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强调修行的斋戒月期间,民主行动党蒲种区国会议员杨美盈携子出席开斋宴,体验穆斯林文化,不仅佩戴头巾,还用手抓饭吃,结果引发了网民的广泛热议。这一行为不仅让她成为讨论焦点,也再度掀起有关非穆斯林是否应佩戴头巾、是否有必要入乡随俗的争论。
杨美盈在社交媒体脸书专页发布视频,显示她在3月21日携带孩子前往两所清真寺——Riadhus Solihin清真寺和Asy-Syakirin清真寺。在Riadhus Solihin清真寺,她向单亲妈妈和孩子派发捐款,希望帮助她们度过佳节。随后,她前往Asy-Syakirin清真寺参加开斋宴,与蒲种乌达玛国中(一)校的学生共同开斋。
视频中,她鼓励孩子用手进食,并温和地引导:“就是这样,不错哦,用你的手(吃饭)。”然而,佩戴头巾与用手吃饭的画面迅速成为网民讨论的焦点。
部分网民质疑:“参加宴会用手吃饭没问题,可是,非穆斯林为何要佩戴头巾?”也有人认为:“为什么要包头?难道没有包头就是不尊重?”
对此,杨美盈通过脸书专页管理员回应,强调活动是在清真寺举行,而非穆斯林女性在进入清真寺范围时,应佩戴头巾以表达基本的礼貌与尊重。
也有网民支持杨美盈的做法,表示:“非穆斯林进入清真寺时,本就有一定的服装要求,包括佩戴头巾。而且,这座清真寺并没有要求她完全遮盖头发,已经体现了相互尊重。那些批评华人进入清真寺戴头巾,甚至出言辱骂的人,是否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尊重?”
杨巧双多次因戴头巾被批
事实上,杨美盈并非首位因佩戴头巾而引发讨论的行动党政治人物。
2021年,行动党泗岩沫区国会议员杨巧双也曾穿马来服、戴头巾进入清真寺与民众交流,结果引起部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批评,甚至有人指责她过度讨好马来选民。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党内部对此类举动的看法并不一致。当年杨巧双戴头巾进入清真寺的行为,也曾在党内掀起激烈讨论,甚至被部分党员批评。前士姑来州议员巫程豪就曾在WhatsApp群组中表达不满。

然而,杨巧双坚称,多元化和相互尊重是马来西亚最大的优势,因此她不会为自己戴头巾进入清真寺的行为道歉。她强调,佩戴头巾是基于对穆斯林同胞的尊重,而不会改变她的种族或信仰。
去年(2024年)3月,她在墨尔本访问期间,与蒙纳士大学团队合影时戴着头巾,再度引发争议。当时,她解释自己是因时间紧迫,刚从一所伊斯兰学校访问后直接赶往会议,未能及时整理发型,因此选择继续佩戴头巾。
“我戴头巾是为了在穆斯林朋友的圣地表达尊重。我选择保留头巾,因为我不想在与蒙纳士大学和首相的会议上迟到。准时和礼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她在脸书贴文中写道。
为何火箭领袖戴头巾引议?
这类争议的根源,或许可追溯至行动党过去对佩戴他族服饰的立场。行动党曾长期批评马华议员戴宋谷帽(Songkok),尤其在1982年马华前领袖拿督纪永辉竞选新街场国会议席时,反对党利用其佩戴宋谷的照片煽动华社情绪,最终导致其败选。过去二十多年,行动党多次批评马华议员在觐见统治者时戴宋谷,指责他们迎合马来文化。
然而,2008年政治海啸后,行动党成功执政部分州属,议员在宣誓就职时需佩戴宋谷。此时,行动党改变立场,表示佩戴宋谷并非“屈服”,而是对统治者的“尊敬”,不要因小事阻碍州政府运作。
到底戴头巾和宋谷帽是出于尊重,还是屈服于他族文化?在多元种族的社会,穿戴他族服饰本应是文化交融的象征,但行动党昔日的言论,如今却成为反对者攻击的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