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赵见人生

正确理解身心反应:如何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能?

人类是极为精密且精致的有机体,虽然生理结构,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但心理与意识也能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生理状况,显示身心是相互影响的。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如早晨听到熟悉的声音、与家人一起吃早餐、搭乘固定的交通工具、与熟悉的同事共事,这些稳定的生活模式能够形塑我们的身心系统,使之保持平衡与适应。然而,当生活突然发生变化或意外时,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会立刻受到挑战,进而影响心理状态。

当生活突然发生变化或意外时,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会立刻受到挑战,进而影响心理状态。(图片来源:pixabay)

当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时,身体会启动HPA轴(下视丘-脑下垂体-肾上腺轴),分泌皮质醇(cortisol)和肾上腺素等压力荷尔蒙,这些会让我们的身体进入警觉状态,准备应对压力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战或逃”(fight or flight)反应。如果我们将压力看作挑战,大脑会启动更有效的应对机制;但如果我们总是以逃避或无助的心态面对压力,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中,会影响大脑结构,甚至影响记忆与认知,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心理状态如何影响大脑与压力调节

科学研究发现,保持积极心态或善意的情绪有助于大脑保持平衡,让神经系统运作更稳定。相反,长期的负面情绪或消极思维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可能引发焦虑和抑郁。

神经科学中的 “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理论指出,大脑的神经元会根据我们的思考方式进行调整。长期反复的负面思维,如沉浸于痛苦经历、反刍不愉快的回忆或自我批评,会强化特定神经网络,使负面情绪更容易被触发,并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悲观思维模式,使我们更容易陷入消极情绪。

长期反复的负面思维,会强化特定神经网络,使负面情绪更容易被触发。(图片来源:pixabay)

这就像手机运行某个应用时,如果频繁开启,它会占用更多的内存,影响其他应用的运行。同样地,负面思维会让大脑更容易启动这些情绪回路。因此,要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并培养正向思维,需要透过刻意练习来“重塑神经连结”。根据研究,大约需要18天到284天不等的时间来改变习惯性思维,平均约66天,这意味着从负面思维转向正向思维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与耐心。

压力与呼吸的关系

当我们面对压力时,身体会自动产生生理反应,例如短暂屏息或呼吸变浅。长期的慢性压力可能会导致肺泡塌陷,降低氧气交换效率,使身体处于缺氧状态,进而影响细胞功能,甚至加重焦虑感。因此,当我们感受到压力时,不自觉的“叹气”其实是一种“叹息性呼吸”(sighing respiration),这是身体的自动调节机制,透过加深吸气来获取更多的氧气。

通过调整思维模式、呼吸调节、正念练习及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能够提升对压力的适应力,实现身心达到更佳的平衡。(图片来源:freepik)

为了帮助身体获得足够的氧气,当我们感觉到胸闷或压力时,可以尝试以下的深呼吸练习:

  1. 深吸气3,让空气充满腹部。
  2. 屏息2-3,帮助氧气充分交换。
  3. 缓慢吐气5-6,放松身心。

这种腹式呼吸有助于放松紧绷的肌肉,减少身体的压力反应,帮助身心达到平衡。

调适压力的方法

我们的身心与社会环境是密切互动的,当外部环境无法改变时,我们可以透过调整心态来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1. 重新定义压力:将压力视为挑战而非威胁,有助于大脑更有效地应对。
  2. 培养正向思维:通过书写感恩日记、练习正念、认知重建等方式,改善负面思维模式。
  3. 学会不反应:学会觉察负面情绪或困扰,但不立即反应,减少自动化的负面情绪回路。
  4. 专注当下:透过呼吸调节、冥想或身体扫描等方法,集中注意力于当下,减少焦虑。
  5. 规律作息与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适量运动,是最有效的压力调节方法之一,能够平衡身心,提高抗压能力。

总结来说,身心是相互影响的,压力不仅影响我们的心理,还会改变我们的生理状态。然而,通过调整思维模式、呼吸调节、正念练习及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能够提升对压力的适应力,实现身心达到更佳的平衡。

延伸阅读:赵祥和《赵见人生》专栏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5 / 5. 评分人数: 17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赵祥和

生于新加坡,长于马来西亚麻坡,是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谘商心理与人力资源发展学系副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博士,也是一名谘商心理师。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