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特写

将疫情生活变成演出元素——看本地艺术家如何与病毒共存

这些画作后来无意间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都非常喜欢,甚至还有家长前来询问她是否愿意教安亲班孩子们画画。绣洁的防疫生活才迎来了一些改变。 “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教导小朋友,怎样透过画画来表达,好像在和自己聊天那样,沉淀自己。”

绘画最能直接反映内心的状态,绣洁在防疫期间画得最多的就是一个头上长了树的精灵,体现了她热爱大自然与童趣的一面。

绘画最能体现心境,这一笔一画帮助绣洁镇定内心的不安。(照片来源:受访者)

“因为我很喜欢看树、看植物,也会带我的小朋友一起去大自然的地方。我在这个过程中会在想,这些树林里面若有精灵的话,他们会是什么样子的?大概头上会项这样头上会有树,树上会有果实……”

“我也会把这些想法跟我的小朋友说。他们很喜欢听故事,每天晚上,我都会给他们说一些我自己创造的睡前故事。就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我故事中的精灵,他们变得越来越有形象,我也画得越来越多,设计出不同的精灵……在画画的过程中我开始不那么焦虑了,可以沉淀下来。所以之后我画的对象也有出现是禅坐的,安静冥想的。”

与孩子聊生死

防疫期间让绣洁多了许多跟孩子相处的机会。在见证瘟疫蔓延的这个大时代中,孩子们面对庞大的瘟疫与死亡信息,绣洁说那时家里谈得最多就是生死话题。

“他们会丢很多问题给我们,我们也会跟他们解答说,‘爸妈也会老,我们也会死。’他们就会追问,‘你们一定会死吗?’我说‘是,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

“然后他们会问说‘那你们会去哪里?’我会说‘我们就在天上,我会变成一个天使……’所以我的作品中有一个有翅膀的人物,就是源自于跟孩子聊天的过程。”

绣洁许多画作灵感来源,都是源自于孩子的谈话过程。(照片来源:受访者)

“在我年轻的时候,还没有孩子的时候,对生死话题很陌生,还没有仔细思考。现在有了孩子,又爆发了疫情,每天看到很多人确诊、死亡……这些消息不断笼罩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体会到生命无常。这个跟你平常做不做善事,或是多虔诚无关,时间到了该走的还是会走的。”

对绣洁来说,疫情让她失去了一些,也获得了一些。趁着疫情,她和孩子有了及早谈论生死话题的机会,跟母亲也是。

“传统华人思维都是很避忌谈死亡的话题。但我觉得不要留遗憾,就要去表达。我会跟我的妈妈说,这是个不能避免的话题,毕竟都到一定的岁数了,你有没有想过真的到了那天你要走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会要怎样?”

“万一突然有什么事情,尤其如果是因为确诊而去世的,整个过程更加匆忙且孤独。无法好好跟逝者道别,这样的事情会成为永远的遗憾。”

绣洁学着让自己去接受,一切终有时,无论他人或自己,有一天也终会离开。理解到这个道理之后,她要抵达的不是人生的虚无,而是豁达的心境。

“反而是在厘清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生活的时间是有限的之后,我更加积极去生活。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好好生活,成为了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环。我要怎么过生活,我想要什么样的日子。”

绣洁明白到人生而有限,才懂得好好把握光阴。(照片来源:受访者)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3 / 5. 评分人数: 6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彭美君

自由撰稿人,信仰文字与音乐的力量,想探听并书写有温度的故事。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