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10月18日将改选主席,选前关键时刻传出“中国势力介入选举”的消息,引发热议。这个百年政党的两岸路线可能迎来新局吗?若要重返执政,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德国之声采访不同学者做出分析。
国民党10月18日举行主席改选,33万名党员将选出新党魁。新任党主席能否延续全面封杀“大罢免”的气势,带领国民党拿下2026年地方选举、甚至成为2028年总统大选的造王者、造后者,助攻蓝营重返执政,备受关注。

竞争白热化之际,多名国民党主席候选人近日罕见地公开质疑,有“中国网军”、“境外势力”介入这次的选举。有熟悉蓝营的学者向德国之声表示,国共两党关系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
三强鼎立 谁占优势?
这次角逐国民党党主席的共有6名候选人,分别是: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前立委郑丽文、现任立委罗智强、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前彰化县长卓伯源、前国大代表蔡志弘。综合网络民调与舆论声势,郝龙斌、罗智强、郑丽文被认为是最可能当选的三名候选人。
郝龙斌党政经历丰富,1990年代加入新党担任两届立委,千禧年后改以国民党籍的身份参选,并先后击败民进党的谢长廷与苏贞昌,连任两届台北市长;他也曾任国民党副主席,两度竞选主席但都以失败收场,这是他第三度挑战党魁之位。

作为国民党大佬郝柏村之子,郝龙斌被认为普遍受到深蓝军系党员的支持。多名党内资深政治人物,包含新北市长侯友宜、桃园市长张善政等都公开支持他担任党魁。
现年73岁的郝龙斌,是候选人当中年纪最长的一位。面对党内呼吁世代交替的声浪,他称,世代交替不是让年轻人做党主席,而是让有战力的年轻人在党内有发展空间,变成战斗主力,自己是最适合做“跨世代整合”的人选。
他主张,两岸应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前提交流。对岸应该尊重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并澄清“九二共识”不等于“一国两制”;台湾与美国、中国应该维持等距友好的关系。
55岁的郑丽文是这次唯一的女性候选人,也是最年轻的候选人之一。她主张世代交替,9月接受驻台外媒联访时曾直言,蔡英文拿下817万票当选总统,其中有高达300万张的年轻选票,“国民党所有党员跟支持者念兹在兹、最在意的就是,年轻人为什么不青睐国民党?”她称,自己的形象更符合年轻人的期待。
野百合学运出身的郑丽文,年轻时积极参与街头运动,曾明确表态支持台湾独立,并在台大法律系毕业后加入民进党,陆续担任国民大会代表、青年发展部副主任、行政院发言人等职务。之后她与民进党决裂、分道扬镳。2005年受连战邀请加入国民党之后,曾任两届立委。有观察指出,郑丽文的父亲是陆军政战少校,她从小在眷村长大,也因此受到部分军系党员支持。

