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想,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到极致,会变成什么样?小野二郎给了最简单也最动人的答案。他用寿司握出了一种信念,让世界相信专注也能成为一种艺术。 三本书,《小野二郎的世界》、《巨匠的技与心》、《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工作笔记与产品观》,像三面镜子,照出这位百岁职人从手到心、再到时间的修行。
在日本东京的银座,有一间只容十个座位的小寿司店“数寄屋桥次郎”,从《寿司之神》记录片中看到长长的桧木板前和简单陈设,从全世界慕名而来的食客,吃着十数贯寿司,不过15分钟结束,一口入口,却像一场仪式。
老人是寿司职人小野二郎,今年刚刚满100岁。他7岁就在餐厅里当童工,直至95岁仍坚持每日上工,是世界上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主厨。
过往无数个访问他的问题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什么是完美的寿司?”他回答:“我还在寻找。”

那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却道出了他的一生,这个被称之为神,或者说被神化的人,他只是从未停止寻找。
在《小野二郎的世界》的书中,记者里见真三以长期访谈记录他的人生,那一年85岁的他,说:“我将我的生命全押在磨练自身的技能上。”
作者在书中写道:“他的一天,从早上五点半起床开始,八十年如一。”那样的重复,不是习惯,而是信仰。
他说:“寿司职人的手,要让人觉得干净到可以吃。”那不是夸饰,而是一种修为。

数十年如一日的亲自挑鱼、煮饭、调醋,徒弟曾问他为什么不让别人代劳,他答:“顾客看不到的地方,才最重要。”这句话我读了好几遍。那份坚持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诚实。
这本书以食物的写真为主轴,完整记录“数寄屋桥次郎”不同季节的出品,以及完整的寿司制作过程,书中对于握手寿的详细描述,还有原尺寸呈现的寿司,还真要很俗地用口水直流来形容。
“我每天都想着,今天要比昨天更进步一点点。”他说。那一点点,微小到几乎不可察觉,但日复一日,终于成就了他的从容与坚定;这样的心境,也许比寿司本身更打动人。

刚刚庆祝100岁生辰的小野二郎,网络上有很多他的报导,书架上刚好有三本书,又重看了一遍,其中《巨匠的技与心》让我们看到他另一面。
这本书把他与“鳗鱼饭之神”金本兼次郎、“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并列为“日本三大料理之神”。书中还有精彩的三人对谈料理的本质。
他强调“寿司不过三秒”,目的不外乎是希望来店里的客人能在师傅出菜的三秒钟内将寿司放入嘴里,因为那是师傅内倾注技艺,在捏制过程中会将食物的温度和软硬口感把控在最理想状态,所以三秒钟吃下那还有温度的寿司,是对师傅的尊重。
因为,店里一直是配合客人到访时间,分批次煮醋饭以保温,一旦有客人迟到,先前的准备工作就会白费。
书的最后,作者形容小野二郎“沉默寡言、神情平静”,他的料理哲学,正是在那种无声的专注中慢慢积累。

另一本李又羲所写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工作笔记与产品观》,让我重新看见了“职人”这个词的厚度。
小野二郎相信,手的温度与鱼的油脂会在那几秒内融合成一口完美,不必靠仪器,只凭感觉,作者形容那不是烹饪,而是时间凋刻术。
我特别喜欢这个比喻。因为他确实在用时间刻出味道。
因为他一直相信修正,正如那部《寿司之神》的开头,小野二郎出现在镜头里发问:“美味该如何定义?”,下一句他就回答:“美味很难解释,不是吗?”
正因为美味很难解释,很难给它下一个标准的定义,所以小野二郎才始终对料理这份工作保持好奇与热情,求新求变。

他说:“即使到我这年纪,工作了数十年,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至善,但我每天仍然感到欣喜,我就是爱捏寿司。”
小野二郎如今百岁,仍未真正退休,他说:“我不会停下,因为一旦停下,就学不到新的东西。”
他不相信成就,只相信进步。外界称他为“神”,他也只是笑着回答:“我只是每天在努力的人。”
他越是谦逊,就越被尊重,因为他让一般人都相信,平凡的重复也能通向非凡。这三本书写的都是他,手的修行,心的修行,时间的修行。

他留给世界的,不是食谱,而是一种生活的形状,他用一辈子证明,重复不是无趣,而是修行,而且简单也不是贫乏,而是纯粹,而完美,永远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
而这样持续修行的日子,不知不觉,已经来到百岁的年纪,读着他的故事,我也在想,也许我们都该学着用一辈子的时间,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参考书目
《小野二郎的世界:寿司之神终极手艺与精神》
作者:里见真三
出版社:台湾出色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3月

《巨匠的技与心:日本三大料理之神的厨艺与修练》
作者:小野二郎、金本兼次郎、早乙女哲哉
出版社:上海浦睿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8月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工作笔记与产品观》
作者:李又羲
出版社:北京理科大学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延伸阅读:马拉妹专栏《食字有味》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