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一张小卡引发的收藏热潮——K-pop文化里的微型经济现象

在数码音乐盛行、实体唱片销量逐渐式微的时代,K-pop却逆势而行,成功打造出一套融合“偶像文化”与“粉丝经济”的独特商业模式,小卡(Photocard)正是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之一。

这篇文章梳理了小卡从附属品演变成收藏热点的过程,也通过几位本地K-pop粉丝与业者的访谈剖析了小卡的种类、市场生态、流通机制,乃至其背后所承载的情感与文化意义。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小卡热”所引发的环保争议与消费反思,为读者提供了其中一扇观察K-pop文化现象的窗口。

2024年2月24日,在吉隆坡国家体育馆举行的《SEVENTEEN TOUR ‘FOLLOW’ TO KUALA LUMPUR》演唱会,全场爆满,观众几乎一片粉红。粉红色是韩国男团SEVENTEEN的应援色。粉丝们手持官方手灯“Carat Bong”,有节奏地挥舞,为演出现场营造了极为梦幻的氛围。

演唱会还没开始,许多粉丝便早早来到场外,不只是为了购买官方周边产品,更为了在粉丝应援摊位之间穿梭打卡。这些摊位通常由不同粉丝团体或个人组织设立,自费印制照片小卡(photocard)、海报、杯套等应援物,免费分发给现场粉丝,成为K-pop演唱会的一大特色。

粉丝在现场交换小卡,甚至有人携带大型小卡册,展示自己的收藏并当场交易。比起官方周边的有价交易,粉丝应援摊位更像是K-pop文化中的“社交现场”,也是粉丝与粉丝之间相互认识、互动和分享热爱的方式。

什么是小卡?粉丝文化中的“心头好”

所谓的小卡,原本是附在韩国偶像组合专辑中的赠品,尺寸一般为5.5厘米(宽)乘以8.5厘米(高),因大小与常见“三寸照片”相似,粉丝们便称之为“三寸小卡”。

随着K-pop文化日益全球化,小卡不再只是专辑的附属赠品,反而成为粉丝竞相收藏的对象。韩国娱乐公司也顺势推出了以小卡为主的专辑版本,如“POCA ALBUM”或“WEVERSE ALBUM”,甚至舍弃光碟,仅提供下载码和收藏卡片。

大部分韩国娱乐公司推出了以小卡为主的专辑版本。上排为POCA ALBUM,下排为WEVERSE ALBUM。(图片来源:网络)

K-pop专辑市场的潜力:从文化走向商业

马来西亚首家K-pop专辑实体店“NOTES YGM”的总经理颜巧洁接受《访问》专访时表示,尽管自己并非追星族,但她深信K-pop已然成为全球娱乐产业的重要分支,未来潜力无限。

“K-pop的专辑设计与配置(尤其是小卡)极具创造力和灵活性,是欧美或华语专辑市场所罕见的现象。”她说。

颜巧洁解释道,小卡的多种类别,从特典到快闪应有尽有,除了标准小卡,K-pop周边还延伸出其他小卡类型:

  • 特典卡:由专辑销售平台独家赠送。
  • 周边卡:随偶像周边商品附赠。
  • 签售卡:专为签售会活动赠送。
  • 打歌卡:限回归期线下打歌活动发放。
  • 快闪卡:快闪店限时发售。
  • 巡回卡:巡演期间限定。
  • 会员卡:粉丝俱乐部专属。

作为专辑店的总经理,颜巧洁非常看好K-pop专辑市场。她坦言自己并不追星,但她认为K-pop已经成为娱乐产业的顶尖文化,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将会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

“K-pop专辑无论在整体设计还是配置(尤其是小卡)上都展现了非常独特又具灵活性的一面,这是在欧美或华语专辑市场无法看见的现象。”

其中,“特典卡”、“签售卡”和“打歌卡”因稀缺性而具较高收藏与转售价值。相较之下,“周边卡”与“快闪卡”产量高、容易获取,收藏价值相对较低。

颜巧洁为NOTES YGM专辑店总经理,这也是马来西亚首家K-pop实体专辑店。(图片来源:颜巧洁)

小卡如何流通?K-pop粉丝的独立经济体系

BLACKPINK粉丝郑淑琳,自中学时期起便热爱K-pop。但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中学时期的她仍旧无法购买专辑与周边产品。直至上了大学半工读后才开始有能力收藏专辑和小卡。身为BLACKPINK粉丝的她,透过购买专辑便对其中附赠的小卡产生了兴趣,之后也开始对售卖专辑周边产品或小卡的圈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积极在社交媒体加入相关群组。

