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与泰国仅一线之隔,却处于不同的时区;而东马与西马隔着一片南中国海,却共享同一时间。这个长期存在的时区争议,近日因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菲鲁在沙巴晨跑的一则贴文,再次被推上公共讨论台面。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东姑扎菲鲁于11月9日在社交平台X发文,分享他在亚庇清晨跑步的体验,称当地日出较早,让他能在8时30分的活动前完成晨运。他写道:“今早遇到很多亚庇跑者!Power!继续健康生活方式。”然而,这句轻松的分享,却掀起大批网民呼吁“让西马回到GMT+7”的讨论。
Selamat pagi Kota Kinabalu! 🏃♂️💨
Sini waktu Subuhnya awal, jadi jam 6.00 pagi dah boleh start lari sebelum program pertama 8.30 pagi Ahad ni! Alhamdulillah, cuaca di Kota Kinabalu hari ini memang best untuk berlari.
Terserempak dengan ramai KK runners hari ni! Power! Mari kita… pic.twitter.com/sDtA8EbOoK
— Tengku Zafrul 🇲🇾 (@tzafrul_aziz) November 9, 2025
马来西亚半岛与新加坡位于与曼谷、雅加达相似的经度,却采用与菲律宾同为UTC+8的时间。这意味着,太阳在马来西亚半岛的平均日出时间约为早上7时,比雅加达的5时30分和马尼拉的6时都更晚。
对此,网民指出,半岛居民“天未亮就上班、还没见到太阳就上学”的情况长期存在——西马上班时间通常为上午9时,而许多学校早上7时30分就开始上课,距离日出不到一小时。他们认为,这种“社会时间”与“太阳时间”脱节,导致数以百万计人口的生活节奏被迫向后推。
西马日出比地理位置更晚
反观沙巴与砂拉越,尽管与半岛共享同一时区,但地理位置更靠东,因此日出时间约在6时至6时30分之间,让早晨活动相对轻松。
马来半岛的时间原本是UTC+7.30,直到1982年,时任首相马哈迪宣布调快半小时,以与沙巴、砂拉越统一。当时,新加坡也同步调整,理由是避免影响商业与旅运。
近年网路上出现一群主张“回到GMT+7”的社区,认为多接触晨光有助人体自然节律(circadian rhythm),并有益代谢健康。他们更将睡眠紊乱、肥胖、糖尿病等现代疾病,与“错误时区”挂钩。
今年3月,国会曾提出是否检讨时区的建议。然而政府当时回应,调整时区将对经济造成“显著影响”,因此“无意改变1981年的决定”。
不过,医疗专家并不认为“时区差一小时”足以造成显著健康影响。卫生部营养师努鲁阿琪拉指出,汶莱身处“正确时区”,其糖尿病率却在东南亚仅次于马来西亚。“生活习惯如睡眠、作息、饮食时间,对身体节律的影响远大于时区本身。”
东盟统一时区?
事实上,东盟曾提出统一时区的建议。目前东南亚11个成员国中,使用4种不同时区:
- UTC+06:30:缅甸
- UTC+07:00: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印尼西部
- UTC+08:00: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印尼中部
- UTC+09:00:东帝汶、印尼东部

东盟统一时区的想法最早由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1995年第五届东盟峰会上提出,之后马来西亚于2004年再次提起,但各国始终未达成共识。
2015年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再度推动将统一时区设为 UTC+8。大马认为,统一时区可让区域金融市场运作时间一致,有利商业活动与跨国合作,同时也能简化政府与执法机构的跨境程序。大马也主张,统一时区有助增强东盟的凝聚力与共同认同。
大马提出的方案包括先在东盟各国首都统一采用 UTC+8,作为试行路径。然而,位于 UTC+7 的泰国与柬埔寨表达保留意见,指出国内许多民众反对更改时区,并认为 UTC+8 未必优于现行的 UTC+7。
若东盟全体统一使用 UTC+8,将使东盟的时间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西澳等地一致;而 UTC+9 时区的日本、韩国、朝鲜、帛琉与东帝汶已与部分东盟国家存在时差接近的情况。
无论是国内重新调整时区,或推动东盟统一时区,背后都涉及地理差异、民意接受度、经济利益与区域政策协调等多重考量,远非网路讨论即可决定。大马若要调整半岛时区,将影响学校与政府作息、商业运作及对外同步性;而东盟涉及11国,若要统一采用单一时区更需长期协商与配套,统一时区的难度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