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的学校假期,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许多朋友一家大小在国内外旅游,其乐融融;仿佛已恢复了以往的常态,一扫笼罩了三年的疫情阴霾。我的一些亲友到国外旅行或公干前,会询问我需要什么样的手信,我都会请他们在当地买些邮票或明信片送给我便可以了;如果是要去香港的亲友,我便会不假思索的回答:“送我小本票吧!在‘7仔’便可以买到。”接着,我会给他科普一下什么是小本票。
小本票是由数枚相同面值或不同面值的邮票,配上封套装订在一起的小册,因此也称为“邮票小册”。小本票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小本票是于1895年由欧洲的小国卢森堡所发行;它的用途在于方便需要经常使用邮票的人们,可以轻便的把邮票带在身上,随时可用。小本票的封套内页往往会印上寄往各地的邮资表,以方便寄信人参考。
香港是最容易买到小本票的地方,因为只要走进便利店就可以买到各种不同面值的小本票了;但是,在其他国家则不一定了,即使走进邮政总局,也未必买到小本票。尤其在中国,近期的小本票宛如是为集邮者量身定做的花衣裳,不但设计精美,还印上许多相关的信息资料,令人爱不释手,它们一面市便会被邮迷和邮商一扫而空;因此,我所收藏的中国小本票,百分之百来自邮商,没有一部是在邮政局买到的。
小本票的马来文叫做“Buku Setem”,在马来西亚属于一种不常见的邮品。犹记得数年前到邮政局询问是否还有小本票时,只见柜台的年轻职员沉默了一会儿,后来她大概知道我的来意后,微笑地说:“先生,这里没有卖书,你可以到书局去找找。”听后,我只好报以微笑。马来西亚最近一次发行小本票已经是2018年的事了,怪不得邮政局的年轻小妹不知道 “它” 的存在。
追溯马来西亚的小本票历史,大致可以将它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09年至二战期间,这段时期的马来联邦、海峡殖民地、柔佛和吉兰丹等都个别发行各种面值的小本票。这个时期的小本票非常罕见,我也不曾亲眼目睹,根据斯坦利吉本斯邮票目录的标价,每一部的身价已过万令吉。
二战后至马来西亚建国初期,是马来西亚小本票的空白期,直至1973年才再有发行小本票。上世纪70至90年代是马来西亚小本票的第二个时期,这段期间内每个州属都发行了以蝴蝶、花卉和农作物为图案的通用邮票小本票。虽然这时期的小本票不是价值连城的珍品,但是要完全收集大全套也非常考功夫。
至于第三个时期则是从1995年至2012年期间,这段期间马来西亚总共发行了29部印有特种或纪念邮票的小本票,设计题材多元活泼,不像以前的刻板。比如首三部便以海洋生物珊瑚和海龟为题;而以国产车为图案的小本票更占据了三部。其中2011年发行的邮筒小本票,是唯一采用不干胶做为邮票背胶的小本票。
虽然目前我已完整收集这29部小本票,但是整个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其中2007年发行的独立50周年小本票,我需要花上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入囊中。这部小本票以拿督翁、东姑阿都拉曼、敦拉萨、敦陈祯禄和敦善班丹五名开国元勋作为设计图案,意义深远,也许得来不易,它是我最喜欢的马来西亚小本票。
2012年之后,马来西亚迎来第四个时期的小本票,这个时期又重新发行通用邮票小本票,不同的是,涂抹了一层商业色彩。从2015年的国家动物园,2016年的乐高乐园,至2018年的肯德基炸鸡,我还以为陆续有来;岂知,犹如受到行动管制令的约束,至今停滞不前。难道这个时期就此结束吗?
提到马来西亚的小本票,就不得不提这三部,其中一部是以王宫为邮票图案的豪华小本票,它的零售价为马币25令吉,由于价钱“豪华”少人问津,目前邮局里还有存货呢!另外则是以1998年共和联邦运动会为题的私人小本票,分别是10枚30分和10枚50分两部,它们不是由马来西亚邮政发行,而是由获得授权的私人有限公司所印制的共运会周边产品。由于是私人所出,它们的 “身份” 和 “地位” 颇受质疑。
马来西亚什么时候再次发行小本票呢?我不想预测,也不再担心买不到,因为经过上次的惨痛经历后,我已成为马来西亚邮政的小本票长期订户。我比较在乎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亲友可以出国,当然欢迎他们给我带回当地的小本票。
延伸阅读:刘儒侠专栏《邮侠江湖》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