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省在12月18日(星期一)深夜发生规模6.2级地震,截至20日上午为止已有131人罹难。甘肃省救灾指挥部宣布灾区救援工作基本上已经结束;随着救灾行动告一段落,各界也开始探讨,造成如此严重伤亡的原因究竟为何?
甘肃积石山县18日深夜一震,至今已知夺走131条人命,其中甘肃有113人死亡;青海有18人罹难,另有多人失联,两地累积近千人受伤,成为中国近10年来最严重的震灾之一。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20日上午在记者会上表示,目前灾区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接下来将把重点放在伤员救治上。
专家分析,造成如此严重伤亡的原因除了地震规模和深度外,与当地建筑物的抗震强度也有关联。
微博上持续有网友分享灾区画面。一名科学博主“中国气象爱好者”形容这次地震是“最糟糕时间最薄弱地方”,此说法20日登上了热搜。
逾千人伤亡 专家:出乎意料
这次甘肃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浅,仅10公里;许多中国的地震专家都点出这一点,认为这是造成严重伤亡的因素之一。中国官媒新华社引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工程师韩颜颜说法指,“震源浅的地震容易造成地面相当大的破坏”;甘肃地震局则表示,未来几天仍有可能出现5级的余震。
此外,地震发生在深夜时分,许多民众都已入睡,地震发生时不及逃生,亦是伤亡大的主因。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訪时坦言,此次地震的伤亡出乎他意料,6.2级属于“中级地震”,与过去的汶川地震、玉川地震等强震不同。不过他也指出,积石山地震的震央位于山区,坡度较陡且地基不稳,更容易导致坍塌现象。
徐锡伟认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涉及多项层面,包含建筑物抗震能力差、震区人口相对密集,以及地震发生当下恰好属于民众休息时间,导致人员躲避不及等。他指出,甘肃东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处,属于“南北地震带”组成部分,也是地球活动相对强烈的地方。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分析,18日的地震与2008年的汶川地震同属“逆冲型地震”,此类地震就向“两辆迎面行驶的车发生碰撞后,一辆车前部飞到另一辆车的顶部”,破坏力比“擦肩而过的走滑型地震”更强。
积石山10年来最大破坏性地震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教授袁道阳指出,积石山地震是甘肃省继2013年定西地震(6.6级)以来的最大规模破坏性地震。虽然历史纪录显示积石山此前不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附近地区过去都曾出现规模5级以上的地震活动。
袁道阳也说,积石山东缘边界的村庄受影响较严重,加上当地的民宅主要是土坯或砖木结构,因此须慎防余震带来的二次危害。
青海村庄现“砂涌” 多人失联
值得注意的是,积石山地震发生后,连接青海省和积石山县的两座村庄,即金田村、草滩村遭3公尺高的淤泥冲击,导致至少20人失联,36栋房屋被泥砂掩埋。
当地居民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表示,淤泥是在地震发生不久后,从地底下冒出。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苏德辰解释,该情形属于一种名为“砂涌”的地质灾害。地震发生当下,地下含水量高的沙土受到强烈震动和挤压,迅速液化后涌出地面。
由于金田村地处黄河旧道,地下含有较多含水量高的泥沙,在地震后压力急遽上升,引发后续的砂涌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