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特写

大马文创产业能否发展成事业?文创者必须读懂的事

In Collaboration With  
资金往往是文创产业中最常见的问题;文创者陷入创意和盈利之间的两难,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要将文创产业发展成事业,文创者就必须具备商人思维,这是不争的事实。平民市集联合创办人林璺泽和手集团创办人兼艺术总监吴圣雄分享他们的经营法则与心得,告诉你大马文创产业究竟能否赚钱。

根据联合国2022年创意经济展望报告,文创产业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3.1%,在全球创造了近5千万个工作岗位,也比其他行业雇用更多15至29岁有创意的年轻人。

在文创产业备受认可的国家,如美国、瑞典、丹麦、日本、台湾、韩国等,早在多年前便积极推动文创,发扬当地文化和创意概念。享有多元文化此得天独厚条件的马来西亚,是否也能在文创领域精彩绽放?

市集本身就是品牌  为手作人打造平台  

若你是社交媒体用户,肯定对近年来兴起的文创市集不陌生。尤其在2023年,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不同市集在各城市小镇展开,逛市集仿佛成了时下年轻人不可错过的周末活动。

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不同市集在各城市小镇展开,逛市集仿佛成了时下年轻人不可错过的周末活动。(图片来源:平民市集)

受邀为《企业大联盟 6.0》嘉宾的平民市集联合创办人林璺泽受访时表示,市集兴起可归纳为几个因素所致,其中包括民众在行动管制令期间更倾向于选择户外活动,避开有空调的室内空间,随之开拓了另一种生活模式。城市人的周末不再是逛购物商场,还可以野餐、露营、到公园运动等。此外,解封以后的市场显得更活跃,也带动了市集活动。

他认为,文创产业跟活动策划息息相关,应该长期稳定且持续性地进行,才能在民众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平民市集持续性举办活动的缘故,希望通过市集让手作人得以赚取稳定收入,而非像过往一样只能当成副业或兴趣。

“市集就是一个品牌,它本身没有销售任何产品,而是创造一个平台让手作人、文创者、表演者等聚集在这个平台,推广各自的品牌和产品。当它出现的频率越高,表演者才有更多演出机会,手作人也会有机会让消费者触及其作品。”

平民市集联合创办人林璺泽(图片来源:《企业大联盟》)

“在马来西亚,大多的手作人都无法单靠一门手艺赖以生存,大家都是平日一份工作,周末再从事手作的部分,无法全情投入经营。如果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平台,让他们在这里创造收入,或许有一天他们可以把副业转正。”

他指出,大马文创产业并非由独立单位能推动的事,而需要各方面,包括策展、舞台搭建、美学设计、手作人等共同努力,才能呈现出具规模的活动。在马来西亚办市集最缺乏的是政府资源,其中包括主要监管单位和明确的标准作业程序,他因此希望政府加强在这方面的功能,作为推动文创产业的支持。

文创人传递品牌故事  让消费者看见产品价值

对于网民揶揄说“平民市集卖的东西价格一点都不平民”,林璺泽解释说道:“平民市集想要带出的意思是:这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市集,而非指产品价格平民化。”

他直言,价格高达数千令吉的包包总会有人欣赏,也有人愿意掏钱购买价值一百万令吉的手表,因此产品定位取决于其价值,而非价格。

“有的消费者觉得A陶瓷杯价格高,那是因为他拿A陶瓷杯和其他同类型产品作比较,可要明白的是这个手作陶瓷杯花了数个小时精心制作,直到最终成品完成已是数个星期后的事,这样一个杯子不可能售价19令吉吧?”

