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海南美食传达文化底蕴 天后信仰源远流长

说到海南人的食物,大马人一般会立即联想到海南鸡饭、海南咖啡与面包、海南鸡扒、海南面等等,但这些为大马人日常所熟悉的海南美食,都是海南人到南洋之后,结合生活经验、配合在地人口味再创出来的。《原乡柔情》带你认识一道鲜为人知,却是海南人从原乡带过来,一代一代传承的家传菜——“簏”。

海南人闰年闰月吃“簏” 套住好运消灾解厄

闰年闰月以“簏”尽孝道是海南人的传统习俗,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安焕然博士曾撰文考辨海南簏的正确写法。他在文中表示,若在网络搜索,海南簏有不同的写法,多数人使用海南“笠”或海南“苙”,但不管是“笠”还是“苙”,应都是取其海南方言音,意指把运气“Lap”(套住)起来,“Lap”有套圈的意思。但严格来说,“笠”或“苙”都不能准确作为食物名词。

原乡柔情》节目主持人叶剑锋向擅长制作糕点的宋安彩学习制作海南簏,并了解当中的传统典故。

《原乡柔情》节目主持人叶剑锋跟着海南妇女宋安彩(右)制作海南笠,并了解当中的传统典故。(摄影:罗咏琦)

宋安彩一边以娴熟的手艺编制椰子叶,一边说道:“根据华人民俗,闰月是多出来的月份,一年多出一个月恐对长辈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出现为父母‘添岁寿’的习俗。第一是祝福父母健康,再来就是为长辈补运。”

簏壳的外形类似开斋节常见食品马来粽(Ketupat),不同之处在于簏使用椰子叶编制,而马来粽则是以棕榈叶编制。把簏壳编制好之后,就可以将准备好的食材逐一装进去。

海南人有个传统习俗,即每逢闰年闰月,出嫁的女儿会制作“簏”送回娘家,“簏”寓意套住好运,将好运带回娘家,祝福长辈健康平安,为父母补运添寿。(摄影:罗咏琦)

她表示,簏的内馅与粽子相似,惟两者却是全然不同的风味,内馅食材一般包括米粒、猪肉、香菇、虾米等,但也会因个人口味而以不同食材配料入馅。

“先放入米粒,塞一些猪肉,再放米粒,接着放香菇……以此类推,不要塞得太满,避免在烹煮过程中溢出来,九分满就差不多了。封口之后,将一个个簏放入锅中煮熟。”

一颗颗饱满结实的簏呈上桌,宋安彩特别叮咛:“食用前,千万不要用刀或剪刀切开笠,而是要用手将椰子叶一根一根解开,是解开厄运的意思。如果用刀切,就是一刀两断,不好意头了。”

在海南民俗中,顺境的人吃簏,把好运套住;逆境的人吃簏,把厄运解开。出嫁的女儿制作簏带回娘家送给父母,为父母补运添寿;母亲回赠女儿的三角馏,把情义留住。

宋安彩续称,三角馏其实就是三角形的“薏粑”,香糯的外皮裹着甜滋滋的椰丝,再用香蕉叶包裹,也是海南人喜爱的糕点之一。

关于簏和三角馏,也许还有更多民间说法,比起探究哪个说法较为准确,更重要的是人们寄情传统糕点,向长辈传达敬意的那份心意。咸香的簏饭吃在嘴里,父母恩情惦记在心。

妈祖保佑航海平安顺风  成团结海南社群助力

根据《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庆祝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特刊的记载,古来海南会馆的前身是天后宫。然而庙宇因经济问题数度搬迁,后由陈学凤、符文章与吴万志等召集同乡共商创馆事宜,1923至1924年建于古来新街场。(摄影:罗咏琦)

祖籍海南的陈学凤是柔佛古来开埠的先驱者,他于1920年代初期到古来玻璃城开辟黄梨园,之后开辟了新街场、兴建房屋、开设戏院等等。陈学凤和当时的柔佛苏丹依布拉欣交情深厚,获苏丹赠送多片土地。因此,他把其中一块土地转给古来的海南社群充作庙宇,也就是保留至今的古来天后宫与海南会馆。

