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赵见人生

长大,“还是”父母的孩子?还是“父母是孩子”?

长大,“还是”父母的孩子?还是“父母是孩子”?

我在日本北海道出差遇到一位中国留学生,饭席间我向她了解为何会出国读书,中国的父母如何看待独生子女成年离巢?她笑笑回我说,“父母管不了我,我以后也没想回去。”

新一代2000年后的中国孩子,一如台湾。我70年代出生的台湾同事说,她这趟出差回去后,得轮值24小时照顾手术的母亲。我问她有没有考虑请看护,她说她和姐姐轮流照顾。60年代出生的另一个同事则孩子在美国多年,先生忙碌,她自己愉快走天下,但听到我要回大马,幽幽地说你回家就不方便跑来跑去了,接着突然想到什么,才意有所指的说,你应该还好,老家没有父母。我的大马好友是90年出生的有为青年,夹在照顾自己的小孩和照顾父母之间,蜡烛两头烧,辛苦渡日。这不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是现代社会的华人家庭成员常面对的问题:孩子长大后该如何和父母维持彼此可以接受的界线。

从照顾角色到被照顾角色 ,是一种爱的循环和生命的延续。(图片来源:Freepik)

照顾者的角色变化

家庭发展历程是伴随家庭成员成长而前进,现代家庭大多为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小家庭;传统家庭则为折衷家庭,大多三代同堂。但是现代家庭逐渐多元,重组家庭也越来越多,常由二婚的父母各自带孩子组成新家庭。无论是哪一类型,家庭的发展都会随人口数的增加(新生儿)和减少(离家或死亡),产生不同的家庭关系和动力。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家庭发展过程中,各自角色的变化,从照顾角色到被照顾角色(反之亦然) ,是一种爱的循环和生命的延续。

家庭中的孩子从一岁走路到自主说“要自己喂自己”,从两岁向大人抗议“这个我不要”到小学阶段的“我要这个我要那个”,再从中学的青春叛逆到大学的各种探索,家庭中的孩子成长常常让父母的学习跟不上他们的成长速度。孩子长大在知识和能力各方面,很容易超越父母,父母也受益于孩子现代化学习的知能,他们擅长使用各种网路科技解决生活大小事,帮父母解决很多琐事。但父母也需要适应放手,子女逐渐进入成年角色,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一种成人对成人的交流。此时父母的放手是对孩子成长的信任,而成年孩子要学习的是如何在尊重与对话之间跟父母维持平衡的关系。

随着孩子长大与父母变老,教养方式开始双向改变。(图片来源:Freepik)

子女成年意味着父母逐渐老化,需要更多的照顾与引导,父母教养子女逐渐转变成子女和父母的对话,教养的方法改变,但不变的是他们双向的爱。我们教育未成年子女是以爱建立规则和界线,而成年子女则是透过跟父母的对话维持关系与界线;对话是一种了解与尊重,透过对话,成年子女可以让父母了解成年子女的生活世界,也有更多机会了解父母的生命历程。有时父母对成年子女的忧虑与介入,不见得跟子女的现实情况相符,所以成年子女需要学习如何让父母安心,而父母也要学习放下原本惯性的教养角色或方法,以双方以对话相互了解,维持安心与界线。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关系和动力,而家庭生命变动过程中,子女成年,父母年老,角色易位,如何透过每一个磨擦与冲突,找到彼此可以接受的界线,是每一个父母和子女共同的家庭功课。家庭的生命史,是由父母与子女双边共织的生命拼布,每一块小布都是生命中的大小事,我们一起编织成一幅色彩缤纷的生命之图。布和布之间缝合之处,就是界线,家庭成员在界线之间相互了解、磨合与交融,共织家庭生命史。

延伸阅读:赵祥和《赵见人生》专栏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2 / 5. 评分人数: 45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赵祥和

生于新加坡,长于马来西亚麻坡,是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谘商心理与人力资源发展学系副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博士,也是一名谘商心理师。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