林璺泽认为,马来西亚文创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文创产业的故事和传递故事的人,因此他们一直以来积极鼓吹民众走进市集,通过与手作人的交流了解品牌产品的故事,发掘产品真正的价值。

“假设今天你只想要买一个杯子,无论是网购还是实体店都随处可得价格廉宜的杯,可是若你走进市集,买的每一个产品其实都是一个故事,那意义就不一样了。我觉得文创者要想办法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价值,是很重要的一环。”

林璺泽在访谈间有感而发说道:“至今我依然觉得很庆幸的是,很多摊主跟着平民市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知道平民市集的运作模式,大家配合度很高,每一次办活动无论是晴天雨天,大家都乐在其中。”(图片来源:平民市集)

关于马来西亚文创人是否真的能兼具创意与收益,林璺泽肯定地表示:可以。惟前提是文创人本身必须先了解身为创业家的心态,非常清楚自己的品牌定位、目标客户群以及对应的需求,才能产出一系列的产品以达到收益。

“若只是纯粹喜欢画画,但是产品里并没有故事,谁会愿意为这个产品买单?很多文创者太执着于创意,却忘了怎么当商人。我们希望每一个入驻平民市集的摊主都能创造收入,否则不用谈未来,连下个月都活不了了。”

询及市集活动的未来趋势或发展计划,他透露未来将设立定点打造文创标志地,冀望未来外国游客访马不只能逛购物商场,还能通过在地活动体验生活。

跨领域呈现在地文化  创造专业独特演出

马来西亚代表性敲击乐团手集团创立至今走过二十六年,挺过艰难的疫情冲击,门户开放以后马不停蹄地呈现一场又一场突破性演出,每场演出观众座无虚席。创办人兼艺术总监吴圣雄表示,疫情三年封城的过程练就了一套盈利模式,即开办表演学院传授鼓艺、乐器和舞蹈。

“这是疫情教会我的事,也是个很特别的转变。过去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教课,直接到学校教小朋友。跟现阶段不同的是,目前我们还开办了公开课程,随着现代人注重健康,也热衷于运动,稍微变通后其实我们也可以将舞蹈设计成有氧运动课程。”

手集团创办人兼艺术总监吴圣雄(图片来源:《企业大联盟》)

在兼顾团员饭碗之际,吴圣雄亦不断突破传统,他认为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文化国家,如何深耕跨领域合作一直都是值得思考的事情,而每一次思考都付诸于行动,为观众带来感官刺激。

纵观国际,以定目剧推动文化观光已行之有年,询及马来西亚是否也能打造定目剧,吴圣雄指出打造定目剧并非不可能,但关键在于如何展现本土特色。若照搬外国模式,毫无本土色彩的演出很难吸引观众。

“我觉得是可以做,但一定要有一个对的人、对的地方和对的点。打造这样的明星产品一定要保证内容水准,我每次都说,手集团是马来西亚的,因为它就是一个很本土的东西,即使我拿它的演出跟其他国家相比,它还是有其特色。”

手集团与韵艺术表演团Viva Circus及大马玛蓉舞表演艺术家 Zamzuriah Zahari 合作呈现的突破性演出《SAKTI》,以鼓击与空中舞绸述说马来民间神话故事。(图片来源:HANDS Percussion Malaysia/ Jography Studio)

生长于马来乡村的吴圣雄在创作时会融合马来传统乐器,他直言学生刚开始学习会不解,为何学习二十四节令鼓之余还要学习马来传统乐器,如马来鼓、甘美兰等,但渐渐就会了解其重要性。

“所以我们现在即使跟中国、香港、台湾同台演出,还是能显现出自己的特色。跨界合作也能激发团员创意和思维,不要为自己设限,而这也是我们的专业。”

艺文或文创工作者在想尽办法平衡创意与收益之际,思考如何为产品增值更为重要,全心投入热爱的事,将之发展成自身专业,或许答案就在眼前。如同吴圣雄所说:“有时候,你就继续做自己应该要做的事情就对了。”

Astro《企业大联盟 S6》
▶️ 7月2日起 | 逢星期日 | 11pm
▶️ 也可透过Astro GO及On Demand点播重看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7 / 5. 评分人数: 6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罗咏琦

曾任旅游杂志编辑、社会新闻记者和《访问》编辑,现为特约记者。因为善忘,所以想要好好记录眼前的故事,当时代的见证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