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讲述美国因为“居家令”,一家牛奶场每天只能倒掉或开闸,任由白花花的牛奶流掉。
即使他们知道有很多低收入家庭,或者医院里的病人其实都需要牛奶补充营养,但是,他们也只能忍痛倒掉牛奶。
听到这事,你可能已经在咒骂这些倒掉牛奶的人了。
事实上,他们也不想的。
因为,乳牛每天都会产奶,你根本无法叫乳牛不产奶,也必须每天替奶牛挤奶。
但是,这些大量的牛奶却没地方销售。
因为,订购及消耗牛奶最多的是大型食品公司、餐馆、商场及学校。
如今多数人都在家里吃饭,餐馆食品的消耗量减少,他们要嘛停业,要嘛减少订单,学校也停课了,只剩商场还在销售牛奶。
问题是,个人及家庭消耗的量,始终不会比工商业消耗量大。
于是,农场里囤积了大量牛奶,库存满了,但乳牛仍天天产奶,只好倒掉。
根据估计,美国每天要倒掉的牛奶超过千万公升。
看到这里,大家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要倒掉?为什么不便宜卖或者送给有需要的人,尤其是低收入家庭?
首先,牛奶不是挤出来就能送上门给你喝的,这是电影里才会有的事。
因为,挤出来的牛奶需要经过杀菌处理,还需要包装,所有的工序都是机器做的,己经自动化了。
重点是,在分工精细的商业社会里,这都是专门的加工厂在做。
所有的工序都是要钱的,包括运输,没有免费做这回事。
即使是农场主人想把牛奶免费送人,他也不可能完全承担这些成本。
无奈,只好白白倒掉牛奶。
美国牛奶,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其他面对类似问题的包括:蔬菜、水果、鸡蛋等日常食品。
一样卖不出去,又无法送人,只好销毁。
这是美国牛奶的故事。
类似的情况,我们这里也发生。
前阵子金马仑菜农无奈毁菜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争议,不少人责问,为什么要毁菜?为什么不送给低收入家庭?
答案在美国牛奶的故事里。
有得送人,他们也想送,也会送,但是除了成本负担外,也面对一个问题,送也送不了这么多。
因为最大问题在工商业需求量大减,这些多出来的份额,卖不出去、运不出去、送不出去,无奈只好销毁。
第一个直接的问题,当然是浪费食物。
其实更大的问题在之后,当业者蒙受亏损后,还要不要继续生产?又要继续生产多少的量?
当越来越多的餐馆撑不住结束营业,商业需求量锐减后,这些食品又能卖到哪里?
新冠疫情不知几时才结束,而这波疫情导致供需失衡衍生的“浪费”食物问题,恐怕又是另一波危机了。
延伸阅读:许国伟专栏《舟人指点》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