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部副部长凯鲁日前声称,肉骨茶无法让所有国人享用,因此无法被列为大马传统美食。国会上议院主席丹斯里莱士雅丁更表示,Bak Kut Teh 的Bak意指猪肉,不适合列入国家美食文化遗产……
肉骨茶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极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但新马两地对肉骨茶的发源地一直争论不休。
希盟地不佬国会议员潘伟斯在6月7日的国会问答环节中询问,政府是否尝试将椰浆饭、肉骨茶与叻沙等列为大马国家美食,以免其他国家抢夺了原属我国美食发源地的称号。
潘伟斯指出,他早前观看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的纪录片,当中提及肉骨茶来自新加坡,“我有点不高兴与生气,希望政府可以捍卫我们的饮食文化遗产。”
土团党浮罗交怡国会议员莫哈末苏海米随后质疑指,肉骨茶何时成为了大马其中一项传统食品,而旅游部是否同意把肉骨茶列入其中?苏海米表示,他已阅读旅游部所发行的其中一本书,书中列出的大马传统美食中并没有肉骨茶。
“我要问,肉骨茶从何时开始成了大马传统美食?因为我看到十大大马美食没有肉骨茶,三十大美食也没有肉骨茶的份。”
旅游、艺术文化部副部长凯鲁随后表示,“有点认同”苏海米的观点,因为只有全民可以享用的食物才算是大马传统美食。如果是鸡肉烹煮的肉骨茶是可以的,因为大马美食文化遗产的首要条件就是让各族都能享用。
不过,凯鲁的上司——旅游部部长张庆信却在面子书上表示,旅游部对各民族的传统美食都一视同仁。他指出,肉骨茶的精髓是药材汤底,汤底之外的材料都是可以变化的。更换肉骨茶材料,就能够让更多人可以品尝。“事实上也无伤大雅,能让一道道的民族道美食广泛流传、获得各族喜爱,何乐而不为?”
张庆信不忘为副手凯鲁的言论缓颊,表示凯鲁是因为本身文化背景的缘故,因而对肉骨茶美食文化来源欠缺了解,只能单凭对肉骨茶的片面印象而发表有关言论。他相信,凯鲁并无意伤害大马众多的肉骨茶业者与爱好者。
他强调,部门的目标是尽可能将大马各民族文化列入文化遗产,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大马文化的发展轨迹和背后故事。张庆信认为,没有必要将所有课题种族化,因为任何的种族文化都具备其历史价值,值得大马将其发扬光大。
然而,国会上议院主席丹斯里莱士雅丁在6月14日发文表示,根据语文顾问,肉骨茶(Bak Kut Teh)里的Bak指的是猪肉、Kut是骨头,而Teh则是特调的药材汤。
他也直接点名质疑,自己当年出任文化部长时于2005年创立的遗产局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静静不说话?为什么不劝告部长不要贸然行事,先研究马来西亚的社会敏感度?”
他指出,要对于某些物品或文化艺术加以认证,必须符合所有条件,其中一项就是不触碰会引起种族争议的宗教、文化、生活的敏感课题。“可以仔细研究我在2005和专家们共同制定的《2005年国家遗产法令》。”
针对莱士雅丁的言论,张庆信狠批,莱士雅丁贵为备受尊敬的大马资深政治人物,但思维却让人无法恭维,也“宛如老顽童”。他同时也质疑莱士雅丁,“我也不知道对方是询问了哪个语文顾问,而自行作出诠释。”
他认为,国人应该以开放思维去看待肉骨茶和各种大马美食,应以争取大马美食遗产角度去看待每一样源自于大马的美食,而非什么事情都以清真或非清真、种族、宗教角度去诠释。
“肉骨茶是我国众所周知且历史悠久的美食之一,甚至闻名外国,许多游客都慕名来品尝。然而我国却纠结于字眼而拒绝承认肉骨茶在我国的美食地位,难道要拱手让肉骨茶成为他国的美食遗产才甘心?“
张庆信强调,应该关注和推广的是肉骨茶的药材汤底,而并非什么肉类作为食材。随着肉骨茶闻名国际,大马各族在保留药材汤底的前提下可研发出搭配不同食材的肉骨茶,例如羊肉、鸡肉和海鲜等口味的肉骨茶,因此使用什么肉作为食材,理应交由各族自由发挥,没有必要复杂化这件事。
尽管张庆信坚信肉骨茶应该被列为国家美食遗产,但苏海米表示,他将会成立一个委员会,为反对肉骨茶列为国家美食遗产做准备,并将“反对到底“。同时,他也呼吁民众支持这项运动,以阻止肉骨茶被批准为大马的传统美食。
他认为,在各族共享的30多种食物中,肉骨茶并不适合列为传统美食。“有的华裔和印裔也不吃,更别说其他种族了,要如何将其列为大马传统美食?
事实上,福建话的Bak指的是“肉”,牛肉、鸡肉、猪肉、鱼肉,任何一种肉都是Bak。而肉骨茶同样可以使用任何肉类烹调,并不局限于猪肉。不管日后是否成功列为国家遗产,肉骨茶早已深入民间,是大马华人的日常传统美食,也是属于大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