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和语言本来就是马来西亚的优势,但是前首相敦马哈迪早前在逛街时发现我国商店的中文招牌,让他有感仿佛置身在中国。而他的这番言论也使吉隆坡市政局就商家招牌严厉执法,甚至发酵种族争议课题……
11月18日,马哈迪在脸书发了一篇文,指他发现吉隆坡大多购物中心都以中文字为主,附上英文,却没有马来文。
“我周末开车绕着吉隆坡兜转,偶尔会停在购物中心。吉隆坡的购物中心真的很棒,尤其新建的更是极好,甚至比伦敦或东京的购物中心要大。但我发现,当地所有招牌以中文字为主,附带英文翻译。但是,找不到一个马来文字,这让我突然感觉自己身处中国。
“所以,这是在马来西亚,还是我们已成了中国的一部分?”
他指出,他能理解英文翻译,毕竟在日本国家的招牌,也有英文翻译,但为何是大大的中文字呢?“我被某中文电台告知,甚至有将马来西亚誉为小中国的说法。为什么?因为在东盟国家中,唯在马来西亚四处可以看到‘大大’且‘突出’的中文字。”
他说,可能因为许多中国游客访马,但如果翻译成小小的中文字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我们的国语是马来语。
马哈迪的这番言论自然也引起了各界不同的反应,当中有网民留言,认为这是马哈迪惯用的伎俩(挑起种族课题)以博取关注。这(招牌)不是新鲜事,他当首相时就已经是这样,但他现在才发现吗?用尽了他所有的战术,别无选择?
也有网民说:“我想敦应该好好休息。我每个星期都去购物中心,也不曾理会这卖猪肉包的店。为什么马来人要知道关于猪肉包店的事?”
而吉隆坡商店都是中文字的课题持续发酵,吉隆坡市政局在数日后拉大队到多个地区包括半山芭、西冷路(Jalan Silang)、泗岩沫的Publika及满家乐(Mont Kiara)一带取缔商业招牌。许多商家都因此接获通知信。
惟吉隆坡市政局咨询理事会成员黎正兴否认这次的取缔是鉴于马哈迪的言论,并指取缔行动是市政局早前已经策划好。他表示,此次重点取缔的地点是茨厂街附近的西冷路,因当地许多商业招牌都不符合规格,包括使用孟加拉文字等。他也重申,执法行动不只是针对招牌的语文,更不是只针对中文招牌。
DBKL过度执法?
对于中文招牌事件的发酵,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表示,政府是走多元开明的路线,而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的政策也非常明确,商家招牌可以放中文。
惟他说,只是大马不是中国,必须尊重国语,只要马来文字比中文字大就不构成问题,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地方民情作出相应调整。“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华人地区如果是售卖猪肉粉,也不可能将招牌译成‘mee babi’,直接写猪肉粉就可以了,没有问题。”
旅游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对于事件连串发酵表示不满,直接炮轰过度执法已有损我国作为多元国家的形象,同时已经影响旅客旅马的决策。
他说,已有国际旅客直接问他:“马来西亚是一个种族主义或宗教极端的国家吗?”他认为,这些涉及不必要的执法过度和情绪化操作,已经引起民间的反感,并让游客对我国的开放与包容产生质疑。

武吉免登国会议员方贵伦也在11月22日批评市政局过于急功近利,已带来不小的困扰,因此应该停止过度的取缔行动,与所有吉隆坡国会议员展开讨论,寻找更加妥善的解决方案,确保马来文的尊重得到体现,同时兼顾商家的生计和吉隆坡的国际形象。
种族主义的千层浪?
张庆信与方贵伦指DBKL过度执法的言论,也进一步引起穆斯林议员的不满。
当中巫青团长阿克玛直指,种族主义的形成是因为那些长居大马,却依然假装不了解国法及种族敏感者所导致。他说,在国外,当地人会先暂时过于,才附加其他语言。“如此简单的事情,你都没有办法理解,那你又要如何理解别人?或者说,他们真的不明白国语?”
而伊党亚罗士打区国会议员阿夫南哈米米则谴责方贵伦捍卫商店招牌中文字的举动,并批评后者不仅未协助吉隆坡市政局执法,甚至公开反对市政局的指示。“为何他要维护这些商店使用中文招牌?这个问题与3R课题无关,而是涉及执法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他要坚持使用中文招牌?为什么不协助执行相关的法律呢?”
对于哈米米的抨击,方贵伦重申自身立场,即吉隆坡市政厅依法取缔违规招牌的举动无可厚非,但应考虑到实际情况和都市多元文化的背景,在捍卫国语与维护文化多样性之间找到平衡。“遗憾的是,阿南哈米米非但没有正视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反而毫无根据地攻击我的合理建议。”
另外,旅游部长张庆信向旅马期间经历不快的中国旅客致歉也引起口水战。土团党马樟国会议员袁怀绍更质问张庆信隶属哪个国家。“我想要批评旅游部长的愚蠢言论。他是中国的旅游部长,还是马来西亚的旅游部长?”
随后,张庆信澄清,在出访中国及日本期间向对方致歉是针对近期外国游客在大马发生的旅游巴士事故。“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纠正不足的诚意,继而挽回国际旅客对于大马旅游的信心。”
张庆信指出,致歉并非仅面向中国游客,他早前在访问日本期间也向相关单位表达歉意,请求向受害者家属传递大马的诚意。他更指,一些批评者将其道歉行为视为“自我矮化”,甚至与中英文招牌课题挂钩,这样的言论是“断章取义”。
多元文化是我国引以为傲的瑰宝,却在近年来频频被政治化,成了种族争议的导火线。从中文招牌风波可见,这些争议既撕裂了社会和谐,也冲击了国家的团结与国际形象。到底种族课题何时了?
👉关注访问网WhatsAPP频道,随时接受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