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达者作达

慢慢走

我喜欢步行。到台湾时被隔离了十天,因此可以出来走走,步行好像也具备了某种疗愈心情的功能。

步行,需要你缓缓的专注自己的一步一脚印,向前方走去。

你会感觉到自己在举脚与踏步之间的速度、方向、轻重与平衡。这个应该是千锤百炼的日常动作,因为动作减慢,都会变得陌生起来。速度不一样了,轻重无法拿捏,连平衡都会掌握不好而东倒西歪,就别说要往哪个方向走去了;既要有提醒自己走向目的地的醒觉,感觉到自己步伐的脚踏实地,又得偶尔让自己分心去关注路上的风景或心绪飘向未知……这么一说起来,步行似乎也是一件不省心的事。但即使这门“脚艺”的要求越来越高,炉火纯青者却也不少。你看,路上不是一群拿着手机在逛街的人,分心的何止一项。他们可以遇坑跨越,可以遇堵转弯,可以过马路可以抓拍日常,偶尔,还可以闻歌起舞并表演起来……谁敢说他们不是个个都精通十八般武艺,我跟他急。

因为行旅,我的步行经验很多。除了轮船、飞机与火车,经常帮助我连接国家与国家之间,或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工具,还是步行。步行比脚踏车慢,因此可以在你左右为难时,不至于妨碍到交通;步行比滑板车安全,可以让我们随意俯瞰仰望,对风景人物都有更细腻的关注与焦距。最重要的是,因为不涉及任何辅助工具,你要甩锅或停靠都不需要犹豫,可以更加随心所欲。但步行最大的问题是,你必须有足够的体力与耐心可以坚持下去。对于我这种不运动的人来说,计步器上的一两万步,再加上最近还有一个走路也能赚钱的APP辅助鼓励,也算虚伪的回应给那些一直劝说我运动的人,个中一举多得的心思,我也就不多说了。

一个地方,适合什么样的年龄层在路上行走步行,其实不涉及那么多的理论,你走一走就知道了。例如,在亚洲大部分的城市交通设计,一般就都开给车辆行走,而不是给人在其中散漫步行的。你说那不是有人行道设计吗?对,我们也不妨做个实验去走走看。你会发现到:如若不是一定健行的步速,有时候连一个完整的交通灯或人行道都走不完。

城市,毕竟是设计给去完成它运作与功能的繁忙人口去填充、修正或充当螺丝钉的。大隐隐于市这概念,在今日的东方城市设计中连充当润滑剂的角色都做不到。城市有它的取向规则,要真正生而活之,你便得远离城市到下乡去找。这么说来,我好像也能明白与理解,为何一旦到了节假日,大伙便会匆匆忙忙的离开城市往乡下去的缘故。我们总得有一点点让自己活的像个人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一直扮演提供城市运作的机器。矛盾的是,步行的速度似乎跟对一个地方的喜爱程度是成反比的。你不慢下来,又怎能看的清楚你喜欢的地方?

我自己在行旅中走过最舒心的地方,要属奥地利的Hallstatt(哈尔施塔特)了。Hallstatt在过去是一个仰赖于盐矿开采维生的小镇。地方不大,居民也不过千人左右而已。后来据说因为一部韩剧打开了知名度,来这里的人打卡的人便开始变得多了。前些年在网上盛传什么世界十大最美小镇,Hallstatt因为榜上有名,致使到这里来的人潮又再度暴涨。所谓福祸双依,因为这些广告,终于引来了某国的一位商人,一番游览下来,不自觉便深深的爱上了这座小镇。他苦于无法久住,于是心生一计。可兰经不是都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吗?据说他花了几百亿将整个小镇复制到中国去安家落户,这样一来,从此我家便是Hallstatt,Hallstatt便是我家,可以再不分彼此左右了。但这么一来,某国人在到访该地方后,对原来的人间仙境更是向往。因此Hallstatt从原本只是一个濒临死亡的小镇,再三的华丽转身,从旅游胜地打卡地点再次升格成了朝圣圣地。来自某国的朝圣者们开始络绎不绝的涌入小镇,自此,Hallstatt也开始了它人满为患所产生的问题。

奥地利的Hallstatt。(图片来源:作者)

