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是我们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可是,在共同经营事业的过程中,为何有时会从亲如手足,走到反目成仇?不少家族企业因为成员无法顺利共事,矛盾激化,关系破裂,甚至闹上法庭,令人唏嘘!
经营企业已不容易,经营家族企业更是难上加难。
在商场上,我们要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日新月异的科技、无处不在的竞争、挑剔的客户,以及千头万绪的人事管理。遇上疫情等突发危机,更是雪上加霜,销售下滑、资金紧张、危机重重。

而家族企业除了这些外在挑战,还要处理内部更微妙的“情感账”。经营事业本质上是经营人际关系,上司与下属、同事与股东、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互动,都需要圆融处理。家族关系的加入,让这张关系网更加复杂。
在家族企业里,你的下属可能是姑妈,同事可能是表弟,上司可能是叔叔。除了业务,还要顾及“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如果下属是长辈,即使她工作有失误,批评起来也得顾虑再三;若家族成员对你的指令不满,还可能绕过你去找父母”告状”。

若家族成员还是股东,情况更复杂。每个家庭的经济需求不同,对分红和薪酬的期望也不同,大哥的孩子要升学、买房,需要更多资金;小弟的孩子尚小,支出相对较少。一方希望多分红,另一方主张资金留作发展,因此,矛盾由此而生。
再说,每个人的性格和处事作风各异,有的人高调冒险,有的人低调保守;有人强调冲劲,有人坚持稳守。长辈或许偏向权威,年轻一辈则倾向民主。风格的差异若缺乏有效沟通,往往成为争执导火线。
而非家族成员若不适应公司文化,可以选择离职;家族成员却常因利益与面子问题不愿离开,即使无法配合,也继续留在组织里,成为潜在摩擦的危机。

对家族成员过度照顾,会让非家族员工失去归属感,尤其当他们看到能力较弱的家族成员却能占据高位时,心里会感到不平衡;若不照顾家族成员,又可能引起家族股东不满。缺乏信任感会拖慢决策速度,错失商机,也削弱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长期的内部矛盾,也让外部人才对加入家族企业望而却步。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不愿卷入复杂的家族关系,企业失去了引进新思维与新技能的机会。

家族内讧带来的消耗,不仅浪费时间与精力,更直接削弱企业抵御外部挑战的能力。一些由祖辈白手起家、历经几十年经营的企业,最终因为家族纷争而元气大伤,甚至被外人收购,成为“肥水流入外人田”的悲剧。
要避免亲情沦为牺牲品,家族企业应建立清晰的制度与规范,用规则来界定权责,而不是依赖个人情感来处理事务。明确的股权分配、合理的薪酬体系、透明的晋升机制,都是减少纷争的有效方法。

此外,家族成员之间需要定期沟通,坦诚交换意见,并在重大决策前达成共识。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情感与理性的平衡至关重要。情感让我们彼此信任、共同奋斗;理性则帮助我们在分歧中找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亲情是宝贵的,若因事业而失去亲情,实在得不偿失。如何守住感情、化解冲突,是家族企业长久发展的最重要功课。
▌延伸阅读:郑秉吉专栏《血脉商道》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