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4月中旬访马期间,政府为确保行程顺利实施大规模封路,引发吉隆坡及巴生谷一带民众不满,社交媒体上批评声四起。即将于5月23日至28日举行的第46届东盟峰会,政府似乎从中吸取教训,相关部门提前部署,推出更完善的封路预告、交通演练、公共交通强化与教育应对措施,力求将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本届东盟峰会及第25届东盟经济共同体理事会议将于5月23日至28日一连六天在吉隆坡及布城举行。警方预计届时将有多国首脑、代表团成员齐聚首都,安保层级与动员规模远超习近平访马时期。
武吉阿曼交通调查及执法局总监拿督斯里莫哈末尤斯里指出,这次封路将涵盖吉隆坡及雪兰莪共6条大道与25条主要干道。警方将派出789名交通警力,动用36辆巡逻车、313辆重型摩哆与190辆普通摩哆,全程监督、引导与护送。
封路的关键时段设定为早上8时至晚上8时,所有涉事路段将依照贵宾行程,分阶段实行交通管制,封路时间通常为代表团出发前30分钟开始,待官方车辆全数通过后逐步恢复通行。
涉及的封路道路包括:
- 大道:MEX大道、DUKE大道、AKLEH大道、NPE大道、KESAS大道、SMART隧道;
- 干道:Jalan Tun Razak、Jalan Ampang、Jalan Sultan Ismail、Jalan Bukit Bintang、Jalan Raja Laut、Jalan Parlimen、Jalan Damansara、Jalan Travers、Jalan Bangsar、Jalan Loke Yew 等。
而在5月21日与22日,为测试峰会期间的交通运行流程,警方也将展开全面交通演练(dry run),重点涵盖机场至市中心、酒店周边、会议场地(KLCC)及国家王宫的所有主要路线。警方呼吁公众在演练期间提早规划行程,避免驾驶或停车于关键路段,并积极配合执勤警员指示。

鼓励居家办公与远程教学
配合交通调控与安全措施,政府也鼓励公私领域尽量实行居家办公。通讯部长法米指出,习近平访马期间,吉隆坡公共交通使用率曾上升50%,因此民众被鼓励在东盟峰会期间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服务局已通令相关公务员可居家上班,教育部也宣布,吉隆坡与雪兰莪共71所学校将在5月26日至28日期间改为线上教学(PdPR)模式。
教育部强调,这项安排是为避免师生因道路封锁与交通调控面临通勤问题,同时保障教学进度与学生福祉。校方须透过内部管道通知师生具体安排,确保远程教学顺利进行。
为缓解因封路导致的交通压力,吉隆坡快捷通(Rapid KL)宣布,从5月23日至27日将延长铁道服务高峰时段的营运时间。工作日的早上高峰将提前至6时30分开始,持续至10时;下午则由4时30分延长至晚上8时。周末也将加密班次,确保运量足以应对人潮。
Rapid KL亦将在重点车站增派400名人手,协助人流引导,确保各国代表与本地乘客出行顺利。同时,巴士及电召车服务部分路线将受道路封闭影响出现延误,包括通往KLCC与Titiwangsa之间的402、302、300、303号路线。公司建议有需要前往市中心的乘客尽量改搭铁路系统,并透过PULSE手机应用程序获取实时交通更新。
航空业也对这场高规格会议的交通调度深表关注。亚航发文提醒,所有在5月21日至28日出发或抵达吉隆坡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KLIA T2)的乘客,务必预留额外通勤时间。受封路影响的主要高速公路包括KLIA大道、MEX大道、南北大道(PLUS)与ELITE大道等,皆是连接机场与市中心的重要通道。
亚航建议国内乘客至少提前两小时到达机场,国际乘客则应预留至少三小时,并鼓励使用AirAsia MOVE应用进行线上值机,以减少现场排队时间。

与四月中旬习近平访马时临时封路所带来的措手不及相比,这一次政府似乎在第46届东盟峰会交通管理方面更加有备而来。从交通演练到公共交通应对,从居家上班到线上教学,从机场调度到民众提醒,各单位跨部门协调密切,希望确保安全的同时,将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场外交盛会考验的不只是我国接待能力与安保水平,也检验其在公共服务与城市运行上的应变机制。究竟是否会重演城内大塞车引起民怨,我们且看政府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