“我为什么要出来选党主席,是因为台湾很多人认为时间不在我们这一边,有没有2028年的选举都还不知道。台湾人最深的忧虑是,如果这三年:第一个,北京有足够的实力了;第二个,特朗普是一个大交易家,赖清德的做法把我们的话语权跟主导权全部统统都送出去了,如果特朗普在他有限的四年的任期内,想要做一个在历史永远留名的重大政治交易,我能够想到最有可能的就是跟北京交易。特朗普如果想要跟习近平主席做一个历史性的交易,这个内容一定有台湾,而我们却没有发言权,这个是台湾人最害怕的。”
郑丽文当时向驻台外媒表示,国共应该和解。而“九二共识”仍是可以与北京重启接触的“通关密语”,两岸应在这个基础之上强化和平。然而她也认同,“九二共识”虽有阶段性的功能与意义,但“现在是不够的”。
她称,若当选党主席、北京也释出善意,她愿意与习近平见面、展开对话。“不要说见一次,见一百次我都愿意,因为两岸的问题非常错综复杂,这不是见一次两次就可以解决的。”
对于2028年的总统候选人提名,以及“蓝白合”(即与民众党合作)走向,她主张应透过公平公正的制度,产生一组总统候选人,“可能是蓝蓝、蓝白、白蓝,重点就是要能赢”。
罗智强则是现任台北市大安区的立委,也是前总统马英九的子弟兵。他被认为是少数能在社群网络累积大量支持者的国民党政治人物,也是中生代代表人物之一。今年夏天,他成为“大罢免”锁定的目标立委之一,但成功挺过危机,守住席次。
55岁的他也是这次竞选最年轻的候选人之一,同样喊出世代交替的口号。他受到不少党内立委——包含新生代代表的徐巧芯、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的支持。
他提出若当选,将在2026年地方选举结束后,征召台中市长卢秀燕参选2028总统;他也表示自己支持“九二共识”,认为这是两岸关系往前走的基础,并指自己的认同是:“我是台湾人,我是中国人,我的中国是中华民国。”
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苏子乔向DW分析,郝龙斌在党内与军系人脉广阔,资源比其他候选人更丰富,“即便不是天王,可是他确实是相对资深”;郑丽文与罗智强代表中生代势力,年纪与形象相似,都是“战将级”人物,差别在于罗智强是现任立委,得到更多立法院同僚支持,郑丽文从绿转蓝的政治经历是优势也是劣势,代表非传统的蓝营势力,但曾经“变色”的政治立场,难免遭到党内质疑。
除了郝龙斌、郑丽文、罗智强三人,另一名候选人张亚中也颇受关注。
70岁的张亚中现任孙文学校(由国民党创设的政治组织)总校长,同时也是国际政治学者,有著政治大学外交硕士以及德国汉堡大学哲学博士的亮眼学历,曾任台大政治系教授。这是张亚中第二次竞选党主席,他在2021年的选举以“黑马”之姿败给了朱立伦。
张亚中被认为是国民党内的“统派”代表,曾经提出“一中同表”的两岸论述。他在竞选期间表示,若当选将与北京谈判,希望在2026年谈妥和平备忘录,作为未来两岸和平协议的雏型。
其余两位讨论度较低的候选人为前彰化县长卓伯源与前国大代表蔡志弘。卓伯源称若当选主席,将前往中国,“ 邀请习近平来台湾喝咖啡、珍珠奶茶”;蔡志弘则喊出要“让国民党再次伟大”,称自己若当选将访问中国、推动“蔡(志弘)习会”,促进两岸和平。
“中国介选”风波
选前倒数一周,郝龙斌在脸书发文指控,自己受到了“铺天盖地强过国家队网军的攻击”,有不明网军散布不实谣言、制作AI合成影片攻击他。

郝龙斌写道:“我想问问亲爱的同志,尤其参选的候选人同志们,你们确定这是一场中国国民党的党主席选举?我差点以为自己参加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战争。”
他称“竞选对手之一”动用了“境外势力”,自己“绝不同意境外势力不论是以商业还是特殊模式,夺取国民党的自主性”,但并未言名所指为谁、来自何方。
支持郝龙斌的前中广董事长赵少康则直接召开记者会向中国呼吁:“台湾自己的事情,大陆不要来干涉、影响”,并指控有来自TikTok和YouTube的影片内容,高度支持特定候选人,且注册时间在国民党启动党主席选举前夕,呼吁台湾国安单位调查;另一名候选人张亚中则直接点名同为候选人的郑丽文涉及境外势力介选。
对此,郑丽文回应称自己“不对号入座”,并指“网络AI时代新现象,我们要快速适应新的网络世代”。
香港建制派媒体中评社则在10月13日发布一篇署名评论文章,称国民党主席选举大搞“抹红”,“这向来是绿营对付蓝军的杀招,却被国民党人用来对付自己的同志”,并指国民党内斗之下,未来能否顺利推动“蓝白合”、赢得明年地方选举与2028大选,“让人存疑”。
曾经担任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的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东告诉DW,中国舆论向来对于国民党内事务非常关心,关注度远高于对民进党或其他台湾政党,这次也不例外,但这次和过去有两点显著不同。
“第一是在候选人还未确定时,某些积极表态的大陆自媒体对特定候选人展现显著偏好,这是过去所没有的。第二是使用AI科技,以AI数字人在专门的频道上发布具有大量文字信息的影音档,而且广为散播。到底这些网络创作有没有大陆个别官方人士鼓励,没有证据也无从验证,但国共两党关系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很多这些影片著力于批判国民党建制派,盡管对特定候选人情有独钟,但对于其他非建制派的候选人同样褒多贬少,正反映著过去十年两党关系的变化。”
新两岸论述会否浮现?
近年台湾总统大选的竞选主轴,往往聚焦两岸关系。国民党被舆论认为形象“又老又红”,自2016年以来,已经失去执政权将近10年,未来能否创造新的两岸论述、吸引年轻选民是一大考验。