“粉丝会在偶像回归期间组织团购,以降低国际运费。”她解释,“有人为了签售机会大量购入专辑,再将小卡取出转售,专辑则低价处理。”

郑淑琳不仅仅是K-pop粉丝,同时也对小卡收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图片来源:郑淑琳)

类似经营模式也出现在莎兹薇娜(Ishamie Syazwina)身上。她自2021年起在Shopee和Carousell上开设网店,专售K-pop专辑、小卡和周边。

莎兹薇娜会将专辑和小卡分开售卖,因应不同粉丝的需求。她指出,小卡的销售量往往高于专辑,热门成员的小卡自然价格更高。

“一般小卡不超过20令吉,但限量签售卡曾有买家愿意出价600至950令吉。”她说。

她指出,一些粉丝群组会在偶像回归的时候组织粉丝集体购买专辑,而相关负责人则会从售卖韩国专辑的官网订购或向韩国粉丝批量取货。这种批量购买专辑的行为在国际运费上因通过粉丝之间的平等分配而有助减轻负担,相较粉丝自行在网络商店(如SHOPEE,LAZADA等)购买确实会划算不少。

不仅如此,一些粉丝为了参与签售而选择购买大量的专辑。对于这些大量的专辑,不是以低价格出售,就是将小卡取出再把专辑二度便宜出售来作为回本。

莎兹薇娜分别在SHOPEE和CAROUSELL经营网络商店,专卖KPOP专辑小卡和周边。(图片来源:Syazwina,自行截图)

作为网络营销者,莎兹薇娜也分享了她贩售专辑周边的运作流程。她会先从多个韩国官网大量订购专辑,并将这些专辑寄存在韩国的仓库中,待数量累计到一定程度后,再统一运回马来西亚。国际运费则是以重量计算,每公斤收费25令吉,费用随数量而累积。

由于K-pop专辑中的小卡多以“随机分配”方式出现,加上重复抽中同一款小卡的几率不低,莎兹薇娜通常会选择将专辑与小卡“拆售”。这种做法不仅更有效率,也更符合粉丝的多样化需求——有些粉丝只想收藏专辑,不在乎小卡;也有粉丝只追求特定成员的小卡,对专辑本身兴趣不大。

“单卖小卡的销量,往往比整张专辑还要高。”她坦言。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小卡已不只是附属品,而是在粉丝市场中拥有独立价值的收藏品。

图为莎兹薇娜获得分别来自GIDLE和NMIXX成员的限量签售卡和拍立得。(图片来源:Syazwina)

在为小卡定价时, 莎兹薇娜主要依据偶像的人气与市场需求。“每张小卡都定一样的价是不现实的,”她解释道,“因为大家只会抢购热门成员的小卡,冷门成员的反而卖不出去。所以我会根据市场热度来调整价格——人气越高,小卡价格就越高。”

一般来说, 莎兹薇娜会把小卡价格控制在20令吉以内。但若是透过Shopee或Lazada等平台出售,价格则会因应平台手续费略为上调。至于那些限量版或带有偶像签名的小卡,她则采开放式报价,让买家依自己的预算出价,再视情况决定是否成交。

她透露,曾有粉丝开价高达600至800令吉抢购一张稀有小卡,而她收到的最高报价纪录,是连邮费在内高达950令吉。

小卡的魅力何在?情感连接与社交媒介

当谈到小卡在粉丝圈中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时,郑淑琳则表示,专辑附送的小卡是随机赠送的,抽中心仪成员的机率微乎其微,尤其是遇上成员多的团体,难度更是直线上升。于是,为了集齐自己喜欢的成员,小卡收藏之路就这样展开,慢慢也演变成粉丝圈里“必须拥有”的一种标配周边。

图为郑淑琳所收藏的小卡展示图。(图片来源:郑淑琳)

对郑淑琳来说,收集小卡就像是一种纯粹的兴趣。“就像有人喜欢集邮、收藏古董或捡贝壳,小卡对我来说也一样。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收,收藏是为了让自己开心。不同阶段喜欢的成员也可能不同,所以当我回头翻看这些小卡时,它们也变成了带有纪念意义的回忆。”