其实,细细一想,朝圣者们在反转诡异的“思乡情结”下,也不觉得自己是在异地旅游,反而对这里增加了更多的莫名亲切感。于是,他们亲切的走进自家家园、亲切的拍照留迹、亲切的给老家放飞航拍机并亲切的各处上下乱窜。彼时各种喧哗不断,他们放声大笑、吵架、唱歌、运动、砍价,浑然不觉自己身在远方……无它,自家地方又何须拘谨尴尬,这不就亲切吗?俗话说老乡对老乡,两眼泪汪汪。虽然短暂的利益使得小镇似乎感觉到慢慢又再生了某种异样的生命力与生活气息,可时间一长,兴奋过去后的居民便开始感到苦不堪言。他们平静安宁悠哉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张眼看去不再是当年青绿盈然的山水,而是五颜六色、分贝超标并占据各个角落的游客。在不堪全方位的骚扰与“亲切”对待下,憨厚的当地人也不得不在自家门口贴上了“Hallstatt不是博物馆”的澄清诉求。也不是说我们不欢迎你,但你这自来熟性格好歹也该有点尺度不是?

当地居民贴上的告示。(图片来源:作者)

注意,在东欧这么偏远的小镇,竟然还可以看到以中文来书写的贴文!你也不得不佩服那一句“海水到处有华人”所阐述的某种真实。我想很多朋友的第一个反应,都应该有某种微微骄傲的心情吧?可当你眼睛一眯,稍稍一阅,却不得不感到啼笑皆非。老实说,到来参访的游客们其实也挺心酸委屈的。你说我大老远来到,除了上述所说的朝圣或打卡情结,还不是为了给你带来经济繁荣吗?让你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好更容易?怎么我花了钱,换来的却是这般不友善与拒人千里之外。你看我们国内的Hallstatt,还不是都这般行走放飞,怎么来到这里就有问题了?

你在行旅中面对的不友善,有没有可能只是他们在长年累月的活出自己的习惯而已。你想想,招待游客可不是小镇原来的业务习惯,这个巨大的改变已经使他们在生活上觉得格格不入了,更何况在日复一日的喧闹骚扰下,他们也难免会感到郁闷烦躁吧?你我不经意的踩踏与妄图给自己的方便舒适,难说真的会造成他们必须不断疲惫的调适与不得安宁。所谓在地,永远得由居民自家去决定走向,我们毕竟都只是过客而已。

我第一次到这里是2003年。从维也纳到Hallstatt需要四个小时,沿途换一班火车、搭一班渡船便可抵达。因为沿途风景优美、小镇安逸,因此我后来又陆陆续续来了几次,一般都是住下一晚,第二天中午再离开。维也纳是艺术之都,不管是音乐、建筑、绘画或表演艺术都让人深深沉醉其中,但在五光十色的艺术轰炸之后,你自然会希望稍微游离出来到自然去,缓冲一下激烈的审美疲劳,Hallstatt便是这样的一个好去处了。

Hallstatt只有一条主干道和两间教堂,因此步行起来一点都没有难度。只是平时游客实在太多,走在路上不管是声音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摩肩擦踵,让人难受。因此,最佳的步行时间反而是在下午五点之后或早上黎明时分。最让人迷醉的步行时刻,莫过于在最后一班渡船离开之后。这里真正会住下来的人并不多,游客一般都赶在最后一班渡轮,再次回归城市的喧闹与方便,因此这时走在路上,自然可以比较无所顾忌和自由自在了。也不知道是否是错觉,几次在傍晚步行时,都会感到一股清新的冷气流从湖面吹来。不管是秋冬或是春夏,这股气流都会缓缓地把小镇上存留的浑浊空气一起带走。这时不管是你在湖边漫步或在主干道的觅食,精神都会为之一振,真正感觉到这个小镇百年来的安逸与淡然时光。不住下来,则一切免谈。

(图片来源:作者)

步行,最精彩的地方或许便是这种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顿足停留。听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标语会建议行旅中的旅客说:“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在《谈美》中写说:“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惋惜的事啊!”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需要这样慢条斯理的步行?

延伸阅读:许斗达专栏《达者作达》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6 / 5. 评分人数: 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许斗达

美学与博物馆工作者、迂野阁创办人。目前他在全马各地给上班族、退休人士讲授艺术欣赏及美学课程,同时推动博物馆行政与文化策略的概念。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