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热 > 国际

美中贸易战因稀土升级后趋缓 特习会仍在计划中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00%关税后,中国周日批评美方“双重标准”,表示不会在威胁面前退让。特朗普称,美国“希望帮助中国”,而非伤害该国。美国财长贝森特告知,计划中的特习会继续有效。

中国商务部周日(10月12日)发表声明指出,特朗普关税威胁是 “典型的双重标准”的典型例子,“动辄以高额关税进行威胁,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 。

贝森特财长说,中美双方在周末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已经大幅缓和了紧张局势。(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特朗普12日在社群平台“真实社群”(Truth Social)上发文,态度有所缓和,呼吁各方“别担心中国”,并称习近平“只是心情不好……他不希望自己的国家陷入萧条,我也不希望美国这样。美国希望帮助中国,而不是伤害它”。

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周一(10月13日)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网(Fox Business Network)采访时也透露,中美双方在周末进行了大量的沟通,“我们已经大幅缓和了紧张局势。”

他告知,“特朗普总统表示,关税要到11月1日才会生效。他将在韩国与习近平主席会面。我相信这次会晤计划仍将继续有效。”

不过,美国副总统万斯(JD Vance)则在受访时展现强硬态度,他向接受福斯新闻称,美中之间的博弈,“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反应。如果他们作出极具攻击性的回应,我可以保证,美国总统掌握的筹码远多于中国。”

万斯批评,中国对美国的关键供应链有如此大的控制权,对美方来说已经体现出国家紧急状态,因此特朗普对北京加征高关税是合理行动。但他也称,“如果中国愿意采取理性态度,那么特朗普也始终愿意谈判”,未来几周就可以看出“中国究竟是想开启一场贸易战,还是希望明理的解决问题”。

特朗普宣布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0%的附加关税。(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这场交锋正威胁着特朗普与习近平11月可能在韩国APEC会议期间举行的会晤,并可能终结双方在贸易战中的暂时停火。今年4月,美中双方曾短暂互征超过100%的新关税。

特朗普上周五(10日)宣布,为回应中国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制,美国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额外100%的关税,最迟于11月1日生效,同时将限制向中国出口“关键软件”,并可能取消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原定的会晤。特朗普周五还在社交媒体的一篇贴文中写道,中国“变得非常敌对”,通过限制稀土金属和磁体的出口“挟持全世界”。

特朗普的关税声明引发市场震荡,华尔街科技股下跌,依赖中国稀土加工的外国制造商普遍不安。

稀土问题是中美贸易冲突的核心议题之一。中国商务部10月9日宣布,将加强对稀土相关技术出口的管控。企业今后若要出口用于稀土开采和加工的机械与技术,须经政府批准,外国企业还将面临额外限制。该部解释称,这一措施是“依据法律法规、完善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并强调“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声明指出,当前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军事冲突时有发生,稀土物项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中方实施管制旨在“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美国贸易谈判格里尔(Jamison Greer)受访时指出,中国此举是“一场权力扩张的行动”,美方事前并未接获任何通知,“我们从公开消息得知此事后,立刻联系中方要求通话,但他们推迟了。”

在回应特朗普的新关税措施时,中国商务部批评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对华采取歧视性做法”,称美方对半导体设备、芯片等产品实施单边长臂管辖,并在上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后短时间内出台多项对华限制措施。中国商务部表示,美方行为“严重破坏双方经贸会谈氛围”,敦促其“尽快纠正错误做法”,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中国商务部强调,“对于关税战,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将坚决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

此外,中国交通运输部周五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停靠中国港口的美国船舶征收港口费,以回应美方此前针对中国船只实施的同类措施。美方的规定可追溯至拜登政府时期的一项竞争调查。从同一日起,凡属中国企业或中国制造的船舶在美停靠,也将被收取费用。

版权声明  本文乃德国之声特别授权刊登之内容,未经许可请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访问网是马来西亚独立网络媒体,靠原创内容说话,也靠你的支持继续前行。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作品,帮我们买杯咖啡,让更多真实与多元的原创访问内容出现在你的眼前。
RM3
RM5
RM10
其他 RM:
称呼*

给网站的话(公开)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0 / 5. 评分人数: 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