对党所握有的力量了(且刚好希盟失败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共主安华正在家养病因此缺席了议会,也让这一反击举动更容易成事)。
不过这算盘最终还是打错了,人家沙比里政府根本就无惧希盟的强硬,更是叫嚣抨击希盟违反并撕毁了备忘录,结果才强硬起来不到一天的希盟,竟然就灰溜溜的认错,不单止强调并没撕毁备忘录的意愿,更声明未来将会通过政府的议案,如此窝囊,也真是令人感到寒心了。
由此可见,提案被挡下,根本就与缺席议员无关。更何况在议案表决不通过的当下,其实正有3至4位支持政府的国会议员在场,其中就包含高级部长阿兹敏及坚定支持政府的安努亚两人,若非这些人因稍稍迟回到议会而被剥夺投票资格,提案又怎可能会被成功阻拦呢?
这就是第二个意外了。其中出人意料的是,当时主持议会的议长竟突然变得非常专业,一扫过去以往大剌剌偏袒执政方的陋习,以中立的方式来主持议会,不单限定十分钟让议员回来议会的时限一到,就开始投票,更重要的是坚定地拒绝迟到议员投票,这才是此结果的关键所在。
所以啊,若没上述两个意外,根本就不会出现政府提案被拦下的结果,况且我国国会一向来就有许多不务正业的议员,出席率本就不高,此前甚至发生过因为出席议员不足,连最低人数26人都达不到而差点流会的情况,有超过160人出席已经属于很好的出席率,完全不属于有杯葛的情况啊!所以真别因为议案不过关就想当然地认为其中有阴谋了。
最后再补充讲解一下为何国安法需要提呈国会通过,才能延长使用期限当中的法理原因。
国安法实是“减弱版”的内安法令,原因就是在2011年时,纳吉政府因应308大海啸后人民渴望改革的愿望,因此废除了臭名昭彰的内安法令,但该法令被废除之后,早已习惯拥有此利器的执法当局表示了强烈不满,因此改革意愿本就不高的纳吉随后就于隔年推出了国安法。
但推出国安法,不是会让废除内安法令仅有的改革光环毁于一旦,形成做白工的情况吗?为此纳吉就象征式的在国安法当中加入了一个“监察”条款,即是第4(11)条文。此条文阐明国安法中可未审先扣28天的权力,必须每五年交付国会延长,否则这权力在到期后就会失效。
这就是为何内政部会于23日提呈延长提案的原因了。
延伸阅读:洪伟翔专栏《翱翔天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