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热 > 国际

《国安法》五年后:香港如何迎接“七一”?

2025年7月1日是香港主权移交28周年,6月30日是《港区国安法》生效五周年。今年“七一”前后,德国之声在香港街头捕捉这座城市如今的模样。

“过去十多年来,‘七一’对我而言意味著上街抗议——为普选、为其他诉求走上街头。途中遇见熟悉的面孔,当天结束时一起喝杯饮料、吃顿饭。那时会觉得,我们正在努力建造一个更好的社会。”今年40岁、要求匿名的香港人Vinze回忆道。

6月24日中环一角,悬挂著香港区旗和中国国旗,两名慢跑者路过。(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曾经每年的这一天,香港民主派团体举办大规模的“七一游行”,如今已不复见。

2020年6月30日《港区国安法》生效,一夜之间大幅压缩了公共表达的空间。到了2024年,《基本法》23条立法正式落实,几乎彻底消灭了港人抗议的可能性。

过往“七一游行”路线的景况,已被铁丝网、“禁止涂鸦”标语,还有监视镜头取代。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外的天桥,布满铁丝网,成排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静静飘著。(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这里曾经布满各种示威标语的连侬墙,如今在‘禁止张贴’的告示之下,空无一物。一名男子独自走下阶梯。(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2020年开始,游行就已经被被禁止,从那时起我也不太上街了。现在(七一)只剩红旗与庆典,也许这就是麻木的感觉吧——不过是另一个假日罢了。”Vinze补充道:“回头看,会觉得那段时光有点浪漫——我们曾经相信,向政府提出诉求是有用的。”

不仅抗议消失,就连每年的升旗仪式如今也不再对公众开放。现场只限政府官员与审核过的参与者入场,有些表演则是预先录制,整个过程被严密管理。

香港特首李家超一再强调:香港已经复常。“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方针及“高度自治”方针,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最佳制度保障。

他在香港回归周年前夕接受港媒专访时重申:“我希望通过成功实践‘一国两制’,向世界讲好香港维护安全与发展的故事,展示出香港正面、光明、亮丽的形象”。

2025年7月1日是香港主权移交的28周年。早晨在举行升旗典礼的金紫荆广场外围一带,香港警察仍然高度戒备,有著特别交通管制。(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在城市各处,爱国图像充斥于公共空间——交通干道、博物馆、购物中心等。维港沿岸,有渔船参加由香港渔民团体举办的巡游活动,该团体与政府部门关系密切。亲北京支持者则挥舞著国旗,响应官方的“回归祖国”庆祝活动。

“我不是中国人,但我对香港感到非常骄傲,也支持香港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发展。”一位在香港居住10年以上、40多岁的母亲兼职业女性表示。

“‘一国’确实可能带来真正的协同效应和群体发展潜力,但我也担心《国安法》的执行方式,最终可能会拖慢香港的进步。”她向德国之声说道。

维多利亚港边,人们日复一日地走过。与香港天际线相衬的监视器,静静地俯瞰著这座城市。(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官方标语散布在城市多处。(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自2019年以来,已有超过1万人因与抗议相关的原因被捕,超过300人因国安罪名被拘留。13位知名倡议人士流亡海外,并被官方悬赏通缉。

今年6月底,在《国安法》生效五周年前夕,香港最后一个活跃的民主派政党社民连宣布解散

“明年将是社民连成立20周年,然而,我们撑不到那一天。”社民连的声明写道。

社民连主席陈宝莹指,过去5年社民连有6人坐监,“面对好大压力,考虑其他人,如会员安危,只能作这决定”。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此时宣布,她停顿了一下,称这是无奈决定、“无办法之下一个唯一的选择。”

尽管社民连已经解散,但领导层强调,他们的理念并未改变,呼吁他人继续传递异议的火炬。

游客拍照热点旁的告示牌,贴著《国安法》通缉人物的公告。(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 ▯▯▯▯”——一句已被《国安法》禁止的抗争口号,在黑灰色油漆下斑驳褪色,依稀可见。(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但在城市的某处角落,仍可见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的抗争口号——尽管被层层油漆掩盖得几乎看不见,但依旧存在,已然渗入人们言语与记忆之间的缝隙。

版权声明  本文乃德国之声特别授权刊登之内容,未经许可请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