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Coco《战歌》不再响  她的阳光为何没战胜抑郁症?

又一颗巨星,选择如此扎心地陨落,把大家从#Metoo的气愤,拉往震惊、悲伤与无尽地怀念中。此刻,执着于失去逝者已于事无补。Coco李玟璀璨的光环与死亡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再次曝光“抑郁症”这道难题。谁也不应心存侥幸,忽视这个“隐形杀手”。梳邦再也医疗中心临床心理医师黄维雄提醒,除了抑郁症,还有多种心理疾病,例如边缘人格、精神分裂、躁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也可能会让人一念之差,走上绝路。

2023年7月5日,乐坛巨星Coco李玟骤然离世,世人方知她原来饱受抑郁症困扰多年。

“生活要面对很多困难和伤痛,勇敢去挑战,去追求,你就是战士。”

在她的微博上,置顶着她最后发行的一首单曲《战歌》,配文写下了开头的这句话,恰似鼓励大家,也在为自己打气。

网上更流传着一段40秒的录音,声称是她最后留给歌迷的一番话。若属实,意味着她即便在快要放弃的那一刻,仍旧在坚持,甚至告诉自己与所有人“我再努力努力”。

想必,她若能战,还想再战。

只不过,这一次她没有站起来。因为“抑郁症”这个隐形杀手,多年来悄悄潜匿在她灿烂的笑容,满满爆发力的歌声与爽朗的性格中,她将之隐藏得很好,却无法破茧而出。

导演李安眼中,李玟一直是“那么一位开朗可爱的人”,这也是绝大部分人眼中的她。Coco离开后,无论是名人明星或是粉丝都难以接受。

2001年,李玟站上第73届奥斯卡舞台,演唱卧虎藏龙英文版主题曲《A Love Before Time》(中文曲为:《月光爱人》)。身为首个在奥斯卡献唱的亚洲人,她还告诉李安,一定要“拼命地唱”。(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对抑郁症早非一无所知,但拒绝正视、轻蔑、排斥或是各种迷思,仍旧没有停息。以下通过梳邦再也医疗中心临床心理医师黄维雄的解答,一起来了解,抑郁症并不可怕,漠视才可怕。

问题一:抑郁症是否难以察觉?何种程度应寻求专业协助?

答:事实上并不难察觉,一旦觉得自己无法负荷压力,就可以考虑寻求协助。若周围有人抱怨自己“压力很大”,也可以是一种讯号。不要认为“人人都有压力”,认为只是“小事”,而不当作一回事。

建议以下7种情况,需加倍留意:

第一、”我有想死的念头”
人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就觉得人生走到尽头。靠自己的力量,可能会撑过第一次,但未必能撑过第二次。一旦出现这样的念头,是非常危险的警讯。

第二、无欲无求,对世界没有期望
不再对任何事情抱有期望欲望,甚至对平日喜欢的东西或嗜好都没有兴趣。

第三、割舍或托付所爱
把喜欢的东西托给其他的人,例如自己非常宠爱的宠物,交托给其他人照顾。这犹如在安排后事,把自己放不下的一些人、事、物嘱咐别人照料。 

第四、脱离或与周遭的环境脱节
原本喜欢旅游或外出,但不再感兴趣,逐渐不喜欢社交,独自躲在房间(个人空间),觉得一个人比较自在,拒绝沟通。

第五、无端端地就哭了
在没有特别情况下,也会哭泣不止。这种情况可以维持长时间,一哭就哭上一个月、三个月或更久。

第六、容易暴躁与生气
与易哭的情况雷同。长期的情绪压抑,患者容易生气与暴躁,影响思维模式,易哭易怒,让人觉得难以相处。

第七、失眠
这是最常被忽视的情况,误以为失眠是轻微症状,一旦作息失序,会影响人体的褪黑素分泌,牵连生理健康,带来连串的身心影响。

临床心理医师黄维雄指出,心理疾病、性格障碍或偏差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图片来源:截自梳邦再也医疗中心网站)

问题二:微笑抑郁症真的存在吗?

