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冲击、生活停滞、就医困难等因“清零政策”而引发的种种现象使中国内外都出现对“清零政策”的疑虑,更担心“弊大于利”的时刻恐将到来,中国对新冠的“零容忍”还能撑多久呢?
中国对新冠病毒的“清零政策”,大幅度阻挡了该国本土疫情的传播。但随着全球疫情迈入第三年,外界担心中国持续实施的严格防疫措施,将对民生经济带来难以负荷的影响。
上周一(3日),总部位于美国的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更将中国的“清零政策”放在2022年政治风险清单上的第一名,认为在新冠病毒不断变种的情况下,该政策持续下去有可能适得其反,并且拖累全球经济。报告中称:“更严重的经济损害、更广泛的国家干预,以及更多不满的群众恐将随之而来。”
不过,尽管如此,许多专家仍认为中国将持续贯彻其严格的“清零政策”。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林大伟就向德国之声表示,中国在考量防疫政策时,从未将经济冲击放在第一顺位。
“对中国政府来说,2022年最重要的就属两大活动:北京冬奥与中共二十大,”他说:“在这两个活动面前,其他所有事情都是次要的。这也使得中国必须延续清零政策,让冬奥及二十大可以顺利举行。”
纵使面对变种病毒的威胁,林大伟认为,中国这种“高度集权、且党政在社会各角落皆有高度渗透性”的国家,现阶段仍旧可以透过强大的动员能力,来执行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
增加对“清零”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防疫手段并非完全没有弹性。其中像是对于疫情舆论的控管,就出现了零星的松绑。
以西安疫情为例,虽然发生了多起有其他医疗需求的民众因防疫因素被医院拒绝收治,发生孕妇流产、心脏病患者逝世等悲剧而引发巨大的社会争议,但中国政府并未完全下架相关舆论,而是随即处理相关负责人,西安市卫健委官员也在新闻发布会上鞠躬向市民道歉。相较过去几波疫情状况,其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林大伟向德国之声分析,中国政府知道要用哪些方式来应对更大规模的民怨。“中国政府透过其回应方式,将民怨大幅导向为民众对政府的期望,并对社会传达‘政府会回应民众诉求’的印象。与此同时,政府也可获取更多的统治正当性,”他说,“中国政府并没有把这些民怨视为对政权的威胁。”
外需表现佳 展现“清零”成果
中国当局除了将民意导向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在经济上也有继续执行清零政策的动机——这样的动机展现在中国过去一年经济成长的数字上。
中国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沈凌向德国之声表示,原本外界预期中国的清零政策将使得供应链加速外移,外需受到影响,但回顾2021年的经济成果,中国仍旧有亮眼的表现。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前11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5.47兆美元,同比增长31.3%。“这样的结果不仅超出美国的预期,中国自己也没预料到,”沈凌说。
他向德国之声说:“在清零政策下,中国供应链的稳定带来了强劲的外需。虽然中国供应链确实有部分移往越南、印度等国家,但因为这些国家也爆发疫情而使得生产停摆,外移的趋势也被遏制了。事实上,目前中国的外需还大过于内需。”
然而,即便外需表现亮眼,内需疲软仍旧是中国目前的重大挑战。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去年12月曾指出,中国去年11月的消费和投资的年增率,皆由2021年初的十位数成长下跌到了个位数,反映了需求面的紧缩。统计局分析,这与中国多地进行疫情管控,导致消费市场受冲击有关。
中国内需市场是中国推行“双循环”政策的重要引擎。但作为内需火车头的中国房市近来债务危机重重、消费市场又受严格防疫政策影响,如何一边提振市场信心、一边延续清零政策,将是当局的一大难题。
就现阶段而言,纵使有内需的隐忧,中国在疫情下的整体经济表现仍比其他国家好,因此沈凌认为中国“清零政策”将继续比照去年施行。他并强调:“清零肯定有成本,但综合效应还是巩固了中国的经济,只要疫情没有太大变化,这个政策应该就会持续下去。”
零容忍仍可能受挫
随着中国现阶段在社会及经济上皆能从清零政策上获得利益,政府也加倍执行围堵疫情的严格措施。
在有约1400万人口的天津,在1月8日发现两例本土奥密克戎病例后,于隔天展开了全市普筛;澎湃新闻则报道,在山西永济市,一个高铁站经“环境采样”发现新冠阳性后,当地政府已要求全市居民待在家内,“禁止外出流动”。
然而,《南华早报》援引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的说法称,中国可能很快就会达到一个拐点,使其对新冠病毒零容忍的政策成本超过了收益。
“现在放弃(清零政策)可能会被认为政府承认这个策略打一开始就没有用,”陆挺在一份12月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但随着大多数国家选择与新冠共存,而中国成为唯一坚持对新冠零容忍的国家,维持这种做法的成本可能会越来越高,并提高了中国被排除在全球服务及贸易之外的风险。”
上个月,世界银行已把对中国2021年和2022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8.5%和5.4%分别下调至8%和5.1%。外界担忧,中国清零政策会打乱服务业等部门的复苏的步伐,并为中国加速已在放缓的经济成长速度。
“中国确实有政策松绑的可能,”林大伟说,“但也必须是在北京冬奥及二十大举行完之后。也就是10月底、或者11月之后才会发生。”