她形容收到心仪小卡的瞬间,像是打开了宝箱,“会特别开心和激动”。拿到小卡后,她会认真保存,有时贴在墙上,有时放进卡册,闲来无事翻一翻,也能让好心情加倍。“虽然收小卡没到影响现实生活的程度,但它确实提供了很强的情绪价值。”

对许多网购者来说,等待包裹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而对郑淑琳而言,最期待的就是拆开小卡包裹的那一刻。她说,每张小卡的包装都很用心,有时甚至附有一张手写小纸条。“这些字条我都会收着,因为是卖家的一片心意。那份用心让我印象深刻,也觉得特别珍贵。”

除了带来情绪价值,小卡也能成为扩展社交圈的媒介。郑淑琳透过交换小卡的活动,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来自不同的种族与年龄层,通过交换小卡或社群账号,进一步建立起交流与互动。

通过交换小卡,郑淑琳也结识到了不少新朋友。(图片来源:郑淑琳)

与此同时,莎兹薇娜也分享了自己对“小卡热潮”的观察。她认为,这种现象多少带有“羊群效应”的影子:“有些粉丝年纪还小,心智还没那么成熟,看到别人疯狂收小卡,就会觉得这件事很酷,也会想跟风模仿。”

不过,她也强调,这股风潮的背后,其实离不开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连结:“并不是每个粉丝都有机会亲眼见到偶像。所以小卡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像是一种‘陪伴’。能随时看到偶像的照片,把他们放进钱包、手机壳里,就好像偶像一直在身边。对很多人来说,那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情感支撑。”

图为莎兹薇娜的小卡展示图。(图片来源:Syazwina)

颜巧洁则从粉丝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小卡背后的流行逻辑。“现在的K-pop粉丝,尤其是年轻人,已经习惯在社交媒体上晒自己的小卡收藏。这不只是炫耀,更是一种社交方式。就像以前大家收集宝可梦卡,现在则是借着小卡交朋友、交流喜好。”

她进一步指出,各地的流行文化有各自的特色:“中国有庞大的剧集资源,欧美偏好数字音乐单曲,而韩国偶像则以整套的视觉包装和粉丝互动抢占人心。专辑搭配小卡的模式,就是K-pop文化的一个缩影,几乎已经成了这股浪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图为NOTES YGM专辑店一角。(摄影:林紫娴)

文化现象的背后:一张张被丢弃的专辑

从文化现象的角度来看,小卡的热潮确实为K-pop产业带来了全新的行销模式,也成为粉丝表达情感与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然而,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例如大量专辑被丢弃、资源浪费,甚至对环境造成的负担。

2024年4月30日,一位来自日本的网友在社群平台分享了他在涩谷街头拍下的画面——大量被遗弃的SEVENTEEN专辑,整齐堆放在人行道旁。令人唏嘘的是,这些专辑看上去几乎全新、保存完整,但专辑内附的小卡等赠品却已被拿走,剩下的“空壳”因为数量庞大、无处安置,最终只能被丢弃街头。

照片一经发布,立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和争议。有网友直言这是“病态的消费文化”,也有人批评这是“对地球的不负责任”,更有人表示无法理解收集小卡的意义,甚至感叹:“看来那些销量很高的团体,背后大概都有这种现象吧?”也有留言指出:“不知道歌手本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画面,会有什么感受?”

SEVENTEEN专辑被发现丢弃在街头,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图片来源:网络)

从文化现象的角度来看,小卡的风靡不仅带动了K-pop产业的行销模式,也为粉丝们创造了情感寄托与社交连结的空间。但在热潮之下,也悄然浮现了令人遗憾的一面——如郑淑琳所说,有些人为了取得心仪小卡而大量购买专辑,最终却把专辑本体随手丢弃,这种行为不仅对艺人心血是一种辜负,更无可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专辑是艺人精心制作的成果,理应被重视。”她这么说,也这么做——选择转售失去新鲜感的小卡,再用赚回的钱换取真正喜欢的那一张。

莎兹薇娜则点出了这背后某种“跟风”现象。她观察到,尤其是年纪较轻的粉丝,可能会因为羡慕别人有收藏小卡,就盲目模仿、陷入攀比。“收藏小卡变成了一种社交象征,好像拥有得越多、越稀有,就越靠近偶像。但如果少了理性和责任感,这种喜欢最终可能会变质。”