古来海南会馆主席范高富受访时指出,目前的古来天后宫就是当年由陈学凤发展起来后,让海南岛先贤下南洋有个落脚之处。这里同时也成为了海南同乡的情感联络站,若想要寄书信回祖国,就会到此处找人写信。

日据时期,会馆毁于战火,仅留下庙宇完整无损。战后会馆发动重建,并于1948年完成重建。图为范高富(左)和《原乡柔情》主持人叶剑锋。(摄影:罗咏琦)

1924年建于古来新街场的天后宫及海南会馆,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可说是见证了海南人在古来落户生根的过程。和其他地方的海南会馆一样,柔佛州的16个海南会馆都有天后娘娘的神像,一般上,海南会馆也就是天后宫。

“当我们的先辈从海南岛飘洋过海来到南洋,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妈祖神像,海南人称为‘婆祖’,他们会把妈祖带上帆船,祈求平安顺风。除了在船上供奉妈祖,顺利下南洋后也会建立庙宇供奉妈祖。”

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在福建湄洲,至今已经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早在宋元时代,妈祖信仰便随着福建商人落籍海南。海南岛历史最悠久的天后庙建于元朝。

妈祖原名林默娘,年仅28岁时因为拯救海上渔民而不幸遇难。人们在她死后立庙祭祀,之后神迹频频出现,朝廷后来多次追封,妈祖获得”天上圣母”和”天后”的圣称。

在国际上,妈祖信仰与民俗在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千多年前的崇拜信仰,来到现代,多元价值具跨时代意义。

海南人把海上女神天后圣母视为心灵的寄托,祈求越洋出海时的平安;来到异地,婆祖庙又变成助力,让海南人成立会馆,结合力量,相互照应;而到了这个时代,迎来的是天后信仰走向世界的新契机。

海南咖啡飘香  关键在于火候

在柔佛说起海南咖啡,似乎不能不到居銮走一趟。当地人都说“居銮有三宝”,分别是咖啡、蝙蝠和居銮的母亲山——南峇山。

如今,中西合并的海南咖啡已经成为跨越籍贯的马来西亚名产,享誉国际,制作海南咖啡的也不局限于海南人。《原乡柔情》亲临居銮电视机牌咖啡厂,了解咖啡的制作过程,一杯香浓又好喝的咖啡关键在于什么呢?

吴永健(左)在《原乡柔情》中接受访问。(摄影:罗咏琦)

居銮电视机牌咖啡粉厂总经理吴永健在《原乡柔情》表示,早期居銮附近小镇如巴罗、占美等种植了很多的赖比利卡咖啡豆,豆质醇香浓郁,因而带动居銮咖啡产业兴起。

询及海南人和福州人所冲泡的咖啡有什么差异,他说道:“其实海南咖啡跟福州咖啡的原料、生产过程皆大同小异,我们喝南洋咖啡就是要喝浓郁口感和咖啡香气,因此我们在生产海南咖啡的时候,火候的控制尤其关键。”

早期居銮附近小镇如巴罗、占美等种植了很多的赖比利卡咖啡豆,豆质醇香浓郁,因而带动居銮咖啡产业兴起。图片摄于居銮电视机牌咖啡粉厂一角。(摄影:罗咏琦)

也有者说同样的咖啡豆经由不同师傅所冲泡,就会呈现完全不一样的风味,吴永健表示认同,并加以解释:“冲泡咖啡非常讲究咖啡粉和热水的份量及比例,只要你第一步——咖啡粉和热水的份量不一样,基本上这一杯咖啡喝起来就完全不同了。”

“再加上每一个人冲泡咖啡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方法,所以方法不同,习惯不一样,冲泡的过程自然不一样,味道肯定会不同。”

编按:《原乡柔情》乃是由著名主持人叶剑锋主持、万富山庄赞助呈献、《访问》出品之文化节目,此节目从2023年3月29日起逢双周三晚上9时在《访问》官网、脸书和Youtube频道播出,并在万富脸书和Youtube频道同步播出。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罗咏琦

曾任旅游杂志编辑、社会新闻记者和《访问》编辑,现为特约记者。因为善忘,所以想要好好记录眼前的故事,当时代的见证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