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舟人指点

活下去最重要?

中学时,在课本读到“嗟来之食”的成语故事,当下只觉得:怎可能啊?

“嗟来之食”的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发生饥荒,很多人被饿死。

有个名叫黔敖的贵族,在路旁放了食物让饥饿的灾民领取。过了很久,有个饥民用袖子遮住脸,脚步沉重拖着鞋子,慢慢走过。

黔敖左手拿吃的,右手端着喝的,喊道:“喂,过來吃。”

结果,饥民抬起头瞪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羞辱人的施舍,才会饿成这样。”

饥民断然拒绝吃,最后饿死了。

记得,读了这成语故事自己是百思不得其解,都要饿死了怎么还不吃?再说,这一声“嗟”,就像今天我们喊一声喂,或叫一声Hello这样,有没有严重到是羞辱人啊?

就算觉得这一声“嗟”不礼貌,但都饿成这样了,难道活下去不是更重要吗?怎么这样铁,这么死脑筋啊?

记得,读了这成语故事自己是百思不得其解,都要饿死了怎么还不吃?(图片来源:古文典籍网)

年轻时的自己,自以为是的嘲笑古人笨。直到长大后,读到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才慢慢理解了“嗟来之食”的故事。

春秋时代,天子、诸侯和大夫是贵族,士农工商当中的“士”,也是贵族。但,士是贵族圈最低的等级,“士”可以参与祭祀议政打仗,但没份参与统治。

是的,你没听错,在春秋时代打仗是贵族的事,平民老百姓去参战是负责后勤,煮饭扛兵器等等。

贵族精神体现在打仗,是讲礼仪、讲荣誉、讲尊严和讲诚信的。打仗是堂堂正正交锋,不耍阴谋不使诈。例如:

一,不鼓不成列:要等对方队伍排好了才能进攻。
二,不重伤:打伤了对方一次,就要让他回去疗伤,不能伤他两次,更別说趁他伤攞他命。
三,不擒二毛:即不能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一定要让他回家养老。
四,不逐北:追击败兵只能追五十步,超过了就不能再追。

我们现在看这些规定,一定都会讪笑不止。但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就是恪守执行,因为这是荣誉,这是礼。

当礼受到摧殘,他们会不惜生命,维持尊严和荣誉。

说回“嗟来之食”的故事,原文说这饥民“蒙袂辑履”(用袖子遮住脸,脚步沉重拖着鞋子),可想见这人自尊心极强,不想让別人看到他面有菜色的饥饿和窘迫,被叫了一声“喂”后,不是闪闪缩缩,怯生生地回答人家贵族的话,而是“扬其目而视之”,可见这位先生也是见过世面的。

他很可能也是“士”,只是遇到灾荒沦为饥民,一无所有。但是,这份尊严也不容別人轻贱,所以他坚持不吃嗟來之食,宁愿饿死。

我没有说他的决定是对的,只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能理解他的决定。

來到现今世界,应该不可能还有人像他一样,宁饿死也不吃。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理解到,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別人看到他的困境窘迫,哪怕山穷水尽无奈要求援时,人的內心还是想保有一份自尊(或者颜面)。

疫情之下,很多人生活都不容易,自己能捱,但家人父母子女呢?我们固然鼓励有需要的家庭升起白旗求援,不需觉得羞愧,但我们也要周全的保护他们的自尊。

帮助了人即使要宣传,包括放上社交媒体,请拿捏好尺度,保护下別人的隐私。

如果可以,请不动声色地帮忙周济,不戳破他人的难堪窘迫。

延伸阅读:许国伟专栏《舟人指点》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3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许国伟

koh438@gmail.com

许国伟,从小志愿当记者,现在觉得好傻。怕被讲不读书才当记者,只好一直读杂书,偶尔就写写评论,傻傻的把笔当屠龙刀。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