学者苏子乔认为,这次6名候选人的两岸论述“没有什么新意”,基本上都支持“九二共识”,强调与中国和解,但台湾内部对中国的疑虑情绪依然明显,民众对“九二共识”反感,加上“九二共识”早已被中共形容成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一中各表 ”不会得到北京的任何回应。他认为,竞选期间众人喊出“九二共识”,更多只是暂时性口号。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三名热门候选人当中,郝龙斌强调中共要正视中华民国,“路线反而是比较中间的”,相较之下“郑丽文是最统的”,这可能是一种平衡的竞选策略。他解释,会积极投票的党员通常比较深蓝,郝龙斌的背景令他比较不会被质疑立场,“把自己拉到中间也是他的一个策略 ”;相反地,郑丽文曾有民进党背景,“可能会更强调自己是可以更统一点”。
苏子乔续指,现在“中华民国等于台湾”的说法已经被民进党拿走,当民进党也喊中华民国时,国民党要与民进党做市场区隔,但碍于过去历史的包袱,以及两党群众的基础差异,这是国民党现在必须突破的地方。“一方面要不那么抗中……又不会被认为是投降主义,不会认为是红、 是舔共的 ,然后要怎么样有一个新的论述,我觉得是挑战也是转机。”
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张峻豪则向DW分析,台湾民众对于中国威胁已经习以为常,“现在对于两岸所谓抗中、亲中的路线或者是讨论,其实并不是这么的在意了”,各个政党对两岸议题表态的边际效应也逐步递减。
“国民党接下来是不是可能在立法院里面,将焦点放在民生经济议题上面,使得自己的形象产生大幅度转变,进而让大家不会这么聚焦在国民党的两岸牌上面,或者是所谓‘亲中’的标签上面,我觉得这个是新任党主席,不管是谁都一定要拿出智慧去面对的问题。”
左正东则在9月向驻台外媒分析指出,“这一次选举会带来的期望是,国民党怎么变改善跟美国的关系。”
他称,学界有个说法是国民党在美国的形象不太好。这次选举之后,国民党如何对外说服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社会,接受一个跟中国大陆交往对话的国民党、同时对内说服国民党支持者,面对两岸关系紧张,台湾也需要增强国防,会是关注焦点。
拥护卢秀燕 ?靠“蓝白合”重返执政?
国民党在野近10年来,党主席都没有担任总统候选人。多名学者都指出,目前看来每位候选人的声势都不足以挑战总统候选人之位。

左正东强调,国民党中央更多扮演的是沟通平台的角色,让民意与总统或立委的决策能够互相沟通。作为百年政党的党主席,盡管握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整个党的路线政策仍是未来的总统候选人或现任立委决定。党主席如何拿捏与平衡,将是未来的艰难任务。
苏子乔也表示,外界接下来会观察党内是否会出现“两个太阳”。未来党主席与总统候选人的两岸立场以及政策发言是否一致、两人之间的种种互动,都可能会被放大检视,“很容易被见缝插针跟做文章”。
而在“大罢免”之后,卢秀燕被视为国民党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学者张峻豪指出,卢秀燕接下来可能担任国民党、民众党“新共主”的角色,但她仍属于地方行政人物,且在国际关系的论述并不突出,“很可能跟上次(竞选总统)的侯友宜一样,参选面对这一些重要议题,恐怕都没有办法真正讲出一套很好的论述,或者是让美方更加信任的论述,我觉得这也是国民党未来真的在处理台美关系上面一个非常大的罩门。”
张峻豪还表示,新任党主席在两岸问题上,可能还是要接近2028年才会慢慢的发酵,但上任后首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明年迎来地方选举,如今已经开始要处理“蓝白合”的问题。
他指,许多蓝营人马在地方经营已久,如何妥善处理由谁竞逐县市首长的位子、资源如何分配,进而使得“蓝白合”的“赏味期”能延伸到2028年,“这个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他认为,“蓝白合”可以仿效欧洲多国的联合政府或正式的政党联盟,才有可能真正实质推进,做更多的政治利益交换与妥协。若沦为政治语言,将注定走向分歧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