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古晋行旅01】创意美食评鉴不仅限于餐桌,而是生活全貌

每瓶米酒都是一个女人的历史——量产与保留独有元素的两难

“今天在讲米酒的时候,其实是在讲着来自不同家庭的女人,她们的故事。”(摄影:王睦錝)

张文婷以米酒(Tuak)举例:“今天在讲米酒的时候,其实是在讲着来自不同家庭的女人,她们的故事。因为每个家庭酿制的米酒味道都不一样,像是我妈妈喜欢用姜酿米酒,而有的家庭偏向于使用水果,选用的食材决定了成品的味道。”

她分享数年前一组韩国女生搜集区域米酒历史时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大部分的女人都说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酿米酒,因为成品会不尽如人意。意即在心情好的时候酿米酒,会把正能量传递,成品自然风味佳。

“在过往的时代,米酒也是女性跳脱父权社会的机会,因为大部分家庭是男人在外头赚钱养家,女性要存私房钱唯有酿米酒,所以会有‘米酒代表女人的故事‘这一说法。”

根据《1983年食品法令》,凡酒精含量超过2%的饮料,均被列为酒精饮品。家庭酿制的米酒因没有透过卫生部和关税局的标准测试,因此无法确认酒精成份含量,属私酿酒类别,并没有办法进入市场公开贩售。

“马来西亚酒精管控非常严厉,但现有的品质管控标准是以精品酒的标准为主,如果以这个标准管制米酒并不合适,因为它代表着每个不同个体的故事。所以,它并没有办法量产;若要量产,就得思考:是否要挑战环境的底限?”

她续称,若要把酿制米酒这回事进化成劳动化的过程,进而达到量产,那么就少了个人元素。其实不只是米酒,其他种植品比如巴里奥稻米(Beras Bario)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当稻米外销以致于供应不足,在地人吃的反倒是泰国香米,若要大量种植又会挑战环境的底限,这是很难衡量的事。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9 / 5. 评分人数: 1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罗咏琦

曾任旅游杂志编辑、社会新闻记者和《访问》编辑,现为特约记者。因为善忘,所以想要好好记录眼前的故事,当时代的见证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