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她有一个安静的爸爸 一个刚刚好的家】
19岁的时候,她一声不响离开了原生家庭。27岁左右,她又一声不响,宣布要结婚“娶老婆”。
这两次外人看来的叛逆、离经叛道,寡言的爸爸对事情的发生始终保持沉默。
从外表来看,短发的她更男孩气一些。如今35岁的陈沛绮形容,自己的第一次离家,是对什么都“刚刚好”的那个家的一种逃避,与女同志的身份倒是无关。
“我从小就比较男孩路线,我知道我喜欢的是女生,但我没有特别向家人交代或者是出柜。
家里的孩子很多,4朵金花中她排行老大。父母是殷勤工作的老实人,大半的时间都在忙碌,维持家里刚刚好的开销。
“所谓‘刚刚好’,就是家里不会有多的东西,不会饿肚子,但也什么都只有刚刚好。”
沛绮在就读大学基础班时,决定要“置之死地”,出外闯一闯。
她断绝了与家人的所有联系,从雪州去到金宝拉曼大学继续念书,包括她从小就照料她的外婆,她也没有通知。
“我其实是为了要断自己的后路,希望自己全心全意的去拼。”
“有时我会为爸爸抱不平”
沛绮说,爸爸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帮亲戚打工,也和妈妈试过创业,一起经营食堂档位,两人年轻时在外地工作,把四姐妹留在外婆家中。
来自一个大家庭的爸爸,上下有十多名的兄弟姐妹,于是他成为那个不容易“被看到”的孩子。长大后,爸爸的性格也比较内敛。
妈妈则是个强势的角色,基本上全家都无法跟她辩驳。这么多年来,爸爸就一直默默守候在妈妈的身旁,不善于表达,也十分迁就妈妈。
“我有时候都看不惯,(爸爸)有东西不要讲出来,生闷气,为什么不要讲出来?”
摩羯座的她,性格中也夹杂了父母的遗传,害羞却又顽固。
在外“浪”了两年后,有一天,一通电话响起。
“他(爸爸)打来,开头就先问了我一句,‘你还好吗?’”
接着下一句,就是‘有空就回来’。
同婚、离婚 ,再搬回家
结婚前,她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息给父母,带点安慰也带点半威胁的口吻,通知他们她即将结婚,不用为她担心,但若不同意,她或许还会再“消失”。
妈妈派了跟她“比较好说话”的爸爸打了电话给她,电话的内容主要围绕在,两个女生今后结婚,未来要面对什么问题。
两老的担心是多于责怪的,害怕孩子们会受歧视。
结果,妈妈跟着她们一起到了纽西兰,见证了她们在当地合法注册结婚的过程。她笑说,其实妈妈顺便圆了想去纽西兰的梦想。
之后,她们在大马办了一场隐秘的小型婚礼,只宴请亲近的亲朋好友,沛绮一家全都出席了婚宴。
“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我的父母是很Supportive(支持)的。”
“他们说,‘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可以了’。”
那场婚礼以中西合并风格完成,新人遵循传统给到场的长辈敬茶,一点也不马虎。
沛绮和另一伴相恋十年,结婚五年,感情没散,但生活却有变数,两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又是一通电话,爸爸把女儿呼唤回家。
“那时是疫情期间,爸爸叫我回家。他说,反正居家作业,回家还有人煮饭给你吃,就回来吧。”
没过问她的感情生活,而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迎接她回家。
当年那么想挣脱‘刚刚好’的循环,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不同的是,这一次她已有能力有信心,可以给家人一个比“刚刚好”更舒服一点的生活。
例如家人多年来都是一家六口挤在出租屋里,沛绮在努力那么多年后,如今买了一个公寓单位,让家人拥有自己的“家”。
无声中却最在乎你的 爸爸的爱
“他(爸爸)是那种闷骚型的人吧,就是不会去吵的人。”
“但是有时候他心情好,也会跟我们说他年轻时候的故事,那些逃学、追女生、初恋的故事。”
家里只有爸爸是唯一的男人。同车出游时,她会在车上陪爸爸聊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聊一聊汽车,让他不会太寂寞。
“他也会找机会,如果有什么话要跟我说,他会想尽办法。”
有一次沛绮原本只想带着小外甥游车河,但爸爸就坚持要同行。在车上,原来他是想询问沛绮,房子的装修费是否应付得来。
“他说装修如果需要钱,他这边有,不够钱他能帮补。”
虽然是一个安静的爸爸,但父爱从未减少一分。
【故事三:结过三次婚 女儿口中“戏剧化”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