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中学生手机成瘾,家长该怎么办?

随着网络科技普及化,智能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讯设备,除了沟通,手机也是工作与娱乐,甚至是生活作息的工具。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手机款式与百花齐放的手机应用软件,对于充满猎奇心理及社交需求的中学生来说,智能手机更有着极大的诱惑,以至演变成中学生手机成瘾,失去自制能力。这种趋势,值得关注。

中国一名教师不久前针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当减少或被停止使用手机时,超过半数的中学生会感到心神不安、郁闷或容易被激怒。种种的举动,其实都是过度依赖手机的表现,而过度依赖手机其实是种“瘾”。

中学生沉迷智能手机到无法自拔,导致学习与生活颠倒,有的中学生因而出现行为偏差的现象。如今,随处可见踏出校园后就从口袋里掏出智能手机的中学生,吃饭时候也不放过使用智能手机的中学生⋯⋯一些中学生甚至因在尽兴地玩手机游戏时,被父母呼唤吃晚餐而感觉被“打扰”,进而顶撞父母,与父母起冲突。

不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长期沉溺于手机网络、手机游戏,过度地依赖带来的便利,甚至达到了痴迷状态,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形成了智能手机成瘾。这种成瘾带有令人不安的“滥用模式”,如同对危险物成瘾一样可怕,而且会导致睡眠问题、焦虑、忧虑,甚至药物滥用等。

如今,随处可见踏出校园后就从口袋里掏出智能手机的中学生。(摄影:郑婷)

孩子手机成瘾的背后,往往有着游戏以外的原因?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因此已在2017年11月把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之一。中国也将其列为第三级戒备状态。《未来十年微趋势》揭露,在中国,父母甚至会将孩子送到特别设计用来帮助孩子摆脱电玩游戏的排毒营来为孩子戒网瘾。

孩子沉迷于手机,许多父母往往无从下手,常常陷于该不该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又或是该将孩子与手机隔绝的两难之中。亲子作家许慧珊表示,这些办法似乎不全然有效;反之会造成孩子的反弹因为他们会觉得人身自由被剥夺、权利遭受侵犯。

要孩子放下手机的前提是父母愿意抽空陪伴孩子。

“其实在社交方面,孩子会更希望父母花多点时间跟他们相处,可是父母却没有时间,所以他们才会玩手机。若父母能在孩子的闲暇时间带他们到公园玩或等等的,那孩子一定会很乐意,那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要成为可以和孩子聊天的人,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在有品质的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多样和有趣。

“一个家庭如果有固定的吃饭时间、运动时间,那孩子会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可是如果家庭向来都没有规定的安排,任由孩子一整天自由到睡觉时间的话,那孩子肯定会将时间花费在玩手机游戏。”

许慧珊表示,父母必须让孩子在有规则、有计划的前提下拥有及触碰手机,那孩子才不会因过度玩手机游戏而导致手机成瘾。父母可以在还没给孩子手机前就切入其中,与孩子一同设定时间表,利用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教会孩子感受自由和规则的边界。

许慧珊认为孩子到了中学便适合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图片来源:网络)

身为父母,究竟该不该买手机给孩子?

许多父母购买手机给仍是中学生的孩子往往是出自于安全考虑,希望能随时联系到孩子、时时掌握他们的行踪、“监视”他们的活动范围。这些种种的理由,在孩子拥有了智能手机之后,真的都会见成效吗?

教育工作者林明志认为,孩子一机在手,反而容易放肆,放肆就容易出事。

“父母认为一通电话就能找到孩子,可是孩子可以故意忽视家长的电话,让家长紧张,何来安心?最后方便变成随便,随便造成更多的不便。”

近来,大部分的老师都会跟学生在社交媒体创建群组,这已成趋势。现今的中学生接收学校通告的管道都是透过智能手机,有别于过去,通告都张贴在布告栏来传达。有的中学生也借此为理由而恳求父母买手机给他们。林明志认为,校方这样的举动是本末倒置,乖离了教育的本意。以社交媒体来发通告的模式不但不正式,还容易让孩子有机可趁。

