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热 > 国际

何日君再来——邓丽君逝世30周年

30年前,1995年的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突发哮喘猝然离世,年仅42岁。这个曾被贴上“靡靡之音”标签的女子以柔情缱绻的歌声,悄然俘获了中国大陆无数民众的心,就连习近平也曾是她的粉丝。三十年时光悄然流逝,邓丽君的歌声依然在人们心中回响,如同一阵春风,轻拂着无数人关于青春、爱情与故乡的记忆。
30年前,1995年的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突发哮喘猝然离世,年仅42岁。(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本“筠”成“均”

1953年1月29日,邓丽君出生于台湾云林县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邓枢,原籍河北大名县,是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的国军军官;母亲赵素桂则来自山东东平县。邓丽君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有三位兄长和一位弟弟。满月时,父亲请部队中一位学识颇丰的杨姓军官为她取名“丽筠”,意为“美丽的竹子”,然而,“筠”宇在乡里口中常被误读为“均”。后来,她在踏入歌坛后正式以“邓丽君“内艺名,从此这个名字成为华语乐坛无法抹去的传奇。邓丽君在上小学时就展示出唱歌天赋。1967年,年仅14岁的她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凤阳花鼓》,自此开启了她璀璨夺目的音乐人生。

1967年,年仅14岁的她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凤阳花鼓》。(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亚洲歌姬

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邓丽君的歌声几乎席卷整个华人世界。她以多种语言演唱日本流行曲、东南亚民谣和国语情歌,打破地域与文化的界限,成为亚洲流行文化融合的桥梁。那时流传一句话:“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她的代表作如《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小城故事》《何日君再来》《我只在乎你》以及《但愿人长久》,不仅脍炙人口,更在此后几十年中不断被一代又一代歌手翻唱,成为横跨时代的经典。台湾著名音乐人李宗盛曾说:“在演艺圈,很多人是‘奇迹’,但唯有邓丽君,可以称得上‘传奇’。”而香港女歌手王菲则坦言,邓丽君是她唯一的偶像,也是启蒙老师:“我从未想过,也不认为自己可以超越邓丽君。我喜欢她的歌,所以我就去唱。”

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邓丽君的歌声几乎席卷整个华人世界。(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靡靡之音

邓丽君柔和的歌声穿透了两岸。邓丽君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老邓)一起成为老百姓熟悉的名字,并流传着“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只爱小邓,不爱老邓“等民间戏语。不过,伴随着小邓音乐的流行,批判也逐渐开始。1979年,针对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歌曲因在大城市里广受欢迎,一些老音乐人为此特意召开了一次“西山会议”,邓丽君的歌曲被定性为“黄色歌曲”和“靡靡之音”,随即全面被禁。但禁令却进一步助长了邓丽君的流行,80年代开始,邓丽君的歌曲已经传遍大陆,虽然官方媒体从未播放过。2014《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中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就是邓丽君的歌迷。他曾和(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的司机希连一起,“把那盘《小城故事》的磁带都听坏了”。

80年代开始,邓丽君的歌曲已经传遍大陆。(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甜蜜蜜》

1996年,香港电影《甜蜜蜜》横扫各大电影奖项,荣获金马奖最佳剧情片与最佳女主角奖,并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中一举夺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九项大奖。片中男女主角骑单车时轻声哼唱《甜蜜蜜》的画面,成为影史中温柔而隽永的经典瞬间。这部电影是为纪念歌手邓丽君逝世而作,曾计划以《大城小爱》为片名,其后更名为《甜蜜蜜》。故事发生的年代也正是邓丽君在日本乃至整个东亚最为活跃的巅峰时期,最后以她不幸因病去世这一事件为全片故事结尾的契机。电影的同名主题曲《甜蜜蜜》,原改编自印尼民谣《Dayung Sampan》(《划舢舨》),也是邓丽君最为家喻户晓的作品之一。影片原声带中还收录了她的多首经典代表作,包括《再见我的爱人》《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电影的同名主题曲《甜蜜蜜》,原改编自印尼民谣《Dayung Sampan》。(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寸心不移

邓丽君从小受军旅家庭的影响,与国民党有着深厚渊源。1980年10月4日,邓丽君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唱会上,非常直白地表达政治立场。主持人田文仲提及大陆方面曾有邀约她前往演出的传闻,邓丽君回应称,她曾在报纸上看见过相关消息,但无人与她接洽,并说道:“当我在大陆演唱的那一天,就是我们‘三民主义在大陆实行的那一天。“1985年2月9日,邓丽君在新加坡接受香港记者电话访问时,公开表示:“身为一个艺人,有这么多中国人喜欢听自己的歌,心里难免会有点儿想面对面唱给他们听的冲动,但是我生长在台湾,我一定会坚持我的立场,不可能去大陆演唱…”六四事件发生后,她更明确表态:“我跟他们说了,六四不平反,我就不去大陆。”