答:“微笑抑郁症”未经临床诊断,是比较通俗的说法。“微笑抑郁症”经常发生在高学历、事业有成的白领人士中。由于“工作、面子、礼节、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他们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却非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负担,成为情绪的抑郁。

微笑抑郁症通常没有明显的社交困难。患者担忧精神疾病是一种不光彩的病,感觉莫大的耻辱,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因此微笑成了他们的保护伞,以微笑去维护自己的尊严,即使内心再失落、痛苦、煎熬,甚至想自杀,也会装作若无其事,营造出“我很自信、我可以、我能做到”的假象去迷惑别人。表面上让别人认为他们真的过得很好,但摘下面具后,失落悲伤涌上来,沉浸在自我谴责、自卑之中,对前途悲观绝望。

不仅如此,许多患者对于这个疾病也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因此影响了及时治疗。

问题三:抗压性越高,越会是忧郁高危群体?

答:其实无法区分何谓抗压性高。一个人抗压能力高低的说法,其实非常抽象。如此区分,也往往是抑郁症的误区,病患自己或别人都会错误认为“应该硬撑”来挨过这关。其实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抱怨,只要有人肯聆听肯关注,我相信就可以协助到病患。

问题四:抑郁症会痊愈吗?一定要看医生或吃药?

答:它就像伤风感冒与糖尿病一般。感冒吃药会好,但以后还是有可能再复发。糖尿病可以通过药物或生活作息(轻微病症)去控制。抑郁症也存有复发的可能性,但是可以通过生活作息,包括运动来提高多巴胺分泌、饮食或配上药物方式治疗。

至于是否需要看医生吃药,初期可由辅导员或通过临床心理医师协助,专业人士将在鉴定患者情况后,再转介心理医生。但无论是先向以上何者求助,经专业训练者会视患者情况提供建议。

问题五:亲友如何协助抑郁症患者?

答:陪伴与聆听是最好的协助。可以多关心患者的需要,哪怕只是倒一杯水这类细小的事,只要让患者感觉被关爱即是最有用的协助。

找到一个愿聆听提供正面意见的人,或是养一只宠物,有一个精神寄托,也是陪伴患者度过难关的关键。身边人也应保持说好话(爱听的话),做好事(加强信念)及存好念(避免嘲讽,拥有好的心态)的态度。

问题六:如何降低名人轻生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答:媒体应该避免渲染、对逝者“造神”或巨细无遗地报道死因,以免引人效仿。

在心理学上,参照一个知名的自杀方式或特定人物的自杀方式所进行的自杀行为被称为 “维特效应”,针对那些在思想、情绪及行为边缘徘徊的人,他可能徘徊很久,就是没有勇气,但“维特效应”却鼓吹了他走最后一步。

“维特效应”如今已不局限于传统媒体,更发展到社交媒体。因为一个边缘人不管是从报纸、电视机或社媒看到轻生新闻,效果都是一样的。

问题七:若亲友不幸自杀离世,留下来的人要怎么办?

答:很多人以为自我了断,就结束了,不再与世界牵连,但事实上却对身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身边人千万不要自责,不要否定自己,认定自己没有尽力而酿成悲剧,否则会形成二度抑郁(自己也成为抑郁者)。这时应该留意自己的身心状况,理解世界依然需要继续运转,需要去面对悲伤。

外人也应该避免以“关心”为名的过度询问。拿捏好关心也是一种帮助。

(编按:李玟二姐李思林在7月7日已否认妹妹割腕自杀,仅证实李玟为非自然死亡,仍需等待解剖报告,此文以关心抑郁症影响为主轴,非针对李玟死因。)

【下一页:除了抑郁症,这些也是触发自杀倾向的心理病】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廖于绯

廖于绯是访问网特约记者。自喻为媒体圈的文字打工人,一晃眼就是10年。爱听故事,喜欢故事,于是在媒体工作中捕捉大小故事,留下记录。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