“很多学生现在上课根本不记录事情,因为方便,认为老师课后都会发到社交媒体群组。所以现在很多学生上课忘记带课本,考试前才来问考试范围。”

林明志表示,父母必须清楚知道,新科技或新物品带来的方便与对于孩子的影响。(图片来源:Pixabay)

林明志表示,父母必须清楚知道,新科技或新物品带来的方便与对于孩子的影响,并非每一项方便,都会有益于孩子。在购买智能手机给孩子时,必须认真思考,而不该随着潮流买给孩子。智能手机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否带来方便性?或智能手机只是孩子的娱乐工具,为他们填补空虚及打法碎片时间而已?父母都必须严格把关。

然而,对于许慧珊而言,孩子在初中的阶段便适合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因为在那年龄,他们需要社交。她表示,在初中阶段,孩子其实已经进入了社会化的前期,他们其实已经在学着怎么跟外界沟通。

“中学生的话,以我的标准,一般上初中一、初中二就可以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手机了。像我的孩子,他到了中三,我给他手机,他和同学有时候会在WhatsApp聊功课、聊心情。孩子在中学时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会转向同侪,所以用手机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只是跟朋友联络、玩手机游戏。”

“孩子到了中学,不管他的大脑发展,或者社交需求,我都觉得适合给他们手机了。”

中学生善用智能手机,是课业的好帮手,智能手机就如同一个补习老师。(摄影:郑婷)

对于中学生而言,没手机学习成困难

一位来自槟城的中学生徐佳佳表示,每当他要用手机浏览资料时都被母亲“碎碎念”。然而,他却认为长时间面对手机并不等同于手机成瘾。

“我一天用手机的时长大概有五个小时,可是,我并不认为自己是手机成瘾。一般上,我的手机都用在学习用途上。每次做高级数学时,YouTube里的教学短片就像是我的补习老师,帮助我解决了课业上种种的难题。对我来说智能手机比电子辞典来得更方便,它涵盖了更多功能。

当然有的时候,我也会用手机来刷一刷抖音和脸书、玩一玩游戏来解闷。现在的我们都被父母重重地保护着,很少有机会出门消遣。我们闲暇的时候都不会到游乐场或是公园找朋友玩了;反而都会约朋友一起玩线上游戏。线上游戏既不需要踏出家门,也不会让父母担心我们的安危。”

此外,目前就读于雪州大港中学的陈薇琳认为,智能手机是现在中学生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她认为,随着时代及技术的改变,父母对于现今中学生的教育理念和生活常态都该有所改变,不该用过去的年代来当标准及作比较。

“我觉得时代改变了,父母亲不应该用他们年少的时候跟我们比较。从前大家都不是住在城市,就算是住在城市,中学生都花很多时间出去见面。以前要讨论功课、玩耍、聚一聚,随随便便找个麻麻档就可以见面整个下午了。

陈薇琳认为,智能手机是现在中学生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图片来源:受访者)

现在的中学生要面对的课业跟以前也不一样,要做组别报告、要呈现。每个人放学后的行程都不一样,有的有补习,有的没有。如果不用智能手机,那恐怕是很难跟组员沟通的。”

陈薇琳表示,当同学们都在用手机交流时,手机便成为了朋友圈社交的敲门砖,没有手机可能会被大家排斥,在朋友中失去话语权。

“现在,如果我没有智能手机,就无法跟进时事,别人说什么,我也没有共鸣啊。”

智能手机仍是中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

现在的中学生都被誉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打从出生那刻开始就被互联网包围,与上一代人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倘若他们沉迷于智能手机,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将他们与智能手机隔绝、抛弃智能手机,因为中学教育,并不只是为了学习书面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长大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

充满猎奇心理及社交需求的中学生在初中阶段自控能力或许会比较弱,身为家长、校方或社会,都有责任去引导他们如何善用智能手机开拓眼界,增长知识。

生命教育是系统的、连贯性的,倘若孩子手机成瘾,那就得跟他们一起正视,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9 / 5. 评分人数: 2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郑婷

《访问》实习生。对于媒体初心如磐,责任在肩。

我有话说
1 条评论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