也因此,面对追星文化的高度商业化与视觉化,粉丝们也许可以多一点思考:我们追的,不只是偶像本身,更是他们所代表的价值与精神。如果可以让这份热情走得更远,也活得更有意识,那么不管是一张卡,还是一本专辑,都会因为被珍惜而更有意义。

针对此现象,郑淑琳亦说出了其中的因素:“这在韩国已经成为了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国外的粉丝都会找韩国粉丝进行代购。但因为专辑实在太重了,根本无法承担昂贵的国际运费。所以大部分粉丝才会选择放弃专辑本体只把小卡运回来。”

理智追星的她对为了收集小卡而大量购买专辑的行为并不支持。在她看来,专辑是艺人精心打造的成品,理应成为粉丝重视的对象。如果买专辑只是为了得到小卡,却随意丢弃专辑本体,这更像是一种资源浪费。她建议,如果真的只是想收集小卡的话,可以先自行攒够了资金后再向他人购买。此外,郑淑琳也分享了她处理小卡的方式:她会把看腻了或失去新鲜感的小卡转售给感兴趣的粉丝,再将赚回的钱用于购买自己更喜欢的小卡。

郑淑琳会把看腻了或失去新鲜感的小卡转售给感兴趣的粉丝,再将赚回的钱用于购买自己更喜欢的小卡。(图片来源:郑淑琳)

莎兹薇娜也观察到一些粉丝只要小卡而丢弃专辑的现象。不过,她认为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国外,而在马来西亚目前还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趋势。“小卡交换可能会比较困难,因为找到合适的交换对象并不容易;相比之下,购买大量专辑反而比直接购买稀有小卡更省钱,同时抽到喜欢的小卡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在售卖裸专(即不含小卡的专辑)时,莎兹薇娜会根据专辑配置的数量来处理:配置较少的专辑,她会允许买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成员配置;而配置较多的专辑则较难满足买家的特定需求,因此她会采用随机配置的方式。对于卖不出去的专辑,莎维娜则会把专辑写真其中的内页撕出来做成迷你信封,以作为环保。

图为Syazwina的专辑展示图。(图片来源:Syazwina)

颜巧洁也对丢弃专辑的现象表示可惜:专辑的音乐和艺术价值被忽略,这也反映了现代收藏文化的变化。粉丝明确只要小卡,其他附带的内容相较会显得比较没价值。虽然小卡收藏的热潮对店内的销售有明显的增长,很多粉丝前来购买专辑就是为了里面的小卡,但她认为粉丝更应该关心专辑里面的音乐、内容还有价值。

为此,颜巧洁提出了一些可以用来避免浪费专辑的措施:推出更有吸引力的附加产品、设计更具有吸引力的封面,在专辑设置不上传到串流音乐、只有购买专辑才可以听到的独家歌曲,或是推出限量版本。

“好比ENHYPEN的新专辑,因为里头有附送艺人穿过的衣物碎片和限量照片,所以该专辑很快就卖完了。我想这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ENHYPEN专辑里附送了艺人穿过的衣服碎片。(图片来源:网络)

专辑还是小卡更有收藏价值?

郑淑琳认为,专辑的收藏价值要高于小卡。“毕竟,专辑不仅仅有光碟,还包括了写真集、明信片、海报和贴纸等附赠物,而小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说白一点,小卡其实就只是一张纸片。而且,制作一张专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专辑显然更具收藏价值。”

KPOP专辑不单单只有光碟和写真,同时还附赠了不少物品。而且在设计方面也非常新颖。(图片来源:网络)

莎兹薇娜则从商业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对她来说,专辑和小卡都有其收藏价值。由于专辑的市场流通时间不稳定,甚至可能面临绝版的风险,因此如果能够妥善保存专辑,将来可能会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相反,只要小卡保持良好状态,随时都可能吸引买家购买,甚至成为一种不错的投资。

颜巧洁则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并表示不会做过多评价。“每个人对艺术的看法不同,毕竟我自己并不追星,粉丝的心态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尊重每位粉丝的看法。无论是哪种观念,都没有绝对的对或错。最重要的还是支持偶像的所有决定。”她补充道,虽然小卡有它的独特价值,但专辑包含了艺人的音乐创作和更多内容,粉丝更应珍视这些部分。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林紫娴

访问网实习生。就读于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闲时喜欢阅读和写作。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