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舟人指点

SST的“饥饿感”来了:7月涨价潮,中产准备好了吗?

7月來了,商家已经预告物价要上涨了。

政府一再强调,各项经济调整措施不会影响绝大多数人,只有少数超级富豪才会受影响。

尽管政府后來聆听民声,调整了扩大SST征稅项目和细节,认为大大减轻人民的负担;但涨价这笔账,不是像政府这么算的。

读到星洲日报报道,中小企业公会直言,商家在燃油费、电费、外劳、租金全面上涨的成本压力下,可能被迫调高商品售价10%至20%。

最触目心惊的,是报道里的一句话:

“在层层叠叠的连锁效应下,SST就算豁免人民日常必需品,也无济于事。因为供应商、运输、租金、电费一样要征税,最后百物上涨,还是消费者买单。”

消费者买单的潜台词就是:涨价势不可挡;即使不涨价,份量也会减少。

对中产阶级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可支配的收入进一步鋭减。

当然,这些年來社会经济发展还不错,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多数中产阶级不会饿到没钱吃饭。

但是,接下來中产阶级可能开始有“饥饿感”了。

这种“饥饿感”,不是为了减肥而断食或轻食而有的饥饿感,而是随着消费降级产生的“饥饿感”。

伴随着“饥饿感”而來的,是对政府政策更多的不滿,因为反贪喊得震天价响也不见国库因贪污浪费的漏洞堵上,油电的补贴亏损转手就要转嫁人民。

更大的质疑还在于,砍补贴和多征稅的钱,政府会用在哪里?

如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也不会这么多怨言;但如果这些钱,让当官的大手一挥,为部门追加预算和用來加薪增福利,又或在国际舞台当善长仁翁,左手抠钱右手撒钱呢?

老实说,政府这么做,不能说有错,只是无法阻止人民会有不同的观感。

更大的问题在于,政府可曾关注过中产阶级心理和生理上的“饥饿感”?

我国的贫富差距一直存在,超级富豪确实有钱,B40也确实享有各种优惠和照顾。

我国中间这一层,虽然不至于像M型社会般中产阶级消失掉,可是会像举重的长型哑铃一样,两头重中间细长。

当两头越來越重,中间的负荷就越大。

当中产阶级的“饥饿感”越來越强,不只消费降级,甚至需要节衣缩食把消费降到最低。

没有了广大的中产阶级消费推动经济,还有政府唱好的经济荣景吗?

延伸阅读:许国伟专栏《舟人指点》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许国伟

koh438@gmail.com

许国伟,从小志愿当记者,现在觉得好傻。怕被讲不读书才当记者,只好一直读杂书,偶尔就写写评论,傻傻的把笔当屠龙刀。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