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艺术节的困境(上篇):我们想象的跨族群,未必相同?

在乔治市艺术节(George Town Festival)的板寮踩街活动,遇见艺术总监邓壹龄。炎热槟城,艺术节团队四处奔走,疲惫显而易见。彼时,是事件发生后的将近一周,她说走在路上,一个华人uncle指着她骂:你们啊,害死人!

在多元民族的大马,办艺术节会遇到怎样的困境?从筹募资金、活动宣传以至于编排,无处不存在挑战。节目太丰富,观众会指不知该如何下手;文案太长,也有人问,是不是要赶客?访问网专访了想要生活节、乔治市艺术节以及邦咯海岛节的艺术总监与创办人,聊聊彼此对于跨族群的想象,及其他可见或不可见的难题。

争议面前,要给答案,还是让讨论成为可能?

先来回顾今年刚过去的乔治市艺术节(GTF),从网络开始蔓延的种族风波。乔治市艺术节艺术总监邓壹龄记得清楚,事件发生在星期天早上——“槟州马来人协会(PEMENANG)主席莫哈末尤索夫发文告抨击,乔治市艺术节的主办单位,在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忽略马来文化,感到马来文化被怠慢。”各家新闻如此报道。

(图片来源:中国报)

莫哈末尤索夫严厉质疑,乔治市艺术节承办单位是否否定马来人的存在?随即,风波在星期天早上于社交平台发酵,许多网民恶言相向;政治人物也相继发言——槟州副议长兼峇六拜区州议员拿督阿兹鲁说,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发生,预告片并未宣传槟州社会精神,也似乎有意否定槟州马来社会的存在。

民族元素就在身体与血液里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好奇,是怎样的一则艺术节宣传片,足以被扣上如此严厉的指控?邓壹龄分析:“指的是马来传统民族元素吗?或是要具体看到某一个传统舞蹈的头饰?一个当代马来女舞者,她的身体就在这个传统之中长成;她的血液、舞姿,本就在民族的脉络里头。”

她说的,正是影片开场出现的资深马来现代舞者艾达惹查(Aida Redza)。一如艺术节的主题“此时此刻”(Here and Now),我们用一个当代的视角去看待过去跟现在,“即使我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每个人都与过去连结”;她的舞姿与身体,是否即是活生生的马来元素?

舞者艾达惹查于2016乔治市艺术节上的演出——Moving Padi。(图片来源:GTF脸书)

同时,这一届乔治市艺术节共有九个马来艺术团体,81位友族艺术家参与,且主办单位乔治市世遗机构已对执行单位设下演出单位指标,其中本地艺术家表演必须占整个活动的50%。

当别人提出了质疑,我们应该开始建立一个可以讨论的空间,这比直接给出一个答案更重要。实际上有没有一个东西有答案呢?尤其是艺术。当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诠释与切入点,这就是最好讨论的机会。”邓壹龄说。

乔治市艺术节此次延伸的种族风波,对邓壹龄来说是一次绝佳的思考机会。

不必刻意正名,岛屿孵化各族交融

而每两年一次,邦咯岛上特别热闹。小小的岛屿之上,原就遍布三大种族的生活印记;邦咯海岛节(Pangkor Island Festival)来到今年已第十年,历届活动可见华裔艺术家演绎印度游神舞蹈,开幕出现吉兰丹玛蓉——总监庄立康表示,这些年来团队尽力让马来艺术家驻村,派人进岛上的马来甘榜交流,但逐渐的他也审视起自己对于“跨族群”的切入点。

身为邦咯海岛节艺术总监的庄立康,希望能够发扬海岛文化之余,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流。

这样的自我怀疑,先是源于外部声音。在研讨会上,曾有社运分子在台下站起来,大声抨击——“这个艺术节就只是给华人做的!”他听后省思起对于艺术节“跨族群”的实践方式,但后来认为不必牵强,任何事情上,牵强永远走不远。

