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饮食男女

夜市情意结

昨晚下班后,突然想吃一道热腾腾香气逼人的炒粿角(其味道类似香港的炒萝卜糕,不过里边没有萝卜),以慰劳自己辛苦干活了一整天,但这个时候也只有每个礼拜二晚在丹绒武雅夜市摆摊的那一档有在卖炒粿角。二话不说,马上和友人驱车前去。

到了夜市,看看周围人群真是比平时少了许多,疫情之下每一摊贩的档口都排得离彼此很远,疏疏落落的样子。

炒粿角味道类似香港的炒萝卜糕,不过里边没有萝卜。(图片来源:光华日报)

我先是买了一盒清清凉凉爱玉冰,里面全是娇滴滴的爱玉和椰果,还有白如玉的龙眼。小贩手巧地拿起一小块柠檬,把鲜柠檬汁挤入爱玉冰里;虽是站在他对面三尺以外,柠檬的酸酸的一股清香还是风一样的漂了过来。叫人马上想咕噜咕噜把整碗爱玉冰喝下肚。

柠檬的酸酸的一股清香还是风一样的漂了过来,叫人马上想咕噜咕噜把整碗爱玉冰喝下肚。(图片来源:Ah Yit Imperial)

从小时候开始,夜市一直是我们槟城人生活的一部分。相较于早晨菜市场的喧闹和日常,夜市在社区里是一周只有一次的活动;而且是不忙碌的,大家下班后悠悠闲闲地一家子一起去逛的地方,买点有的没的,日用品也好,零食也好,饼干糕点也好,是个老少咸宜又能增加生活情趣的地方。

老家坐落在日落洞,所以我从小逛到大的夜市是一个叫“十二层”的社区,那是一个有几栋高层住宅的屋村。整个日落洞当时没有几栋高层建筑,和现在的公寓如雨后春笋冒起自有天襄之别。大概是那些建筑群的楼层平均是十二层高吧?十二层,真是好高好高呀!没见过附近有高过十二层的大楼呢。于是漫不经心又直接了当的槟城老一辈人就给取名“十二层”,省得去费功夫想破头。

夜市摊贩们是看老天爷的面子吃饭的。如果下雨,哪怕只是绵绵细雨,夜市的小贩们就大多数不会开档的了。以前的摊贩多是摆地摊的,更不会有搭帐篷遮雨的。我们若要仔细看一件货品,还得蹲下来看呢。

记得逛夜市逛得最频繁的都是接近农历新年时。爸妈和姐姐们会带着我们几个年纪小的去十二层的夜市,或者Padang Brown那边的夜市,大买特买过年的衣服,尤其是睡衣。我到现在多多少少还秉持着过年要买至少一套新睡衣的习惯,大概就是从逛十二层的夜市开始的吧。

那时候的夜市没有现在的夜市这么多的餐车和小吃档口。真的,大家都是抱着要买些生活上或许用得着,或许买来只是放在那里的贪好玩的小玩意儿:一些漂亮的铅笔,可爱的橡胶檫;五颜六色的衣架,冲凉用的小手柄水桶,甚至肥皂和黑人牙膏,拍蚊子的电子小蚊拍,还有廉价的迷你机械人和满街见人就停下来摇尾巴的电动小狗狗。每一回,我都好想抱着不同的玩具回家。

居住了十年的社区是槟城一个叫丹绒武雅的海滨地区,这里靠近著名的Batu Ferringgi度假区。庆幸的是,游客并不喜欢来这个简朴的丹绒武雅巴刹的夜市,他们情愿去逛沿着酒店街边两排卖名胜纪念品和冒牌名牌货的度假区夜市。还好,要不然这个社区小夜市的东西和食物就肯定会涨价咯。

想起有一回,来自温哥华的日裔好友和前同事Ralph和太太来槟城旅游,他是一年有九个月都在全世界趴趴走的几乎专业旅游者,所以槟城他们也来过好几回了。他太太说想去逛夜市,首选竟然是在日落洞大路后的周五夜市!这个夜市人流之拥挤,我也见识过。摊贩与摊贩之间排得紧密,简直叫人喘不过气来。这种夜市,是人挤人,一点都不休闲,叫人赶快买了东西或食物只能赶快离开。

每个星期二,我那还是初中生的宝贝儿子就会嚷着要我带他去逛夜市。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吃吃吃,吃到肚子再也容纳不下任何食物为止!

加了小虾的槟城福建面。(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他到这个夜市的首选跟我很不一样。我不就是那些Laksa、福建虾面,再来一份印度人卖的Putu Piring就已经很满足了,最多再买一些沙爹,或者一两盒娘惹糕na如糯米做的蓝花加央糕,或用蕉叶包裹炭烧,内里夹了辣味虾米和椰丝的香味扑鼻的娘惹糕。

再来一份印度人卖的Putu Piring就已经很满足了。(图片来源:The Star)

他呢,先是来一份什么Uncle的炸鸡排,一大块炸成后切成块状,放在纸袋里边走边吃。

他还会买一大圆盒的焦糖爆米花。一大口一大口的当作甜品吃。那还是在他先吃下一大碗QQ弹口的云吞面之后的事了。

饮品我是会选择现在市面上已经买少见少的鲜榨甘蔗水,不加糖的那种。我儿子则是吃那种什么配料都有的冰饮。就像我们小时候吃的四果汤,但选择更多更多。

如果那天真的特别贪吃的话,我还会跟一个马来摊贩买一盒美味的Nasi Ulam回家放在冰箱,隔天早上拿来当早餐吃,让各种切成细丝的在地香草和Ulam菜的味道陪我共度一个美好的早晨,面对新一天生活上各种好与坏的来临。

延伸阅读:小尔专栏《饮食男女》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3 / 5. 评分人数: 7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小尔

前半生先后在美国纽约任职《明报》记者和副刊主任,温哥华的加拿大广播公司CBC英语电台记者和监制,《星岛日报》及《世界日报》记者,《温哥华中文电视台》新闻采访主任等职。现在槟城经营西餐厅,把日常的喜怒哀乐都化为美食和文字。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