邓丽君从小受军旅家庭的影响,与国民党有着深厚渊源。(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念茲在兹

1989年六四事件前后,邓丽君表态支持参与抗议活动的学生,且不顾周遭亲友反对参与相关的抗议集会。5月27日,她在香港跑马地《民主歌声献中华》活动中悬挂手书“反对军管”的牌子并演唱《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同年10月,于日本TBS电视台的《爱的15年一出道15周年特别节目》中,邓丽君在演唱《悲伤之自由》之前动情发言:“我是中国人,无论到世界何处,在哪里生活也好,我都是中国人。所以今年中国所发生的事情,让我感到很痛心。中国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我十分忧虑。我渴望自由,而且所有人都应该享有自由。如果自由受到威胁,那是多么可悲的事。但是,这种悲痛的心情,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无论是谁都一定能够互相了解的,深信那一天的到来。”

1989年六四事件前后,邓丽君表态支持参与抗议活动的学生。(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自由之声

位于金门的马山观测所距离福建角屿仅2公里,是金门本岛距中国大陆最近点,两岸军事对峙时期曾有天下第一哨之称。马山播音站也曾是台湾对大陆心战喊话的第一线。1991年3月,邓君在金门前线马山观测所向大陆同胞喊话:“亲爱的大陆同胞们,你们好,我是邓丽君。我现在来到金门广播站向大陆沿海的同胞们广播,今天,我很高兴地能够站在自由祖国的第一前线——金门,我感觉到非常地快乐、非常的幸福。我希望大陆的同胞也可以跟我们享受到一样的民主跟自由,唯有在自由、民主、富庶的生活环境下,才能拥有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也唯有全体青年都能够自由发挥聪明才智,国家的未来才能充满光明和希望。”随着时代变迁,马山播音站早已停止了对中国大陆的心战喊话,现今偶尔播放流行音乐和台语歌曲,成为历史的见证。

邓君在金门前线马山观测所向大陆同胞喊话。(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猝逝清迈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哮喘引发心肌梗塞,送医途中贻误最佳抢救时机,于泰国清迈猝逝,享年42岁。邓丽君的香消玉殒正值她声名鼎盛的时期。这或许可以与猫王普雷斯利、美国女星玛丽莲•梦露或英国戴安娜王妃的早逝相提并论:他们的离世不仅震惊了千万粉丝,也引发了层出不穷的阴谋论。围绕邓丽君的离世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其中也不乏离奇荒谬的说法,例如有人说她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暗杀,以阻止东亚整合。或者邓丽君伪造了自己的死亡消息,逃至法国并在那里隐居。还有传言说她是被恶灵所杀。又或者根据一个佛教团体的说法,邓丽君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被召回天界。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哮喘引发心肌梗塞,送医途中贻误最佳抢救时机,于泰国清迈猝逝。(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云去云来

台湾演员林青霞是邓丽君生前的挚友。她在散文集《云去云来》中,专门写下了一篇名为《印象邓丽君》的文章,深情追忆这位如谜的朋友。林青霞写道:“和她(邓丽君)的交往不算深。她很神秘,如果她不想被打扰,你是联络不到她的。我们互相欣赏。对她欣赏的程度是一男朋友移情别恋如果对象是她,我决不介意。”她还回忆起2013年新年前夕,在南非度假时的一个夜晚:“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窗外满天星斗,拱照着蒙上一层层薄雾的橘色月亮,诗意盎然,我想起了她,嘴里轻哼起‘月亮代表我的心。她的突然离去,我怅然若失,总觉得我们之间的情谊不该就这样结束了。这些年她经常在我梦里出现,梦里的她和现实的她一样一谜一样的女人。奇妙的是,在梦里,世人都以为她去了天国,唯独我知道她还在人间。”

台湾演员林青霞是邓丽君生前的挚友。她在散文集《云去云来》中,专门写下了一篇名为《印象邓丽君》的文章。(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缘何怀念

为什么30年后人们仍在纪念邓丽君?有历史学者认为,人们对逝者的长久纪念,实质是在确认自身的历史坐标。邓丽君的持久影响力,源于她不仅是一位歌手,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她的音乐承载了个人与集体的记忆,超越了政治隔阂。她的形象凝聚了华人的情感认同,而她的早逝则让她的传奇永远定格在最美的瞬间。如今的年轻人,或许未曾亲历那个年代,但在短视频平台、翻唱作品、Al复刻甚至博物馆展览中,依然可以看到“永远的邓丽君”。她被不断致敬、重温、再发现。每一次播放,都是一场时光的穿越;每一次纪念,都是一次文化的回望。

邓丽君的持久影响力,源于她不仅是一位歌手,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版权声明  本文乃德国之声特别授权刊登之内容,未经许可请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5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