去过邦咯岛,会看到坐落在吉灵丸大街的清真寺。建筑风格像极华人寺庙,红色圆柱与绿色琉璃瓦相结合,墙上刻着“慈善清真寺”(Masjid Alkhairah)。这是一座位于华人社区的清真寺,使用与管理者是百分之百的穆斯林岛民——在没有任何催化之前,这里便早已是三大种族融合的岛屿。

重新思考海岛节对于跨族群的切入点后,庄立康把更多国际元素带入岛屿,同时也让岛民认识本土原住民文化。(图片来源:邦咯海岛节脸书)

回顾海岛节剪影,艺术家们在印度庙里庆祝中秋,“甚至印度游神中,二十辆花车里有五辆是华人的代表。“

所以当我们说种族融合,基本上这个岛屿也不需要分你我,从一开始便很自然地交融,而且不需要刻意肯定或正名。”庄立康这样说。

你想要的马来西亚,由你每天的选择组合而成

邦咯海岛节,结合海岛风光与社区文化,通过艺术让人们与这块土地连结;而近几年想要生活节(I Want Festival)的发起人黄盈盈也正朝这方面努力。以社会参与为主旨——首先,找到你与这片土地的关系,她强调。

黄盈盈经营“Hi-lighter荧光笔工作室”,也发起“想要生活节”,希望唤醒年轻人对于公民意识的关注。

所谓公民意识,是你要先觉得自己跟这个地方有关系,不只是你在这里吃饭,而是你对于它所发生的事情,对于它的未来,你可以多做什么,或者你可以少破坏什么。”黄盈盈说。

乔治市艺术节、邦咯海岛节、想要生活节,即使中文名字各有指称,但回到英文就叫“Festival”。人类历史中,特定时间被神圣化,就变成了“节日”,可以是政治性、社会性,也可以是民族性的。人们聚集踩街游行,表达对一个社会的理想与追求,对黄盈盈而言:“那份参与感特别重要。”

你想要的生活,由你每一天做的选择组合而成——你想要一个理想中的马来西亚,那就去投票。”这是想要生活节的初衷。

想要生活节从赞助、表演者到工作人员,注重本土关怀与元素。(图片来源:想要生活节脸书)

“我们有太多地方可以仰望国外,但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去思考马来西亚?“正因如此,从表演者、资金、商家品牌,她都希望与本土相关。这样的理念,却正正是她卡关的地方。

全力聚焦本土,却难筹得资金?

然而,当她们试图从政府单位获取资源,声称要举办一场全民生活节,吸引不同族群来参与、观看以至于感受——却因主办方是华裔,多数参与者是华裔面孔,而被视为“非全民性”,且只属于“少数族群”的节目。

然而,不正是少数才更需要辅助?

不以”文化“、”艺术“冠名,“想要生活节”便难在华社以”传承文化艺术“的名义吸引赞助。且大马社会环境充满政治敏感性,“当我们说公民意识、人民权益,听起来就比较政治化,政治似乎也等同于危险,多数商家会先保持距离。”

然而,提倡公民意识又是否等同于政治?它们有交叉也有分野。但黄盈盈的核心理念中,她仅仅希望让人们找到自己与这片国土的关系,提醒一些人,让他跟这个地方有多一点连结。

想要生活节来到第三届,如果可以提醒人们,加强与国土的关联,对团队来说就是阶段性的成果。(图片来源:想要生活节脸书)

诚如上文所说,节日(Festival)可以是民族性、社会性的,自然也可以是超越政治以及种族的。在艺术节(生活节、海岛节……)中,音乐 / 戏剧 / 绘画 (其他:_________ )凝聚群众,也许终将唤醒某个人的自我 / 公民意识;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我们共在。

你也可以看下一篇: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梁馨元

xinyuan@theinterview.asia

访问网记者、编辑。中文系毕业生,著有诗集《我吞下一颗发烫的黑曜石》。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